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搬百砖”的陶侃幼年艰辛、大器晚成且严于律己,堪称晋朝中兴名臣

史海撷英 2024-07-30 11:44:1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曹操和诸葛亮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是英武的一方霸主,而诸葛亮是心思缜密的谋臣。历史上却有另一个人,他被当时人称赞道:“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

陶侃出生于甘露四年(259年),彼时北方还是曹魏时期。陶侃身处东吴,21岁时见证了西晋灭亡东吴的过程,所以陶侃是跨越曹魏、西晋、东晋三个时代的人。晋成帝评价他“经德蕴哲,谋猷弘远”,又因一生清廉勤政,《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赞其“性检厉,勤于事”。陶侃出身寒微,父亲又死得早,其母节衣缩食才使陶侃读了书,后来当上了县主簿。陶侃不止出身寒微,而且是少数民族,长相和汉人很不同,所以经常受人歧视,被人戏称为“溪狗”。

在县里混迹到三十七岁左右,陶侃北上都城寻求机遇。彼时已是晋惠帝时期,朝纲腐朽,没有靠山的人几乎没有机会发迹。陶侃“北漂”到四十三岁左右,一无所成。适时“八王之乱”殃及都城平民,寓居的南士纷纷返家避难。陶侃便谋得武冈县令一职,离开了都城。结果他上任不久,便与上级发生矛盾,弃官回家,当了郡里的小中正。若是盛世,陶侃大概率只能在这小地方度过一生。然而纷繁乱世,给了陶侃施展才华的机会。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冒姓建汉,克洛阳、取长安,于西晋建兴五年(316年)十一月迫降晋愍帝司马邺。由是,西晋宣告灭亡。第二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称王,改元称建武元年。东晋王朝徐徐揭开了序幕。

东晋建武二年(318年)三月,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司马睿才改称皇帝,史称晋元帝。东晋小朝廷草创,面临的困难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比如,祖逖请兵北伐,司马睿就根本调不出一兵一卒以供驱使。这主要是他所处的江东特殊地理位置所造成的。

西晋形势图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一番大混战过后,成三足鼎立之势。晋灭三国,江东是最后并入大晋版图的。而自吴主孙皓出降至“八王之乱”,前后时间才不过短短二十年!江东的士民,特别是名族,人心尚未归附。晋武帝司马炎刚驾崩,不少江东名士就纷纷冒出头来,要再造吴国,将司马氏的势力逐出江东。

这些人中,闹腾得最为厉害的是张昌。张昌,差一点就成了大气候。

张昌是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他在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率先举事,占据江夏郡(以安陆即今云梦县为中心的湖北省一部),易名为李辰,另外物色了一个名叫丘沈的人,将他改名叫刘尼,诈称汉室后裔,立为皇帝,跟匈奴人刘渊一样,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兵出樊城,围宛城(南阳),攻襄阳,声势很大。

张昌的部将石冰东进扬州、江州;另一部将陈贞攻陷武陵(今湖南常德)、零陵、长沙、武昌(今湖北鄂州)、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临淮(今江苏盱眙东北)人封云起兵响应,进攻徐州。这样一来,张昌很快就占据了荆、江、徐、扬、豫五州的许多地方。为了将张昌镇压下去,晋政府以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刘弘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这个刘弘时年六十八岁,年纪很大了,虽不能打,却有识人、用人之能。他在打击张昌的过程中,大力起用了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陶侃为将。

陶侃这年也已经四十五岁了,年纪也大,但和刘弘比较起来,还年轻。

陶侃绝对是个人才,只是他出身贫寒,无人赏识,仅此而已。

他年幼时,父亲就已病故,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个很要强的母亲,为了不让人家看扁自己的儿子,对儿子管教非常严格,要儿子用功读书,自己则辛勤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

陶侃

陶侃长大成人后,曾任县主簿,但仍未摆脱贫贱的地位。“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扬武将军。侃早孤贫,为县吏。”

说他出身贫寒,到底贫寒到什么境地呢?“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会州部从事之郡,欲有所按,侃闭门部勒诸吏,谓从事曰:‘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即退。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咸服其义。长沙太守万嗣过庐江,见侃,虚心敬悦,曰:‘君终当有大名。’命其子与之结友而去。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陶侃四十五岁这年,张昌在江夏起义,聚集流民三万。朝廷大惊,命荆州刺史刘宏镇压起义。刘宏辟陶侃为南蛮长史,为先锋镇守襄阳。张昌攻打襄阳不下。刘宏却被张昌击败。陶侃奉命主动出击,接连击败张昌,最终镇压了起义。“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参军蒯恒为义军督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张昌并军围宛,败赵骧军,弘退屯梁。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及到官,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陶侃第一次带兵打仗便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被朝廷大加封赏。后来广陵相陈敏叛乱。陶侃又在镇压陈敏弟弟陈恢的战斗中立功。从此,陶侃成了荆州地区颇有实力的将领。“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与曹操一样,陶侃不止善于打仗,还善于收买人心。司马睿和琅邪王氏到了江东后,于永嘉五年(311年)杀了华轶,占了江州。后来江州上游杜弢起义,王敦派兵征讨却被围困。幸好陶侃及时出兵营救。陶侃又屡次出计谋,最终镇压了起义。王敦大喜,要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可后来出尔反尔,让弟弟出任荆州刺史,却想让陶侃去广州。陶侃在荆州的下属忠于陶侃,竟然起兵反叛。为此,被扣押的陶侃险些被害。“王敦深忌侃功。将还江陵,欲诣敦别,皇甫方回及朱伺等谏,以为不可。侃不从。敦果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以王广为荆州。侃之佐吏将士诣敦请留侃。敦怒,不许。侃将郑攀、苏温、马俊等不欲南行,遂西迎杜曾以距暠。敦意攀承侃风旨,被甲持矛,将杀侃,出而复回者数四。侃正色曰:‘使君之雄断,当裁天下,何此不决乎!’因起如厕。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言于敦曰:‘周访与侃亲姻,如左右手,安有断人左手而右手不应者乎!’敦意遂解,于是设盛馔以饯之。侃便夜发。敦引其子瞻参军。侃既达豫章,见周访,流涕曰:‘非卿外援,我殆不免!’侃因进至始兴。”当时,广州局势十分混乱,长沙人王机驱逐前任刺史郭讷,占据广州,陶侃派部将许高一鼓作气,攻杀王机。至此,广州局势才稳定下来。“先是,广州人背刺史郭讷,迎长沙人王机为刺史。机复遣使诣王敦,乞为交州。敦从之,而机未发。会杜弘据临贺,因机乞降,劝弘取广州,弘遂与温邵及交州秀才刘沈俱谋反。或劝侃且住始兴,观察形势。侃不听,直至广州。弘遣使伪降。侃知其诈,先于封口起发石车。俄而弘率轻兵而至,知侃有备,乃退。侃追击破之,执刘沈于小桂。又遣部将许高讨机,斩之,传首京都。诸将皆请乘胜击温邵,侃笑曰:‘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但一函纸自足耳。’于是下书谕之。邵惧而走,追获于始兴。以功封柴桑侯,食邑四千户。”

陶侃和诸葛亮一样,一直挂念着北上收复中原。被王敦远调到广州的陶侃担心生活安逸,磨平了北伐志气,于是准备了一百个酒缸,早晨从屋里搬到屋外,晚上从屋外搬到屋里,如此坚持了十年。“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陶侃

陶侃在治政方面,与诸葛亮也极为相似。王敦之乱平定后,陶侃入主荆州。他一改西晋法制松弛的风气,要求君子正衣冠,有威仪,要求部下不准酗酒,甚至将酒器投入江里。这种作风在东晋官吏中很少见。陶侃还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而且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他都考虑慎密细致。

陶侃初涉官场时,母亲亲手交给他“一抔黄土,一只土碗,一块土布”,寓意毋忘根本。即使后来盛名之下,陶侃也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谦虚自律、勤俭节约,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受将士和百姓爱戴,时人赞其“机神明鉴,清廉勤政”。

当官免不了有送礼的事。据《晋书・陶侃传》记载:“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荆州刺史,陶侃非常重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他经常去各地察访,深知百姓耕稼不易。“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除此之外,陶侃行事,颇为缜密细致,且有预见性。“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陶侃‍

陶侃不仅严于律己,对自己的下属也从不放纵。他经常检查督管军府中的众多事务,没有一刻闲暇。“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对此,北宋诗人郑侠称赞道:“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陶侃虽身居高位,重权在握,却能审时度势,对自己的私欲“自抑而止”,从不膨胀,又能恪守原则、廉洁自律。陶侃发迹后的命运与曹操也有几分相似。在荆州经营几年后,陶侃的实力愈发壮大,他有能力推翻晋室,自立为主。虽有其他大臣阻挠,但陶侃或可一战。这与曹操薨逝前完全可以篡汉的情形是一样的。但曹操最终没有篡汉,陶侃也没有将反叛想法付诸行动。“长沙桓公陶侃,晚年深以满盈自惧,不预朝权,屡欲告老归国,佐吏等苦留之。”

纵观东晋一朝,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安定的局面与陶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了晚年,陶侃与曹操和诸葛亮一样,丝毫闲不住,进取心很强,他计划北伐,收复中原,便派遣毌丘奥经营巴东,又遣桓宣收复被后赵占据多年的襄阳。但是没来得及做更多安排,陶侃病重,北伐不得不搁置了。

陶侃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遣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任所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亲交专人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长沙。“朝野以为美谈”。第二天,陶侃竟死在途中的樊谿。时年七十六。根据他的遗嘱,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说:“至陶侃生平,惟苏峻、祖约之反,侃以不与顾命、不肯勤王,经温峤等再三邀说,始率兵东下,此是其见小不达大义之处。其他则尽心于国,老而弥笃。朝廷加以殊礼,侃固辞。又因病上表去位曰‘臣少长孤寒,始愿有限。’云云。未没前一年,已逊位归国,佐吏苦留之,不果。及疾笃将归,以后事付右司马王愆期,出府门就船,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是可见其其超然于权势矣。本传亦云‘侃季年常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而传末乃云‘侃尝梦生八翼上天门,至第九重折翼而堕。后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有觊觎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传论亦谓其‘潜有包藏之志,顾思折翼之祥。’悖矣!是直谓其素有不臣之心,因一梦而不敢也!于导则略其疵累而比之管、葛,于侃则因一梦而悬坐以无将之罪,岂非褒贬失当乎!”

唐朝礼仪使颜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太尉长沙公陶侃”就赫然在列。大宋宣和年间,宋室也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其中也有陶侃。而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陶侃也位列其中。陶侃的曾孙更有名——中国古代田园诗歌创始人陶渊明。据说,赫赫有名的“诗仙”李白还把陶渊明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陶侃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年代,起于微末,却志存高远,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飘摇风雨满神州,日下江河乱未休。戡定荆州非易事,论功应独让陶侯”的千古佳话。

0 阅读:1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