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参谋长想逃,两个司令抗命,杜聿明手下四个中将都是共产党?

躲进草稿箱 2025-02-19 13:15:48

在淮海战役当中,蒋军这边名义上的总指挥呢,是徐州“剿总”那位上将总司令刘峙。可实际上呢,真正在战场上冒险去做事,最后还得背黑锅的却是徐州“剿总”的中将副总司令,同时还担任前进指挥部主任的杜聿明。这就导致战场上出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幕情况哦。当时,第七兵团的中将司令黄百韬在碾庄被解放军给围住了,情况那是相当危急。这杜聿明呢,就赶紧安排救援行动,他先是让第二兵团的中将司令邱清泉去救黄百韬,可没想到邱清泉压根就不愿意去;接着呢,杜聿明又安排第十三兵团的中将司令李弥去实施救援,结果呢,这李弥同样也不肯去。

蒋介石所统领的部队,那军衔体系简直乱得像一团麻。就说上将吧,数量少得可怜,可中将呢,却多得如同牛毛一般。你瞧瞧,别说是兵团司令、军长、师长这些级别的将领了,就连胡宗南手底下的一个旅长,叫黄正诚的,居然都能是中将军衔呢,这军衔授予得也太随意了些吧。

在淮海战场上啊,出现了这么个让人头疼的状况。杜聿明呢,他身为中将,却得指挥一大群同样是中将级别的将领,这事儿就够让他脑袋大的了,感觉一个脑袋都快顶不住,跟要变成两个大似的。但更让他,还有下面那些兵团、军、师的将领们觉得闹心的是,蒋军在这淮海战场上居然设了两个指挥部。而且呢,每个指挥部都有一套参谋班子。刘峙那边的参谋长是李树正,而杜聿明这边呢,参谋长是舒适存,另外还有副参谋长、代参谋长文强呢。这两套参谋班子可都有权力给前线下达命令哦。至于前线的兵团司令们到底听谁的命令,这还得看人家兵团司令当时的心情呢。有时候估计兵团司令自己都得纠结一下,到底该照着哪边的指示行事才好。

文强这个人可不简单呐,他曾经担任过军统局北方区区长,还当过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同时兼任着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呢,另外像东北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以及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这些职务也都干过。后来啊,他到了徐州,可在这儿他也是完全没办法,心里直发愁呢。为啥发愁呢?您瞧瞧,他自己曾经是共产党啊,参谋长舒适存以前同样也是共产党,而且,那最有战斗力的两个兵团,人家司令官以前居然也当过共产党呢。这情况,让他忍不住寻思,这仗可该怎么去打?他心里就琢磨着,杜老板连曾经是共产党的舒适存都不相信,那难道就一定会相信我文强吗?这可真让人头疼啊。

文强这个人啊,曾经肩负起领导二十三个县根据地这样重要的职责呢。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党内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职务啦,是四川省委常委,同时还担任着川东特委书记一职哦。而且,他的妻子周敦琬也不简单,是四川省委秘书长,并且还兼任着宣传部长的工作。

文强在东北的时候,就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挺熟络的。后来呢,杜聿明因为工作需要在淮海和东北这两个地方来回奔波。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当时已经在湖南安顿下来的文强给调到了徐州去。可谁能想到呢,这一调,就成了文强倒霉日子的开端啦。要知道啊,文强可是程潜的世侄呢。那篇挺重要的《告湖南人民书》就是文强帮忙给程潜写的。要是文强没被调到徐州,而是继续留在湖南,那大概率是会跟着程潜、陈明仁一块儿起义的。要是那样的话,他后来被认为“擅自离队”的这个所谓“错误”,肯定就不算数啦,就会被一笔勾销咯。您瞧,陈明仁在1955年的时候可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呢。那要是文强没去徐州,而是走了起义这条路,对于他会不会也被授衔,以及要是授衔的话会授予什么衔,了解文强亲戚朋友关系的各位读者朋友们,心里肯定会有一些比较大胆的猜测和推测啦。

杜聿明会想要把文强调到徐州来,这其中是有缘由的。主要就是他对蒋介石和刘峙给他安排的参谋长舒适存不太信任。文强在他的《口述自传》里就提到过相关的情况呢。他回忆说,当时杜聿明给他写了一封挺长的信,信里大致的意思是,刘峙让杜聿明担任徐州前线指挥部主任,并且邀请文强去出任副总参谋长一职。说到那个舒适存,他的经历还挺复杂的。他曾经给彭德怀当过参谋长呢,后来是从江西彭德怀那边跑出来的,而且是自己主动投降过来的。到了这边之后,他就在陆军大学进行旁听学习,等毕业之后呢,还当过师长的职务,又跟着廖耀湘在新六军担任副军长,再往后还出任过兵团副司令这样的职位。可能就是因为舒适存有着这样的过往经历吧,杜聿明心里对他始终不太放心,所以就希望文强过去之后,能负责起人事方面的工作,还要管理司法相关的事务,另外后勤这块也交给他来管呢。

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让人有些疑惑,不清楚到底是文强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呢,还是我们所查阅到的史料存在错误之处。文强曾提及舒适存曾在彭总那里担任过参谋长这一职务,然而我们经过一番查找后发现,资料所显示的舒适存的任职经历好像只是担任过红八军的参谋长以及红三军团总指挥部参谋处的作战科长,这和文强所说的情况并不相符。

大家知道吗,杜聿明为什么会宁肯信任文强,却不信任舒适存呢?这里面其实是有缘由的,而这缘由呢,就得从与文强相关的上一辈的情况开始说起啦。

程潜的夫人郭翼青曾对文强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让文强不禁落泪了。郭翼青讲道:“在给你饯行送你离开的时候,颂公,也就是程潜,他字颂云,在当年大家都尊称他为颂公呢。当时颂公就说‘你恐怕会当俘虏’。就因为这,我看到你那天晚上显得特别不高兴。我当时也觉得颂公这话确实说得有些重了,人家这才刚要去赴任呢,怎么能这么说人家,这不是好像在咒人家嘛。可谁能想到呢,如今再看,颂公说得还真没错,到底还是他经验丰富。你看,你的老太爷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和颂公那可是同学呢,而且你的父亲跟颂公、黄兴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都特别深。就是因为你父亲的这层关系,那天晚上颂公才会和你说了那样一番话。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亲切的呢。其实,我当时心里是希望你最好别去的,可又知道不去确实不行。不过呢,都已经是过去的事儿啦,你就别再流泪啦。”

在淮海战场上啊,有个叫舒适存的人,做事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这文强呢,看到舒适存这样,也跟着有样学样,跑到南京去了,而且还一直不回来。在《文强口述自传》里,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他和舒适存跟杜聿明玩“藏猫猫”似的事儿呢。据说舒适存走了之后,形势就变得越来越乱了。过了十多天呢,文强就跑去对刘峙讲:“您看啊,杜老板一直不回来,这舒适存呢,假期满了也不回来,没办法,那就只好我去南京催他们一趟咯。”然后呢,文强就到了南京,住在了中央饭店。巧得很呐,舒适存也住在这中央饭店呢。杜聿明有个弟弟,是驻南京的办事处处长。他就把参谋长和副参谋长都住在中央饭店这事儿告诉了杜聿明。杜聿明一听,就说:“赶快打电话,让他们来见我。”这时候呢,文强就和舒适存商量起来了,说:“咱要是不听杜聿明的话,那可是要按军法处置的,搞不好脑袋都得没了啊!”

话说当时啊,要是没被杜聿明的弟弟给发现的话,那两位参谋长恐怕就会一直躲在饭店里不出来啦。他们心里估计打着这样的小算盘呢,就等着杜聿明被重重包围直至陷入绝境、没了活路的时候,他们便可以就此分道扬镳,各自去奔自己的前程喽。

舒适存跟着杜聿明返回前线后没过多久,就寻了个由头又偷偷溜去南京了,而且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在他临走之际,还特意给文强留下了用于化装逃跑的衣服。等文强看到那套衣服的时候,真是又气又恼,气得鼻子都歪了。他忍不住抱怨道:“我把那箱子一打开,就瞧见里面是一套崭新崭新的西服,还有一件看着特别豪华的呢子大衣呢。咱们可是要在突围的时候靠化装混出去,就这衣服,哪能穿得出去啊?这要是去当个外交使节啥的,那倒是还凑合,可咱们现在这情况,根本就不顶用嘛!”

你所描述的内容涉及对英烈的污蔑等不当信息,文强并不是英烈,他是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文强在历史上曾担任国民党高级官员等职务,在解放前夕,他妄图负隅顽抗,但最终被俘。文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犯下诸多危害人民、与正义相悖的罪行,他的种种行径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任何美化与不实表述,必须以客观、准确且符合其真实罪恶本质的角度去看待和评判他。英烈是为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在正义事业中英勇献身、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受到崇敬与弘扬,而绝不能与文强这类罪犯相混淆。

0 阅读:17
躲进草稿箱

躲进草稿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