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上海堡垒》的扑街与国产科幻片的未来

风生 2019-08-11 20:00:03

最近有部电影很火,看标题的你肯定知道我要说的是哪部。

我是今天去看的,所以我是做好了以豆瓣上3分的水平心情走进电影院的。没想到吧,我还有轻度烂片情怀综合征吧。看完大概总结下我的心情就是一个词“迷离”。先说对于这部片好不好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是对得起烂字的。

这和豆瓣上的相关看法差异不大,唯一差异较大的是3.3分这个分数,我个人觉得偏低了。我个人评分是3.9,当然也是不合格。而我接下来想说说电影,接下来我将边分锅边分析电影,作为一个平均阅读量只有20左右自媒,希望你能听听我对此片的看法。

“关于豆瓣”

先简单说说豆瓣评分,几个字就能描述完——平均值。

所以即使你可以说豆瓣评分不客观或不公平,但它的确是整个互联网里对国产电影最直观的评分网站。

数字最能直接反映一部电影是好是坏。

这也造成不少电影宣发时会涉及“刷分”这一项操作,这其实和电商刷单的道理一样,大家心里多少都清楚。

近年豆瓣官方对于“水军”的整治还是有力度的,因为大多刷分很容易被反噬。明不明显不太清楚,但总聊胜于无吧。

因为像前面我说的一样,你找不到国内有比这个更客观的评分网站了(尤其用户基数),如果你要说售票平台的评分那当我没说。豆瓣分数太低了影响口碑,但鉴于也不是你想就能造成的,那分你个0.001锅吧。

“关于小说”

接着想说说本片原小说的,但无奈身边看最多小说的国华也仅看过江南的的《龙族》。

所以风生花了近20分钟粗略的翻了下电子版,粗略的翻完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更像是一场发生在未来的恋爱小说,当然我不是认为它“不科幻”,只是没那么硬科幻。

而且感觉主基调更符合感情戏,我甚至认为把背景设定稍微改改,也是可以莫改成为谍战背景恋爱剧。

当然听说原小说后来还出了修订版,主要修改在角色性格和感情之类的,大背景变化貌似不大;不过也造就在豆瓣读书里后作比前作低了1.4分的局面。

不过值得说一下的是小说对人物塑造挺好的,这导演自己也说过的“《上海堡垒》原小说对于角色的人物刻画很细腻。”

既然这样,小说接个0.1锅吧,毕竟作者江南自己也是编剧之一,你说完全不关你事说不过去。

“关于鹿晗”

电影成这样锅是谁的呢?这个说不清,但如果全甩给鹿晗那肯定过分了。

我跟鹿晗不熟(废话),所以我唯一看过鹿晗的影视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重返二十岁》。这是部中韩合作的翻拍电影,隔了四年分数也停在了7.1分,这个分数对于国产电影的归类已经是“好”的范畴了。

所以我对这位“流量明星”的印象并不算差,那么其在该作中的表现呢?反正跟很好关系不大,但就算他演技发挥超常,其实也救不了这部片。之前收集资料的时候,我就看了不少涉及本片的导演采访或花絮,里面有一句话在很多采访或综艺基本都被提到。在录制《向往的生活》时导演也说过类似的话是关于鹿晗的选角问题,导演大多都是这样回答的:“在《上海堡垒》还没启动的时候,13年到14年之间我就看到过鹿晗的照片,就觉得这个小伙子很符合角色形象。”

先不说是不是普遍导演对选角问题的话术,导演可能是真的喜欢鹿晗的,毕竟他特意提到了个时间点(13年到14年之间),而这时候鹿晗还没回国呢。

导演肯定不是因为流量才请他的,肯定是因为觉得他有能力才选的啊。

如果你要问我,我心中江洋是怎样的?因为我本身对小说不太熟嘛,所以我普遍认为又开机甲又是军人应该是那种寸头加肌肉,一脸硬气的高大印象。

大概这种形象....

你可以说我有点刻板印象,凭什么末日英雄就不能是个白白净净的花美男呢?也是,但鹿晗形象在我心中应该吃了“颜值”的亏吧,接0.5成锅希望以后在演员继续努力,也希望电影配音事业能发展的更好。

“关于电影1”

本片导演是滕华涛,父亲也是导演。辈分来说其算是第六代导演了,而且跟必提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来比,其也算影视界的老炮了。

而且人家还有《蜗居》,《王贵与安娜》,《裸婚时代》这些在电视剧排的上号的作品。

藤导当然不是单单拍电视剧的人,人家也是干过电影事业的,比如《失恋33天》的导演就是他!

粗略扫一眼豆瓣详情页里他的电影作品,大多以制作人的身份进行参与,而且大部分都是“爱情”剧。

但我们千万不要进行什么联想,毕竟郭帆在拍《流浪地球》上一部戏是《同桌的妳》。

问题就出在贴了“科幻”这个标签进行宣传,其实如果前几年贴这个标签问题也不大,毕竟也没什么人关注,说不定这特效还能拉不少分;甚至你在晚点贴这个标签也没事,因为如果往后一两年没出现科幻现象级的电影,大家也不会太“认真”。

说点题外话:像大圣那年被叫的“国产动画崛起”,之后那几年连着出了好几部国产动画电影都喊再次崛起,结果一个声音比一个小。

直到最近又出了部《哪吒》,又喊了次崛起,兄弟国产动画在做仰卧起坐么?什么叫崛起,不是一部现象级电影填补了某个领域就叫崛起。

同理网上那句“《流浪地球》为国产科幻片的门打开了,而《上海堡垒》却把门给焊死了”理论是错的,《上海堡垒》错在国产科幻最有希望的时候告诉你,其实我也是个王者。然后结果都清楚了吧,王者变成白银。主打科幻片接个1成锅吧,《流浪地球》拍的太好也接一成锅吧。

“关于电影2”

简要谈谈电影本身:首先特效的确是可以的,这是可以鼓励的,就是入侵者的形象跟我想象的有点不同,不过我看了好几篇推文都在说特效多达1600百处,其实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对这个概念挺模糊的。

因为你未必会想到很多背景也是绿布。而最直观的特效反馈一般都属于战斗方面,很显然有点不尽如意啊。

第二我对场景或者说环境布局的一些看法,这应该算末日题材的电影吧,可末日带来的危机感或者紧绷感我真的感受不到,虽然有泡泡盾。

甚至不少布光和场景都让我在看青春偶像剧的感觉。

昏暗,大雾,甚至上海标志性建筑毁掉才是很多观众所需要的视觉体验吧(或许想反映腐朽的西方终会倒下了,只有我们能永远屹立不倒!)。

我除了看电影,我还把某视频平台的“《上海堡垒》独家纪录片”看完了,总时长33分钟,没看过的不建议看(而且还要会员)。大概整片有三分之一都在介绍鹿晗相关(为什么选他,对角色采访啊,哪里优秀巴拉巴拉),然后片方最引以为傲的特效居然是在第28分钟才开始讲,然后就结束了。

而且很多槽点,比如纪录片里导演讲戏的画面大部分都是说感情戏,也就是鹿晗和舒淇怎样怎样,一个塑造高冷的形象,我头有点大。

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就是为什么看中鹿晗之类的,如果你把持不住期待可以去看看......

“关于电影3”

然后我想说为什么分数偏低,可能现在风向很多人都只管骂就对了,但却忽略了一个客观评分的存在,因为暑期档的片我基本都看过了。

所以个人认为最烂的是某部叫《素人特工》的戏,其实本来不太想po这片名字上来,但怕会被认为我乱说。而这部戏到今天都才3.7分,意味着3.3分的《上海堡垒》居然都比它低,我很理解大家对于该片的愤怒或厌恶,但其实还是过了一点。当然想利用热度也必定会承受热度所带来的副作用,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反噬”。

第二,各位其实可以看看同期比《上海堡垒》票房高的电影的评分人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扫毒2》和《使徒行者2》,你可以看看他们现在多少票房了,再对比下这评分人数。

最后我想说下我认为《上海堡垒》有没有意义?我个人答案是有的,这不是开玩笑。

除了所谓让其他电影制作方和导演知道现在口碑比流量更重要,蹭热度和卖明星这类粉丝消费在电影市场已经很难走远外。我想说的是他对中国科幻电影也是有意义的,更深的原因是每部科幻电影的制作都算一个对未来电影产业的投资,因为这会涉及到服装,道具,特效甚至演员对这类题材(无实物表演)的熟悉。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流浪地球》在拍摄的资金和制作困难的新闻大家也有所耳闻吧,除了市场空白投资方看不到回报率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产业跟不上,市场缺失相关能力和经验。

之前《流浪地球》里好像还有是前《三体》的工作人员他还说“在三体的时候,我们把该犯的错都犯完了”。而今年有媒体在采访《哪吒》导演饺子时,也说过动画电影产业跟不上类似的话。

去年金像奖的专业精神奖获奖人就是位茶水阿姨

电影是个技术活,不是导演编剧或演员够优秀就好了,有灯光音效,布景动作,甚至场记都很重要。

现在,导演和主演也先后在微博上回应“接受批评”这点还是可以的了,起码没有硬说片子拍的够好。

电影市场犯错不要紧,就怕犯太多次错了,到时候观众和投资方都失去了信心,那中国科幻片才完了。

哦,锅还没分完?那我背了。

0 阅读:3
风生

风生

随风而生,随心而说。一个不太合群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