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的野外,有一个人人厌恶的“入侵者”,农民见到都气得要砍掉。它们就是构树,可时代不同,待遇也跟着变化了。
现在,构树变成了宝,人人都抢着分一杯羹。构树,这天差地别的待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构树是桑科构属高大乔木,民间称其为楮树。叶子宽大,边缘呈粗锯齿状。构树长有橙红色的果实,以及发达的根系。构树是千年前就存在的本土野生杂草,命名来源于《酉阳杂俎》。

构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踪迹遍布我国南方与北方。它们是一种喜光,耐瘠薄的物种。在七十年代,常常分布于农村山林边缘,因此,很多上山打柴的农村人,对高大强壮的构树十分熟悉。

别看构树长得五大三粗的,但是构树的树皮和果实都是可以食用的。早在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寻常老百姓就已经知道从构树的树叶中取食。并记录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本书中。构树的果实更是可以一果多用,既能生吃解馋,还可以酿制果酒。

除此之外,构树的树皮和树叶都可入药,起到利尿消肿、清热凉血等作用。构树树皮的韧皮纤维还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造出纸张。
那么一看,构树发达坚韧的根系,使其能够在水边、岩石缝隙、坡地等险阻的土壤中扎根。它们高大的身躯,还可充当防护林。生长环境不挑剔,且还有诸多用处的构树,颇有“益树”的意味。

既然如此,构树为何会被人痛恨,甚至成为恶名昭彰的“入侵者”呢?首先,生长在我国境内的构树由于生长力太过强盛,已经对我国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古迹城墙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

比如荆州古城墙的墙体,已经被构树挤占,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而有些构树并不是一开始就生长在古迹周围,是因为鸟类或者强风的传播,将构树种子洒落到城墙的缝隙之中。
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构树“随地扎根”长着长着,就“长过头”了。研究表明,构树的“野蛮生长”已经对古墙的完整性构成威胁。

另外,构树的浓密的花粉也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春季时分,构树花粉成为一种致敏性花粉,会加重一些有呼吸道基础病的人的过敏症状。除此之外,随风飘扬的构树花粉也极易诱发人群的过敏。

其次,构树种子还远渡重洋跑到美国扎根,除了美国之外,构树对于巴基斯坦、乌干达等地也频频光顾。构树强势入侵的态势,已经对当地的树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的生态环境。2000年左右,美国被构树的“入侵”恼怒得头疼,彼时的构树已经顺利入驻美国的29个州。

构树就像一个“大胃王”,一旦在美国扎根,就迅速繁殖开来。庞大发达的根系,就像张狂的巨兽不断往坚硬或松软的土层里钻。站稳脚跟之后,构树就会利用八爪鱼般的根系疯狂摄取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养肥了自己,却害苦了周围的其他树种、花草。

并且,构树在养肥自己的同时,也不忘繁殖大计。作为一种典型的风媒植物,构树在风的助推下,构树的子孙大军进一步在扎根美国的其他领土。之后,再次榨取当地的生存资源。由于强悍的构树种群存在,美国本土的其他树种在“恶性竞争”中占了下风,有些甚至枯萎死去。

因此,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构树是为罪恶滔天的“入侵者”,为了遏制构树种群的生长,美国当地花费了不少功夫。但由于构树本身就长得十分高大,繁殖能力也十分强悍,种群规模也很大,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对于构树,很多人都觉得它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长得高大威风,性情却十分凶恶。不仅挤占其他树种、农作物的生存空间,还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人类的房屋、城墙,造成建筑物的损毁。构树的种种行为,致使其名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名声一直很差。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么多年过去,“人人喊打”的构树居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构树并不算是“百害而无一益”。构树全身都是宝贝,构树的汁液、叶片,甚至是根茎、树皮,对于中医而言,都有很大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构树的经济价值为彻底挖掘了出来,成为人们快速发家致富的捷径之一。构树的树叶被开发成饲料,种植户与饲料加工厂直接签约,将收割的构树树叶大量供给。
据了解,仅是一亩构树就能产出上万斤构树树叶,一年可以进行6次采割。饲料加工厂的收购单价不低,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种植户到手的利润颇丰。

除此之外,人们还对构树进行深加工。在了解构树果和树叶含有天然而丰富的营养物质之后。
人们把构树果实开发成新型的水果资源,将其榨汁添加到酸奶、饮料、酒品之中。构树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恶名”逐渐被洗去。构树强大的繁殖力和生长力,此时也成为一种优势,为持续不断地经济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们也将构树树叶应用到食品加工上。同样采取榨汁提取的形式,将构树树叶的营养成分添加到茶品、面包等产品中,进一步挖掘构树可为人类带来的经济利益。现在构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经济潜能越来越大,人们对这种“摇钱树”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构树虽然喜欢野蛮生长,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不仅能为人们获得经济利益,丰茂的枝叶还能净化城市空气颗粒物,为城市营造洁净的呼吸空间等,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