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团圆日、二月二龙抬头、清明祭扫节,七夕情人节等等,眼看着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悄然复兴,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儿了,祖先们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不用穿越,咱们现代人也能窥得一二,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够广增知识大大受益的。可是呢,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承认,很多民俗文化被大家伙误解了,比如之前讲过,仲春与暮春之交,青草盈盈的清明节,现代人一听老师觉得祭奠逝者的节日,只记得‘清明节时雨纷纷’,谁敢发个清明节快乐,一定会被群起而攻之,实际上,清明节乃是古人谈情说爱好时节,青年男女共同踏青,罗曼蒂克的很呢!
还有咱们之前说过的正月里面不理发,要到了二月二来剃龙头,这些都是咱们之前讲过的。今儿咱们就接着来一个民俗大揭秘。
首先要揭秘的民俗之最,还是被大家所喜爱的七夕佳节,每到一天,不少朋友,都一定会感受到甜甜的气息和浓浓的……“狗粮”!
牛郎织女
相传这个节日来源自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传说!说穷乡僻壤娶不上媳妇的光棍牛郎一天被同样光棍的老黄牛忽悠去偷看七位美女洗澡,偷走最漂亮女子的衣服,最终迫使这位女孩做了他的妻子,后来也许相处间产生了真感情,男耕女织,生了一双儿女,后被王母娘娘活活拆散,答应他们一年只准鹊桥见面一次!嗯?怎么感觉老黄牛确实是有点黄!
反正这个故事民间流传很广,大家都以为七夕是打这来的,其实不然。“七夕”,是由古代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的,民间又把“七夕”称为“魁星节”,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俗传七月七日魁星的生日!神话中他乃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三侠五义》里传说包公便是奎星下界。想求取功名的莘莘学子们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能金榜题名。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
台湾版《包青天》
又有传说:魁星还没成星宿封神前,就是一普通读书人,长相巨丑,脸上斑点满满,还是个跛脚,被周围读书人嘲笑!但魁星爷不以为然,发愤图强,竟然高中。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最终殿试,皇帝也被吓一跳!问他的脸上为何全是斑点,他很机智,里面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脚为何还跛了,他马上答道:“独脚跳龙门”,真是个机智BOY!皇帝非常满意,好好好,便朱笔一批圈为进士!
而七夕的时候,对于不能参加科考的姑娘们来说,当天晚上姑娘们会望月穿针,说是向织女学巧,这便是“乞巧”。如果对月穿针的红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所以七夕又被称之为“女儿节”或是“乞巧节”,这一习俗在唐宋最为流行。许愿成功后,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彼此美好祝福。这才有了七夕节女拜织女,男祭魁星,之说。
乞巧节
再过些日子,民俗大节端午节就来啦!很多人都天然认为端午节j就等于粽子节!有记者专门做过调查,85%网友在端午节只记得要吃粽子;10%的网友知道悬菖蒲、挂“百索子”;5%的网友什么也不知道。难怪有专家很忧虑,说端午节节日的味道最为寡淡,端午节真的只是“吃粽子节”或者沦为普通的假期。
端午节,不只是粽子口味的争议很大,南北“咸甜之争”,就连端午节本身到底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都有很大的争议?那就一起来看看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谁能最终胜出!
其实,端午节并不是光为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而出现的!
从时间轴上看,先有楚平王时武奢被奸臣费无忌构陷,全家被杀!小儿子伍子胥大难不死,千辛万苦逃到吴国,鱼肠剑协助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春秋五霸吴王阖闾,不久,伍子胥率吴国十万甲士,攻破楚都郢,鞭尸楚平王,但后来,阖闾之子夫差即位,中了范蠡美人计,与越王勾践的离间之计,忠心耿耿的伍子胥于前484年遭陷害被杀,死后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钱塘江汹涌波涛中,为纪念其忠义,江浙地区开始在端午祭祀伍子胥,至今都几千年了,就像是苏州到了现在依然有祭祀伍子胥的习俗。也有说是为纪念曹娥的,传说伍子胥遭谗言诽谤,被抛于大江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伍子胥
而楚国屈原因国都郢这次被秦国攻灭,悲愤交加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江而死,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伍子胥就义200年后的战国末期,楚地至此也将端午节加入了祭祀屈原的内容。
这么看起来,似乎端午节吃糯米清香的粽子更要感谢伍子胥喽?
答案是否定的。据考证,端午节起源非常古老,流行的时候,距离伍子胥和屈原出生那还有上千年呢!端午节最初就是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祭祀部落图腾的节日,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龙画在舟船上,作为保护神,赛龙舟的习俗。也寓意以水魇火,有祈求甘雨,水火相济之义。粽子其实也早就出现了,五月初五也预示着夏天的开始,天气渐热,五毒滋生,古人发明了粽子最早是为了强身,插艾蒿、挂菖蒲、饮雄黄酒、兰草汤沐浴,都是为了驱毒避邪。
屈原
还有一些不少朋友不晓得风俗,像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也非常具有传统味道!
钟馗,就是出自唐玄宗据说一次因病昼卧中的故事。说他梦一大鬼破帽蓝包、角带朝靴,捉偷他宝物的小鬼捉住并啖之。自称终南进士钟馗,应举不第,触阶而死。李隆基醒来疾病竟然痊愈,便命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其象挂在宫帷,以驱逐邪祟。自唐开始,翰林院便会在岁末进奉一些钟馗像,皇帝将它之赐大臣。民间有样学有卖钟馗像者,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悬像于门首,以逐鬼避凶。唐、宋时挂钟馗像多在农历正月初一元旦岁首,因为那时候现在的春节就是元旦!其后则改在端午。
赛龙舟
而所谓“迎鬼船”,便是在端午节五月初五这天,用纸草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群鬼们十有八、九是懒鬼,就这么滴,吹吹打打下上了船。游街后在村外大家伙再把旱船烧掉,就寓意将船上的鬼烧死,不再祸害人间,人们可以安享太平。
更有趣的是,五月端五的正午12点的时候,有些地区还流传有端午节晒病的习俗,这不分明是晒人,晒黑黑!让体弱多病的人一定得按时辰在大太阳底下晒一会儿,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把疾病晒好!
不光晒病,五月端五的大中午,以前人家要是有炉膛儿,还会把整坨坨的大蒜搁里面烤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吃一头,不能分。独吃一坨蒜,“独”与“毒”,毒物的毒同音,希望孩子夏天不拉痢疾,肚子不长虫,健健康康!
点额
当天,旧时人家还给家里的孩子耳朵上夹上艾蒿,头上戴菖蒲,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跟老虎额头上的王一样,据说,可使百鬼畏惧,保命健康。
端午节在五月,古人又称为“恶月”要躲午。以前父母会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故称“躲午”。
所以大家来看,这端午节哪里就只是吃粽子呢?这些古早的老传统有些虽然没啥科学依据,但倾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很有趣,如果还能恢复一些,相信本就应该有浓浓传统风味的端午传会回来的!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