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百周年诞辰,江渭清撰文怀念:没他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徘徊

漫步史书 2023-06-19 19:29:48

1974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江渭清回到了北京,因工作一时难以安排,组织上特意办了一个“学习班”。

图|江渭清

据江渭清回忆,当时学习班中学习的还有不少老同志,如李富春、邓颖超、王稼祥、谭震林等等,那时大家口中谈论、手上比划的也不是所谓的学习内容,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忧虑。

江渭清在学习班一待就是五个月,一直到这年12月底,中央派人来找他谈话:

“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派你到江西工作。”

让江渭清也没有想到的是,中央第二天就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时任中组部部长的纪登奎找江渭清

“渭清同志,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派你去江西工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中央安排工作,江渭清从心底里很高兴,可他也很犹豫,因为他已经8年没有工作,很多地方上的事务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当时江西形势很严峻,自己是不是能承担这个重任。

江渭清很诚恳的谈道:

“要我担当这样的任务,实在是有些太重了,一是我的水平、能力有限,二是我八年没工作了,好多情况不熟悉,就让我当个省革委会副主任吧。”

不仅如此,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做出决定,要求江渭清于12月底到任,发表元旦讲话,1975年1月1日,《江西日报》正式公布了江渭清的任职安排。

图|叶剑英

江渭清很明白,毛主席、周总理之前给他安排过几次工作,但都为人所阻,这一次推辞,倒也不是完全谦虚。

多年之后的一次座谈会上,叶剑英看到江渭清后,还主动跟他打招呼,谈到了那次对他工作的安排时,还深有感触的说:

“渭清同志,你的工作好难分配呀!决定你去江西工作,已经是第六次安排啦。第一次安排你去山西,有人说,山西是重工业基地,不能让你去;第二次安排你去黑龙江,有人说,那里靠苏联,不能让你去;第三次安排你去湖南,有人说,等于放虎归山,不能让你去;第四次安排你去六机部,有人说,六机部管飞机,让你飞跑了怎么办;第五次安排你到中组部,有人说,到了中组部,把“走资派”统统放出来怎么办?”

方案报到毛主席那里以后,就连毛主席也是十分生气:

“东也不能去,西也不能去,就让他到江西去吧!”

江渭清从心底里感激毛主席。

从部队转到地方

江渭清是从部队转到地方的干部。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缘故,1955年9月新中国授衔,江渭清至少也应该是个中将,毕竟新中国成立前夕,江渭清就已经出任第三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副政委。

解放南京以后,江渭清就离开了部队,出任了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

1949年9月,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江渭清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的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来六国饭店看望出席会议的代表,不料毛主席身边的一个人看见江渭清,便直接打招呼,江渭清扭过身子一看,发现原来是张治中。

张治中这么一喊倒让毛主席也感到惊诧,当即转过身笑着问道: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这个人可厉害啊。”张治中摇摇头:“抗战之初我是领教过的。”

图|张治中夫妇

原来在抗战时期,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当时他有个规定,就是每周一、三、五接见来访者,每人限时30分钟。

江渭清当时任新四军一团副团长,专程去省政府找张治中谈话,希望能说服他支援新四军,第一天去的时候恰好碰上他接见访客,于是两人兴致勃勃的一番交谈,本来谈的还不错,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再去,就被门卫拦在门外。

气得江渭清站在门口大喊:

“你不让我进去没关系,请转告张主席,现在国共合作抗日,可我们新四军没饭吃,士兵们有怨气,要上山打游击!”

惊天动地的喊叫声直接惊动了里面办公的张治中,一见是江渭清,张治中不由得好奇问:

“江团长,我们不是合作的很诚恳吗?怎么又要上山打游击呢?”

江渭清也没跟他客气,直接开口借2000大洋,张治中也很干脆,对抗日的队伍,他向来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这次借款给张治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时隔多年仍然让他难以忘怀。

张治中回头笑着对毛主席说:

“你瞧他多会说话,一下子就把我将到那里了。当时2000元光洋,可以买4000担稻子!”

图|抗战时期的江渭清

毛主席也哈哈一笑,不过又很快严肃下来。

“从现在起,江渭清连本带利偿还,中证人毛泽东。”

张治中的本意就是开玩笑,没想到却让毛主席当了真,慌忙摆手:

“当时是我考虑不周,不知道新四军的兄弟们没饭吃,如果早知道,又何须江渭清来“借钱”呢?这些钱也算为革命做了点实事,不用江渭清还了。”

不过,毛主席却始终摇头,他对张治中说:

“你刚在北平安家,需要用钱的地方肯定不少日后如果有用钱的地方,尽管向恩来开口,我们一定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让江渭清也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件小事,让毛主席记挂了很多年。1958年9月29日,毛主席在张治中的陪同下视察江苏,与江渭清又一次碰了面,毛主席还又想起了这件往事,叮嘱他要把钱还了。

江渭清是南京市委副书记,毕竟南京此前是蒋介石当局的首府所在,所以毛主席对于南京的情况很关注,就拉着江渭清聊了好一会儿。

听了江渭清介绍的接管南京的情况,毛主席沉吟了片刻,高兴地说道:

“你们的胜利,靠了三个法宝:模范的纪律、模范的群众工作,模范的统一战线。”

交谈了片刻,江渭清谈到了当年在中央苏区第一次见毛主席时的情形。

图|毛主席

从当年的一小片根据地,到如今的新中国,谈到这些往事,毛主席也有很深的感触:

“是啊,那时曾有苏区政权,但只是几块根据地,只能算全国政权的雏形。现在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召开这次政协会议,就是要协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

聊到这里,毛主席回头看着江渭清,语重心长的说:

“渭清啊,你现在从部队转到地方,当了南京市委副书记,可要好好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领会党的方针、 政策,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切不可在进城以后被‘糖衣炮弹’ 打倒。”

此后几年时间,江渭清始终牢记毛主席的嘱托,为南京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敢于说真话

1952年年底,江苏省恢复建制后,江渭清出任了江苏省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等职务。

在江苏省,江渭清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使得江苏省的经济每年都翻一番。截至1957年底,江苏省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32亿元,比1949年底南京市加苏南、苏北和徐州、海州合计数增加了近三倍。

不过随着社会建设的逐年发展,江渭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当着毛主席的面,他也曾很诚恳的谈过这些情况。

1960年,毛主席前往杭州,他把六个大区的书记和有关的省委书记统统叫到专列上,研究有关农村工作的问题。

江渭清即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历来重视农业工作,五十年代初时,江渭清就陪同毛主席视察过江北农业情况,因为历朝历代苏北、皖西都是水患严重的地方,自然影响了农业生产,毛主席为此深感忧虑,并对江渭清说:

“我们都是农民出身的,深知农民的疾苦,不首先解决其温饱问题,几亿农民怎会拥护我们?历代苏北、皖北水患严重,农业落后,一月无雨就旱、一月三雨便涝,要彻底改变这种面貌,必须先从水利着手,解决命脉问题啊!”

江渭清和江苏省委的领导干部一道,致力于治水工作,并在农田水利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当时,毛主席把江渭清等书记叫上专列后,谈到了农村“公共食堂”的问题。

对农村“公共食堂”的问题,普遍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好,办理公共食堂有助于同时出工,农民操心少,而且还能够节约粮食等等;另外一种是认为不好,公共食堂存在问题较多,急需要改进。

当时,柯庆施在专列上始终讲农村办“公共食堂”如何如何的好,其他人也都是一片赞扬,唯独只有江渭清一言不发。

江渭清脑海中不住的思索,究竟要不要说真话,毕竟涉及的面太广,一旦被人利用,极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思索再三,江渭清仍然决定,还是应该向毛主席讲真话。

“渭清,他们都发表意见,唯独你不发表意见,是什么道理?”

毛主席在一旁听了不少人的意见,看见了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江渭清,于是出言询问道。

“我不好讲话。”

江渭清很诚恳的回答了一句。

毛主席哈哈一笑:

“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讲。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

江渭清得到了毛主席的鼓励,站起来侃侃而谈:

“不少同志认为办公共食堂怎么好,怎么好,可我了解到的情况确是不怎么好。”

毛主席在一旁听着,皱着眉头默不作声,末了他点燃一直香烟,一边抽一边说:

“哦,怎么不好,你说说。”

对于农村公共食堂的问题,江渭清其实就深入进行调研过,了解的各方面都很细致,见毛主席询问,也不再藏着掖着:

“公共食堂,半年吃了一年粮,我们的国家吃不起啊!您老人家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全劳力吃干,半劳力吃稀,是因为粮食不够。现在食堂半年吃了一年的粮。”

“这是一,二呢?”

毛主席又问。

江渭清见毛主席如此,也放开了胆子讲:

“猪为什么少了?鸡为什么没有了?公共食堂不可能养那么多的猪,如果一家一户一口猪,就是3亿口猪。现在您老人家带头不吃猪肉,我们没有猪肉,这成什么体统?”

毛主席伸出两根手指,紧跟着又竖起了中指:

“这是二,那么三呢?”

江渭清摇摇头,痛心地说:

“主席,办公共食堂的损失,是很难计算的。食堂里的碗,天天打,筷子天天丢,这还算小,您再到公路上看看,树都砍得差不多了,都用来烧饭,原来一家一户做饭,小孩去搂一搂,弄点树叶子,烂柴草,就可以了。现在都给你烧木柴,毁了多少木材啊!”

对江渭清的话,毛主席仔细思索后,发现确实很有道理,他转头对一旁的周总理说:

“总理,他说的很有道理啊。”

毛主席立即就表示,要解散公共食堂,但江渭清这时却摇了摇头:

“还不行,至少要三个月。”

“为什么?”

“群众没有锅,没有碗筷。”

毛主席对江渭清反映的这一情况十分关注,后来在1961年元旦,还特别派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三个调查组分别赶赴广东、湖南、浙江,调查汇总来的结果,与江渭清所说的三点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

于是到后来,毛主席主张解散农村的“公共食堂”。

1961年5月,中央下达这一项指示后,老百姓顿时欢欣鼓舞,甚至还有不少人表示,这是“第二次解放”。

江渭清敢于说真话的个性,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

怀念毛主席

在那个特殊年代,江渭清也受到了冲击。

1967年2月,江渭清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并受到迫害,关键时候,是毛主席嘱咐周恩来出动专机,将江渭清等几个华东地区的省委书记接到了北京,安顿在京西宾馆保护起来。

1969年,在北京闲居了两年的江渭清,又被疏散到了长沙马王堆。

江渭清后来在回忆录中也自我调侃,马王堆后来很出名,是因为发掘出了汉墓,还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的不腐的古尸,可他去马王堆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凉,那会儿他同夫人徐敏每天就搞一点劳动,在屋子前后开了自留地,种点蔬菜。

一直到九一三事件以后,情况才有了变化。

1973年1月,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件已经下发到了基层,江渭清也动了念头,想要出山再工作。

江渭清打听到了已经在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到了长沙,于是就给他打电话,要去看望他,然而电话那头的华国锋一听是他,立即表示:

“你不要动了,我亲自到马王堆去看你。”

当着华国锋的面,江渭清提出要给毛主席写封报告递上去,华国锋表示赞同,并对他说:

“你写好报告后,我给你带回北京,转交给毛主席。”

报告的内容并不长,只有六七百字左右,江渭清在报告中提了想出来工作的想法。

毛主席显然也记得江渭清,立即嘱咐周总理,把人接回北京。

江渭清记得很清楚,他到北京的那天,是周总理专门派人来。

1973年8月,党的十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毛主席力挺下,许多老同志都重新恢复了工作,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同志,选为中央委员,江渭清也被选为中央委员。

在毛主席力挺下,江渭清出任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

当时,江西省的经济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江渭清到任后,积极遵照邓小平的指示方针,对工农业进行了整顿,仅仅一年时间,便收获了成效。

“与1974年相比,全省工农业增长了10.2%,国民收入增长了9.9%,财政收入增长了19.5%。”

江渭清晚年回忆起在江西整顿工农业的日子时,曾深有感触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对于农业,是始终不敢放松的。”

江渭清在江西工作了八年,对江西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突出作用。

1982年,在中央废除干部终身制的号召下,江渭清退出了领导岗位,并回到了南京定居。

对于离开工作岗位,江渭清虽然心里有很多不舍,但他也知道,自己是时候给更年轻的干部让位了,特别是夫人徐敏1982年5月去北京参加全国妇联执委会会议途中去世以后,江渭清就有更深刻的体会。

1983年6月20日,江渭清在南京寓所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了自己离休后的一些看法。

“人总是会老了,这是不行抵抗的自然规律。”

图|江渭清晚年书法

尽管如此,江渭清仍然鼓励多数离退休老干部:

“在离休退休今后,还要持续严格要求自己,爱惜自己,关怀党、国家和公民的作业与命运,关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力文明的建造,为党和公民做一些量力而行的作业,发挥自己的“余热”,发挥“落日”的效果,用实际行动写好晚年的前史。”

江渭清晚年时常想起毛主席,想起他老人家“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心中仍然充满感佩。

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江渭清还专门撰文怀念,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恩格斯曾经称颂马克思:‘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我以为,用这个意思称赞毛泽东同志也是恰当的。”

0 阅读:87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