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鞭呼延灼带着高俅为他组建的重甲骑兵征讨梁山,结果被打成了光杆司令,他的助手百胜将韩滔和天目将彭玘都成了俘虏。
呼延灼战败后倒驴不倒架,听说桃花山有强盗占据,还对着酒保吹牛:“我有万夫不当之勇,便道那厮们全伙都来,也待怎生?”
事实证明呼延灼并没有万夫不当之勇,小霸王周通和打虎将李忠确实打不过他,但他也奈何不得守山的小喽啰,他击败周通李忠后,山上“飞下鹅卵石来”,呼延灼便只能“慌忙回马下山来”,然后就看到了花和尚鲁智深那“美妙”的身影:“尘头起处,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一匹白马。”
不知道为什么,鲁智深在电视剧中骑的不是白马,大刀关胜骑的也不是红马,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三藏,也可能是花和尚,但即使来的是王子,呼延灼也不是白雪公主,他们只能开打。
两人一见面就互相揭短:“鲁智深在马上大喝道:‘那(哪)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呼延灼道:‘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鲁智深轮动铁禅杖,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骂人无好口,打架无好手。两人都没有藏着掖着,上来就是死战,打了四五十回合后都累得够呛,所以两边同时鸣金收兵歇息——这就是《水浒传》的靠谱之处:其他演义小说两员大将动辄大战一百回合,甚至能打二三百回合,那显然是夸大了武将的体力,只有《水浒传》的单挑,基本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就鸣金歇气儿,八十回合都很少见。
鲁智深从二龙山骑着大白马长途奔波来到桃花山,呼延灼刚跟李忠打了十个回合,所以呼延灼的体力更加充沛,他四五十回合拿不下鲁智深,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青面兽杨志想捡个便宜,抢在鲁智深前面出手,鲁智深不屑俩打一个,也就只能替他掠阵:“鲁智深却待正要出马,侧首恼犯了这个英雄,叫道:‘大哥少歇,看洒家去捉这厮。’当时杨志出马来与呼延灼交锋,两个斗到四十余合,不分胜败。”
杨志那一声“大哥”,证明二龙山的老大就是鲁智深,武松没有抢在杨志之前出战,说明他在二龙山坐的是第三把交椅。
老大鲁智深和老二杨志都是四五十回合跟呼延灼打成平手,老三武松就在一旁看着,这就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两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呼延灼不是收兵安营扎寨等待明天再战,而是休息一会儿再次挑战,武松会不会出手?武松单挑呼延灼,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最终获胜者又会是谁?
首先有一点我们要弄清楚,那就是武松有没有跟鲁智深杨志一起去支援桃花山。
到二龙山求救的小喽啰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宝珠寺里大殿上坐着三个头领:为首是花和尚鲁智深,第二是青面兽杨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前面山门下坐着四个小头领:一个是金眼彪施恩,一个是操刀鬼曹正,一个是菜园子张青,一个是母夜叉孙二娘。”
排行第二的杨志抢在老大鲁智深之前发话:“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
杨志这个人有点怪,在二龙山跟外界联系的时候,总是抢话儿,要不是座次分明,可能会有人以为他才是二龙山话事人。
不管杨志有没有“僭越”之嫌,武松都在桃花山下的战场观战,他没有出手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呼延灼已经打了两场,而且不想再打下去,武松也不好意思“趁人之危”,鲁智深的表现又有点意思:“鲁智深便和杨志商议道:‘俺们初到此处,不宜逼近下寨,且退二十里,明时却再来厮杀。”带领小喽啰,自过附近山岗下寨去了。’”
读者诸君请注意,是鲁智深与杨志商议,而不是与武松商议,也不知道鲁智深是不是对武松没有请战有些想法,但是第二天,武松应该是已经做好了出手的准备:“次日,鲁智深与杨志、武松又引了小喽啰摇旗呐喊,直到山下来,看时,一个军马也无了,倒吃了一惊。山上李忠、周通引人下来,拜请三位头领上到山寨里,杀牛宰马,筵席相待,一面使人下山,探听前路消息。”
白虎山孔家兄弟为救叔叔孔宾而攻打青州,呼延灼借坡下驴“回防”,武松就是想出手也没机会了。
鲁智深是种家军军官出身,杨志在殿帅府虽然是个打杂的碎催,但毕竟也是将门之后,所以他们跟呼延灼打成平手十分正常,而武松最大的“官职(确切地说是吏职)”只是阳谷县步兵都头,上了二龙山之后才有了骑马的机会,在后来的战场厮杀中,一直是步战而非马战,所以如果他不可能像鲁智深杨志那样,骑在马上与呼延灼交手。
武松能打虎,但未必擅长骑马,他的主要兵器是一双雪花镔铁戒刀,呼延灼的拿手兵器是一对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
有会武术的朋友说鞭锏是刀剑的克星,笔者不懂武功,两条十斤重的麦穗钢鞭送人一条,还有一条在柜子上面落灰,也没舍得用它去砸刀剑,所以实在不知道双鞭对双刀哪一方更占优势。
武松在战场厮杀,不是砍马头(杀耶律得重)就是断马脚(杀三大王方貌),要不就是抓住对手长枪,将其拖下马来斩首,武松这“绝命三招”对呼延灼管不管用,我们就得从三方面分析了。
首先我们来看砍马头:呼延灼当时已经没了踢雪乌骓,但是还有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送的大青马,那应该也是不错的坐骑,虽然比不上辽国御弟大王的辽国良驹,但呼延灼绝不可能让武松轻易得手,武松不管是从左边砍还是从右边砍,呼延灼的双鞭都可以格挡。
接下来再看断马脚,这一招可能是管用的,因为钢鞭的长度跟腰刀佩剑差不多,呼延灼要想防护马脚,就得俯下身来,这样做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他那抻长的脖子,极有可能会成为武松戒刀的落点。
最后再来看抢兵器,那就是绝不可能的了:双鞭较短,而且是两把,武松丢了戒刀去抢双鞭,那得有闪电侠的速度才能得手。
呼延灼的双鞭也不是吃素的,更不可能眼看着武松砍马头断马脚而不还手,所以这样分析下来,武松单挑呼延灼的胜算,实在是微乎其微,那么在见多识广或精通武功的读者诸君看来,呼延灼第二天不收兵回青州,武松会不会抢在鲁智深杨志之前对他出手?武松用什么招数,才能战胜甚至斩杀呼延灼?他有没有可能败在呼延灼双鞭之下?
薏蒄琴绣
应着重分析呼延灼会不会步战便有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