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改任兵团司令,四野参谋长为何必选萧克?三大难题迎刃而解

度度狼观抗战 2024-11-16 08:54:34

1949年4月11日起,第四野战军主力陆续拔营南下,遗憾的是,罗荣桓政委因为病情加重,被迫留在了天津疗养。不过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前方的“101”和天津的“102”之间,密电往来不断,重点是讨论“野司”和四个兵团部,最新的人事安排,尤其是新建的第十四和第十五兵团司令员人选,让林罗首长颇感头疼。

(四野司令员)

第十二兵团萧劲光和第十三兵团的程子华,两位司令员已经在任,也就是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第二兵团的司令员,如今要增加两名兵团主官,而四野又名将如云,林罗首长当然要仔细斟酌,几番磋商并报请军委同意,最终确定了刘亚楼和邓华两位名将。

第四野战军的整体番号,是3月11日正式启用的,刘亚楼继续担任野司参谋长,但刘参谋长并未第一时间随军南下,此前四野88万大军屯于平津,不少单位和部队直接驻进了北平城,连城市警备也主要由四野负责。

如今四野突然离开,诸多事宜需要跟华北军区交接,正是刘亚楼代表野司在负责处理。“103”担任参谋长三年多,更属意去前线领兵作战,之前统一指挥34万大军攻克天津,完全证明了能力,加之林罗首长的支持,已内定将出任兵团司令员。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因此刘亚楼滞留北平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给第十四兵团“挖干部”,以组建满意的指挥班底,换句话说,自四野大军南下之日起,曾经的“林罗刘”黄金组合,已然不在一起工作了,南下一个北平一个天津一个。

野司参谋长“空降”去当兵团司令,政委又不在军中,第四野战军的领导班子明显薄弱,身边没有政委没有参谋长的林总,岂非成了光杆司令?当然得打电报问军委要人,四野总部的人事变动在所难免。

哪位名将来接替刘亚楼的职务呢?谜底很快揭晓,军委明令由萧克出任四野第一参谋长,既然四野不乏名将,为什么新任参谋长,非得选择从未在东北工作过的萧克呢?其实是一举解决了三大难题。

(抗战时期的萧克)

一、四野参谋长必须出身“双红一”

第四野战军是我军当时最强大的重兵集团,其主要将领群体,溯源的话来自八路军115师和更早的红一方面军,“林罗刘”首长也都来自中央苏区,作为司令员的首席军事幕僚,新任参谋长不仅资历和级别足够,还必须是“双红一”将领!

否则根本无法指挥四野的“骄兵悍将”,这是客观事实,因此在罗荣桓和刘亚楼不在总部的情况下,关于新政委和新参谋长的人选,林总考虑再三向军委举荐了两人:以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出任野战军政委、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出任野司参谋长。

长征时期,聂帅曾跟林总搭班子担任红一军团政委,萧克任红六军团长;抗战初期,则分别担任八路军115师和120师的副师长,完全符合前述的三条标准,平津战役总前委亦由“林罗聂”组成,聂帅来出任四野政委实至名归。

(120师副师长时期)

关于政委的推荐被军委否决了,因为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身份,还兼着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军管会主任等要职,坐镇京畿根本离不开,最终确定的政委人选,是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军区副政委邓子恢!

作为闽西苏区的元老,邓子恢在中原局的排名仅在“刘邓”之后,刘邓率二野渡江以后,正实际负责中原局的工作,而四野南下途中,即将与中原局合并组建“华中局”,那么由邓子恢担任四野政委(华中局副书记)再合适不过。

军委又通盘考虑了四野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暂时保留罗帅的职务:罗荣桓任四野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林罗邓分任华中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同时批准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萧克,出任野战军第一参谋长。

(四野第二政委邓子恢)

有些读者误以为,出身红二方面军和八路军120师的萧克,并非“双红一”将领。事实上,萧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是1933年在江西永新成立的,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该军团奉命先期出发,前往湘鄂西苏区,与贺老总的部队会师后,才组建的红二方面军。

萧克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在调任红六军团之前,曾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师师长,妥妥的“双红一”出身!这样的老资格,以及大军区副司令员的时任职务,出任四野参谋长甚至没有丝毫的“晋级使用”。

毕竟四野的实力和地位,已经远超华北军区,而萧克在几方面都合适,中央为此才同意了林总的推荐,萧克将军在回忆录中也证实了这一点。问题来了,刘亚楼滞留北平期间,萧克是什么时间到达四野总部就职的呢?

二、林总对参谋长人选非常挑剔

答案是1949年4月底,因为四野正式发布新组第十四、第十五兵团的命令,是南下途中的4月28日,既然刘亚楼已明令就任兵团司令员,同时解除了野司参谋长职务,新任参谋长必须及时到任,关于这一点,有十四兵团副政委吴法宪的回忆为证:

“四月底,我接到命令,要我与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十四兵团政委莫文骅,从天津出发去武汉就任,我们先坐火车经济南到徐州,然后在徐州换车直达开封,当时四野林司令员、第一参谋长萧克、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谭政都在开封“。

如此充分说明,萧克已在4月底到达四野总部,正式就任第一参谋长之职。众所周知,林总性格“孤傲不群”且很难相处,罗政委和刘参谋长实属能力非凡,才能得到认可,如今主动推荐的参谋长人选,为什么一定是萧克呢?

其实林总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念旧,对曾经的老战友老部下颇多挂怀,而萧克早在红军早期,就曾经担任过林总的参谋长,也就是说,到四野横扫南中国的1949年,林、萧之间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

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在福建长汀整编,鉴于部队损失较大,暂时取消了师、团两级番号,而是将全军3000余人整编为三个“纵队”,各纵队直接受军部指挥:林总担任第1纵队的纵队长(后改称司令员)、党代表为陈毅。

而第1纵队参谋长正是萧克,年轻的红军将领们,当时的合作还是非常融洽的,直到1930年秋,第3纵队长伍中豪牺牲,萧克才离开第1纵队,调任第3纵队司令员,算起来两人共事有一年多的时间。

因为这层关系,萧克成为四野新任参谋长的第一人选,到职后工作也算顺利,萧克上将曾回忆说:“他在工作上业务上对我是信任的”。电影《南线大追歼》多次出现林萧首长的镜头,可见林总对萧参谋长是比较尊重的,毕竟还是黄埔四期的同窗。

(李先念、萧克和林总)

三、华北众将突然间无仗可打

值得注意的是,跟萧克同时到职的,还有四野第二参谋长赵尔陆,原华北军区司令部的参谋长,也就是第一、第二参谋长联袂赴任,为什么四野这边缺将,都从华北军区调高级干部呢?

因为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军区已经没有大的作战任务,所属的三个野战兵团,除了一个兵团担负平津警备任务外,另外二个兵团已划归彭老总麾下,正在挺进大西北。

华北军区成立后,野战部队本来就由军委直接指挥,军区主管作战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除徐帅外任务都不重,如今则干脆没了用武之地,期间第一副司令员徐帅因病疗养,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转任铁道兵团司令员。

换言之,在战事仍然频繁的战略追歼阶段,其他三大野战军都不可能调出主要军事首长,来加强和补充四野的领导力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从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华北军区,抽调高级干部。

(赵尔陆)

实话实说,在八路军的六位正副师长中,萧克后来的职务和发展最不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如果华北解放以后再坐”冷板登“,总归不太合适,这个新职务既满足了林总的要求,也是军委在给”上将之首“施展身手的机会。

而刘亚楼还未及到达前线,就接到了转任空军司令员的命令,并未实际指挥第十四兵团的作战;罗政委病情稳定后,直接调回总部机关工作,因此在解放中南的进程中,四野司令部实际是”林邓萧“的格局。

1950年5月,萧克在汉口的四野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接到了赴任总部训练部长的调令,林总特地在东湖公园设宴饯行,席间林总“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看来他与我在军事上配合得不错”,此时距离萧克调任四野第一参谋长,刚好一年的时间。

3 阅读:591
评论列表

度度狼观抗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