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文德利希,对2.5万名病人进行体温测量后,发现人体平均温度为37℃。
于是,人体37℃的权威知识点,被深深印在课本上,然而最近几年,科学家却惊讶的发现,人类体温正在下降!

在《eLife》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里面共收集了美国677423份数据,主要分为3个时间段,分别是1862年~1930年、1971年~1975年以及2007~2017年。
结论如下:
21世纪出生的人类男性,比19世纪的人类男性体温,低0.59℃。
21世纪出生的人类女性,比19世纪的人类女性体温,低0.32℃。

此研究数据曾一度引起科学界轰动,为了验证真实性,其他科学家也纷纷做起实验。
例如2017年12月,《英国医学杂志》发布一项研究,哈佛布莱根妇女医院对35488名成年人进行口腔体温测量,得出的结论是“平均口腔温度为36.6℃”。
虽然多个数据略有偏差,但“人类体温在下降”这一结论却是真的。

要想知道,体温下降意味着什么?就必须了解关于“人类体温”的奥秘,这就好比“一颗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看似简单的现象却牵扯甚广。
人体的热能来源于新陈代谢,当食物进入人体,被分解成例如葡萄糖这类微分子后,会被运送到细胞中。
在细胞内部,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会被氧化,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被分解后,会释放出热量。

人体的一切行为思考都需要消耗热量,所以这些热量就等于“燃油”,没有热量也就代表着躯体死亡。
既然人体产生热量的秘密被揭开了,那么另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体的温度为什么是37℃,而不是20℃或者50℃,偏偏是37℃这一数值?

人体新陈代谢中扮演极其重要角色的“酶”,在37℃时活性最高,如果温度太高或太低,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后,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负面表现。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在说另一个原因前,必须了解蝙蝠的体温。
蝙蝠的体温通常超过40℃,这是因为高温能抑制细菌病毒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躯体作用。
人类也是一样,还记得你感冒发烧的画面吗?体温动辄超过38℃!

这说明咱们的免疫系统在跟细菌病毒“打仗”,在发现外敌(细菌病毒)入侵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在跟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释放出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物质被统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人类体内存在大量细菌病毒,这些物质在高温环境下,会被压制住,而这个高温阈值就是37℃。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祖先的身体温度,逐渐定格在37℃。

也就是说,37℃是人类演化了几百万年后的选择,可如今短短几百年,人类体温却出现明显下降,男性下降0.59℃,女性下降0.32℃,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可怕后果吗?
现代跟以往,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享受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福利,生活环境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少因为食物感染疟疾、肺结核等疾病。

也就是说,我们体内的细菌病毒数量减少后,并不需要37℃的体温来压制,可能36℃就足够了。
一旦出现外来细菌病毒,我们就会立刻去医院治疗,也不需要免疫系统硬扛。
从新陈代谢角度出发,现代人的运动量极少,因为我们不需要捕猎,不需要农耕,导致消耗的能量也在减少,新陈代谢速率降低后,体温也会跟着下降。

所以,人类体温下降并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人类在新环境下,体温开始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