北京11月的二手房网签是1.25万套,数据反弹了,而且实时的成交也在反弹,链家的二手房库存也终于开始停止增长了,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说北京楼市已经见底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ade52924cb7b3b5f3f42e321b2cba6a.png)
横向对比历年11月份的网签,算是历史上中等的数据,跟2019年差不多,有些中介说是今年11月是过去七年第二高的网签量,是真的,但听听就好。
由于网签数据的滞后性,可能包含了9月份“认房不认贷”新政的脉冲效果。
最近成交量的反弹,真正的原因,很明显是:
以价换量
卖家的大降价,换取成交量回暖。
我给大家看个经典的卖家调价记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cdc38c631672ce16c76ff8f5d656e73.jpg)
这基本就是北京楼市卖家最近三个月的心理历程。
9月中旬到12月是房价加速下跌的过程,市场发现“认房不认贷”没有预期效果之后,信心崩盘。
现在的成交量反弹,更像是一个下跌中继,而不是见大底。
北京很多小区的房价,相对于今年小阳春的高点,跌了15-20%,部分优质次新也跌了10%,也有少数跌幅5%的,下跌中的分化非常明显。
例如大家都在转发的案例,这套望京北纬40度的两居,从春天到冬天,不到9个月,
跌了20%,160万不见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b77a24b70c3783676aeb70070c1b579.png)
这样的望京次新小区,房价跌回了2016年。
北京只有极少数核心城区的次新没跌,但也基本没成交,真的是
没有成交就没有伤害。
所以,年底成交增加的原因是短期价格跌到位了,部分购房者出手买了低价房源,进入了新的价格平衡位置。
后面房价是否企稳,主要还要看政策和市场信心的恢复。如果救市政策迟迟不出来,那么必然继续下探。(我们近期会再出一篇北京房价的长周期趋势分析文章)
中介们急着大喊楼市见底回暖,其实是自己害自己,都见底回暖了,那就没必要出政策了,就像病人自己从病床上跳起来说自己身体蹦儿棒,那还吃什么药呀。
年底短期降价导致的成交量增加,很可能导致明年小阳春没了,需求提前释放了。
楼市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小阳春?有这么几个原因
需求滞后的累积年终奖效应春节效应,六个钱包商议好支持买房开发商的宣传热潮正常年份,往往年末是购房淡季,春节之前买房的人很少。今年2月份的小阳春,更是累积了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前面都在抗疫或者躺床上;另外三年疫情突然放开,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现在成交回暖,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经济不好年终奖效应也较弱,码农、金融行业都在降薪裁员,大家对未来的信心也不足,可以预计明年小阳春也会很弱。
另外,现在房子不好卖,很多业主舍不得割肉,都想等小阳春再高价卖出,等的人多了,就没有了,非优质房产大概率是越卖越低。
最后谈一下政策面。深圳放松二套首付比例是真正的大招,据说北京上海在积极申报放松限购,但目前结果看起来不太积极,从央行行长最新的发言来看也不太乐观。
如果积极救市的话,可以十八道金牌,一道不行再来一道,总会见效,这在历史上有过。
但到直到现在,北京其实一道金牌都没有。
工具箱里的工具很多,但拿出来的都是喇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