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过户大厅挤爆啦!2025成都楼市,谁在悄悄“抄底”?

乐小天说房 2025-02-15 15:17:01

当互联网还在讨论DeepSeek带来的大规模“35岁失业”焦虑时,成都这个周六金沙车站旁的青羊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前,人潮汹涌。

办理过户的买家和卖家,把大厅挤得满满当当,连个空位都找不到,大家只能三两成群站着等待。

自从 “川普” 停了狗粮后,网络上拿钱发帖的房喷子少了一大半,不过仍有些空空依旧喊着雷打不动 “再跌一半” 的老口号,做着等成都给他发200平米免费大房子才来落户的美梦。

先不说其他地方,单看成都楼市这个周六的表现,办过户的 00 后女生和拿着中药保温杯的银发族坐在一起,这画面,简直像电影里的魔幻场景,却也揭开了成都楼市的深层秘密。

毕竟,当北上广深的购房平均年龄突破 36 岁时,成都住建局的数据显示:成都购房平均年龄31.2岁。背着熊猫书包的年轻人,正在改写成都楼市的规则。从凌晨天府三街中介门店的灯光,到周末挤满年轻夫妻的样板间,这座 “最具幸福感城市” 的房市,正丈量着 Z 世代的人生进度。

那么问题来了,2025 年,到底是谁在“抄底”成都楼市?

1、“蓉漂”突击队:把落户政策变成购房加速器。

“落户政策比成都火锅还香!” 去年,通过人才引进落户的 95 后码农小林,一拿到购房资格,当天就在怡心湖定下了 89㎡的小三房。随着 “35 岁以下大专直接落户”“先落户后就业” 等政策持续发力,成都近三年新增户籍人口超百万,相当于每年搬来一个绵阳市的人。链家经纪人王姐发现,现在年轻人看房,第一句问的不是房价,而是小区到地铁站要走多久,楼下有没有咖啡便利店。

2、“双证”夫妻:结婚证与房产证的神仙组合。

"我们在两个小区各自买首套房,既能享受政策红利,又能给爱情装上安全气囊。"新婚的晓雯展示着手机里两个相邻的业主群。成都民政局数据显示,双房产证家庭两年激增17%。

3、“银发”扫楼团:65岁阿姨的养老房改造计划。

在麓湖生态城售楼部,65 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正仔细比对户型图:“老房子留给儿子当婚房,我们换养老房,得要电梯入户,还得有社区医院。” 成都卫健委预测,2025 年老年人口将突破 400 万,催生出 “适老化改造 + 医养结合” 的银发购房需求。某房企推出的 “一碗汤距离” 户型(子女与父母房车程 15 分钟内),开盘就卖出去 82%。

4、产业“新贵”:买楼如买菜的资本游戏。

锦城湖某豪宅项目销售总监透露:“有位锂电企业主一次买了同层 12 套,说是给核心团队当人才公寓。” 随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爆发,成都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降至 18.7% 的历史低位,同时也催生出一批"把年终奖变成房产证"的硬核玩家,近两年46%大宗交易都来自新兴产业。

经济学家预警📢

"这不是简单的购房热,而是新经济版图下的人口重分布。"西南财大教授指出,成都楼市正形成独特的三级火箭:

1️⃣人才政策虹吸年轻血液

2️⃣产业升级沉淀高净值人群

3️⃣宜居生态留住全龄段居民

当"安逸"之都开始上演楼市进化论,钢筋水泥里浇筑的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一代人对抗不确定性的生存智慧。那些喊着"再跌一半"的看客永远不会懂:在这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战场,真正的赢家永远是用行动投票的人。

最后,你属于四大购房军团中的哪一类呢?

0 阅读:4
乐小天说房

乐小天说房

若我的看法不符合你的认知,请相信你是对的,我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