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贫济困的武财神赵公元帅
中国民间信仰的财神有文武之分。其中,范蠡为“文财神之一(另一位是公正无私的比干),赵公明是武财神之一(另一位是忠义诚信的关公)。文财神范蠡三聚三散,是个仗义疏财的儒商鼻祖,前面已有介绍。赵公明也是以扶贫济困的义举才走上“武财神”神坛的。赵公元帅是道教人物,属于广义的儒商在扶贫济困方面,儒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传武财神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其为玄坛真君,统率“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称其为武财神赵公元帅。据民间传说,赵公明实有其人,故里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赵大村。他家境贫寒,年轻时帮木材商打工由于为人仗义,诚实守信,深得工友信赖,老板对他也十分赞赏,赵公明攒下一些钱财以后,便自行经营,成为木材商,逐渐成为富豪。但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每遇穷人求助,他都不仅施以钱财,还传授致富之方。有人借了赵公明百金做生意亏本,一时无力还债,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便抵消了所有欠账。正因为赵公明为富行仁,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武财神赵公明像
二、陈嘉庚“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中国的儒商是十分重视教育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一位心系中华,一生致力于兴实业、办教育、慷慨奉献的儒商。他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1921年4月6日陈嘉庚创立的私立厦门大学举行开学仪式,这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侨专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厦门大学自1921年4月开办到无偿移交给国家,他独立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域,宁愿“倾资兴学甚至“毁家兴学”。他态度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用于维持厦大的经费,毛泽东同志赞誉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
三、赞助学术研究的韩国儒商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中期杰出的思想家,被誉为“海东孔子不仅韩国政府十分重视退溪学的研究,民间特别是企业家也积极予以赞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要数李东俊、李龙兑和李源纲三人。
仁川制铁株式会社董事长李东俊创办了退溪学研究院,后又成立了国际退溪学会。李东俊死后,将全部遗产捐赠给退溪学研究院。李龙兑是一位留美计算机专业博士、韩国最大的通讯公司的董事长,名下有18家企业。他酷爱儒学,大力支持退溪学研究,担任了国际退溪学会理事长。有一年,李龙兑之子将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护照也已经办妥了。但李龙兑为了使即将出国的儿子有儒学根基,要求儿子在出国前的六个月内背诵完《孟子》。但六个月已过,儿子虽经努力却未能背诵完整,李龙兑决定推迟儿子的出国时间,直至背诵完《孟子》才赴美留学。李龙兑对儒学的热爱,一时传为美谈。李源纲先生是生产精密铸造模具的“三又精密社”董事长,他担任退溪学研究院理事长。李源纲不仅多次捐巨资给退溪学研究院,而且拟筹建“学术财团”,目标是筹集 7000 亿韩元,以利息奖励人文社科研究,奖励额度将超过诺贝尔奖。
在这些韩国儒商们的支持下,退溪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国际退溪学会成为韩国最大、最重要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四、灾区复课师生的乐园——“碧桂园”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是广东顺德的地产商。他出身农民,17岁前未曾穿过鞋。他因“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的理念以及请王志刚策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碧桂园--给你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而名扬全国。随着碧桂园上市和企业的发展,杨国强一度跻身中国首富。这位出身农民的富翁倾心教育,在顺德碧桂园建设之初,就开办了私营“贵族”学校--“国际学校”,成功联系北京名校景山学校,成为其广东分校,开校便吸引旅居顺德的外地商人及当地富裕的人送子女入读,办学还带来更神奇的成效--吸引富裕的人愿意到穷乡僻壤聚居,从而成功地将楼盘卖光。
如果说碧桂园办学校是商业行为,那么,碧桂园“雨露计划示范基地的建设则完全是慈善行为。其内容是设立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军人培训基地,为复退军人提供免费培训,学员培训期间包吃包住领补贴,从而帮助复退军人掌握就业技能,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杨国强带领的碧桂园集团在四川地震发生之后,出资协办由网络发起的“5·12 心灵援助特别行动”帮助幸存者消解内心的伤痛和恐惧,坚强勇敢地面对今后的人生,并累捐 2300 万元用于救助灾民以及灾后重建。他的女儿杨惠妍也以个人名义捐款 1000 万元设立“汶川孤儿救助基金用于帮助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杨国强个人出资接收汶川灾区2000名学生到桂园所属学校复课,师生在复课期间的生活费、学习费用全部由杨国强承担,这笔费用的预算约为1亿元。据媒体评论,这是我国历史上初级中学整建制跨省异地复课的第一例,安置人数之多、资金之巨、困难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杨国强及其碧桂园免费培训复退军人以及捐资助教、支援灾区教育、接纳灾区学生到自己所办的学校复课,在解决这些不是单用金钱就能够解决的困难时,用实际行动和有效的措施,做出了一个企业家的贡献,也是继承和发扬儒商尊师重教传统的现代企业家的典型之一。
早在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就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准则。2002年开始的“赤道原则”又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融资新标准。2006年底,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应当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2008年上半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宣布将自己全部的微软股份捐给慈善事业,随即退休,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下半年,由“三奶粉查出三聚氰胺污染揭开的奶业危机和由美国华尔街次贷“黑洞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更使人们反思企业的社会责任,直指商人、企业家的道义良心。这些事件表明,企业决不能“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而应当“铁肩担道义”。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性价值准则和企业潮流。儒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是企业家们应继承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必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