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浣溪沙·清明》: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点墨漫诗意 2024-03-25 22:29:35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浣溪沙·清明》

春天,街巷里的桃花灼灼开放。朱淑真刚刚换上轻薄凉爽的春衣,想去街上游玩。那吹面的软风、树梢上升起和暖的袅袅轻烟,令人感到心情舒朗。在屋檐下,啁啾飞过的燕子衔泥筑起了小巢。

然而,她却走不出这深深庭院,湘帘低垂,朱户长闭,回廊曲折幽深。(扃:关闭。)外面的明媚春光多好,可是一到清明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起句便是一句“春巷夭桃吐绛英”,似乎很清亮地展示出了一种绯红色的情怀。“夭桃”二字正有《诗经·周南·桃夭》中的寓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艳丽的桃花起兴作比,赞美新娘年轻美貌,并祝贺她得到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显然,这春巷桃花吐蕊绽放,在自幼饱读诗书的朱淑真眼里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热烈美好的景象,引起了她情不自禁的联想。换上春衣的她洒浴在春光里,看到屋檐下的双双春燕正衔泥筑巢,心头也悄然萌动着这样一种美妙的意蕴:这样的季节里,连燕子都成双成对建起了新家。那么她的未来呢?

想到这里,她不禁惆怅起来。眼中的景象也忽然变得幽寂而沉闷。湘帘闲不卷,朱户闷长扃,让她心头刚刚燃起的激情与幻想骤然遭遇到冰冷的现实:外面的世界姹紫嫣红,她的世界却只有眼前这份孤寂与落寞。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在孤独的守望中,她陷入了某种恍惚的回忆之中:

门前春水碧于天,

座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

吹箫归去又无缘。

这首诗名为《湖上小集》,又名《春日杂书》。写的应当是朱淑真参加一次诗人雅集时发生的偶遇。至于这个“湖上”,根据朱淑真的生活环境和行踪来看,应当是江浙西湖一带。西湖是文人们心中的后花园,在西湖之滨,文人们以诗会友,以酒佐兴,应当是风雅之事。

朱淑真有幸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文人聚会。“门前春水碧于天”,这一句直接从晚唐五代韦庄的一首《菩萨蛮》词中化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写的正是泛舟江南的西湖之上。

正是在春光明媚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杨柳轻柔,湖水碧绿。那些士子书生雅集一处,可谓是高朋满座。在这众多的书生士子中,有一位气质高华、飘逸不俗的诗人格外让朱淑真注目留意。“座上诗人逸似仙”,一个“逸”字透露出朱淑真心中神往的男子形象。

什么是“逸”?《三国志·诸葛亮传》称:“亮少有逸群之才。”这里的“逸”是超越凡俗的意思。又如:“逸才”是指超人的才智;“逸伦”是指超越同辈;“逸操”是指高洁的情操;“逸品”是指超越流俗的人格魅力、艺术修养或艺术品,以及超绝凡常的嘉德。

可见,一个“逸”字,有超尘脱俗之意,也指才华、个性和品行超出常人。“逸似仙”则更是飘逸潇洒,有似神仙中人,令人悠然神往。

对此,她另有一首诗《题四并楼》可以看出这种情怀:

华榜危楼岂浪名,

人间四者此环并。

日知光景无虚度,

时觉清风满座生。

庾亮据床谈兴逸,

仲宣倚槛客愁轻。

到底什么是“逸”?朱淑真在这首诗里点出来了——“庾亮据床谈兴逸”。诗中提到的东晋士人庾亮,颇有魏晋名士潇洒自然、情趣高远的风度,那就是“逸”。《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

说的是时任太尉的庾亮在武昌时,一个气佳景清的秋夜里,他府中的使吏殷浩、王胡之等人在南楼吟诗听乐。这时,忽然听到函道中传来响亮的足屐之声,此人定是庾公。果然就见庾亮一行十多人步行而来,人们纷纷起身避让,那庾亮却慢慢说道:“大家不要拘礼了,我在这里也玩得很有兴致。”说罢就在一张胡床(似小马扎)上坐下,和人们一起谈笑吟咏,颇得放诞之乐。这里,身为太尉的庾亮与诸雅士不拘形迹,在风清气爽的秋夜吟诗作歌,谈笑风生,甚得逸乐的潇洒风采,正是朱淑真内心倾慕之所在。

可见,从《秋日偶成》中的“分付萧郎万首诗”,到《湖上小集》中的“座上诗人逸似仙”。读到朱淑真更多的诗词后,我们会感到她心目中理想的情郎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呼之欲出了。令朱淑真神往的,不仅仅是通诗擅文的书生,还要有鲜明的个性风采。魏晋士人雅聚清谈、诗酒纵意的洒脱不羁,才是她心目中最有魅力的男子的形象。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朱淑真的眼界也随之变宽了。仅仅能识文断字、能诗会文还只是及格线,刚刚具备“准入”的资格。显然,就我们现在读到的《断肠集》诗词而言,第一个真正走进少女朱淑真内心深处的理想“萧郎”,便是这位西湖之畔邂逅的“逸似仙”的诗人。用今天的时髦话来说,就是这样一位“文艺男”兼“气质男”。

当众多男人代表社会整体对女性容止美德提出种种要求的时候,朱淑真却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提出了自己对意中人、对理想男性形象的标准。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这样“逸似仙”的人物仿佛不染尘土、毫无瑕疵的璧玉,犹如凤凰台上吹箫的萧史一样,乘龙而去却终与自己无缘。少女的内心充满了某种怅然若失,某种深深的叹息。

那一次的相见,却是一段或美丽或凄凉的开始。

曾经以为,遇见你是我人生最美丽的邂逅。遇见你在那个多情的季节,总似我多年梦寐中的向往。多少次虚幻想象中与你牵手,却终难赢得你今日的一次回眸。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朱淑真从此心底平添了一段愁绪。很多时候,她的心思意绪,她的悲欢歌泣,她的诗词文字,都会与此息息相关。

翠密藏鸦绿柳提,

伤春懒矣步桃溪。

梦回窗下日当午,

鶗鴂一声林外啼。

这首《独座感春》的小诗里,我们看见浓密的柳荫深处,鸦噪声声。心事重重的朱淑真在桃花溪水畔懒懒地散着步。当她从午睡的梦中醒来时,忽然听到树林外传来一声鶗鴂的叫声。这是一幅深闺春暮图,画面凄清幽寂。置身于如此氛围之中,心情之凄怆尽在不言中。

“鶗鴂”即杜鹃。《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可见,这“鶗鴂”叫声就是在春末夏初时的杜鹃啼叫声,听来令人春愁顿起,魂伤哀感。杜鹃叫声即是人们常说的布谷鸟叫声。在李清照的一首《好事近》里,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一声叫声: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鴂。

鶗鴂的叫声常在暮春时听到,那时百花开始凋落,有如一声声好景不再、大幕将落的伴奏。

事实上,杜鹃声里,诗人内心升起的不只是春愁,还有那排遣不尽的悠悠相思之情。当一个人的影子深深印入她的内心深处时,总是那么多魂梦相牵。在梦醒后的“鶗鴂”啼声里,她又想到了那个人。这让我们想起了那首《眼儿媚》里依稀见过的情形:“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那个逸似仙的人儿,仿佛和这鸟叫声一样,无处不在。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到处是他明朗的笑容、飘逸的身影。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 2024-03-26 05:21

    杏花雨》 杏花时节杏花雨, 杏花树下花做泥。 玉环香消马嵬驿, 掩面君王西去急。

点墨漫诗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