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到证券营业部调研投资者教育基地并主持召开投资者座谈会,与10名投资者代表深入交流,就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很显然,这是一件值得肯定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通过这种座谈会的方式,可以让管理层直接听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问需于市场、问计于市场、问道于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座谈会方式,投资者可以直接将自己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反映给管理层,投资者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召开投资者座谈会对于发现与解决资本市场所存在的某些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要让投资者座谈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座谈会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座谈会的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妥善处理。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投资者座谈会能否取得圆满成功,细节问题至关重要。个人以为,召开座谈会有这样几个细节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首先,对参加座谈会的投资者代表要精心挑选,让投资者代表具有代表性。投资者代表不能临时找几个人凑数,更不能找一些阿谀奉承之辈来代表投资者。如果找的投资者代表是这样一些人,那么,管理层就听不到来自投资者的真实意见与建议,也就很难达到问需于市场、问计于市场、问道于市场的目的。所以让什么样的投资者来参加座谈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要达到“三问”的目的,就必须选择那样关心资本市场发展,对资本市场非常了解,而且又勤于总结思考,并且还有一定表达能力的投资者。只有这样的投资者才能更好地代表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来发声。
其次,将参加座谈会的主要事项在做好保密工作的情况下,提前告之参加座谈会的投资者,让投资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涉及到需要听取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发展意见与建议的情形,更需要投资者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让投资者仓促参加座谈会,而投资者在发表意见时也只是临时抱佛脚。如果是后一种情形,投资者很有可能会将某些问题遗漏,将一些好的建议遗漏,如此一来,座谈会的效果就会因此大打折扣。
其三,投资者座谈会要更多听取投资者意见与建议,让投资者在围绕议题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发言。而不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组织者发言,或留给管理层发言。毕竟管理层举办一次投资者座谈会并不容易,所以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投资者,能够让投资者更多地发言,管理层也可以因此更多地听到投资者的心声。这也是召开座谈会的目的所在。如果更多的时间是听取组织者发言,听取管理层的发言,那么座谈会也就变成了传达会,即传达管理层的精神,这样座谈会也就失去了意义。
也正因如此,投资者座谈会不仅要更多听取投资者的意见与建议,而且在投资者没有跑题的情况下,还应允许投资者自由发言,而不是对投资者的发言加以约束或引导。如果投资者不能表达自己本身的意见与建议,而只是去迎合管理层的意图,那么这样的座谈会也就起不到问需于市场、问计于市场、问道于市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