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今天突然发现跑步5公里竟然和步行5公里消耗热量差不多,这科学吗,以下是我华为运动健康的数据,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当然科学,这更多是一种数据上的巧合。
相同的距离,跑步时肌肉的热量消耗是显著高于行走的。
以下是详细分析过程:
这是跑步时,不同速度(8km/h~18km/h)的新陈代谢情况[1]:
红框中的为新陈代谢功率,主要通过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测量
从这个图表,我们易得:
这群人类跑步者的基础代谢功率为108.5W。
配速从8km/h提升到18km/h,代谢功率也从591.1w提升到了1366W。
总热功率的提升,的确相当的显著。
然而,当我们分别除以他们的秒速,得到的单位跑步距离(/m)的消耗能量,的确没有多大的变化幅度。
不同跑步配速,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总体在244.3~273.2的幅度变化,相当接近了。
我们再来看看步行时情况。
步行时,不同速度单位体表面积的新陈代谢率M(单位w/m^2)如下[2]:
要得到人总新陈代谢功率,这个表格的数据还需要乘以人体的体表面积。
第一份数据来源的人类跑步者平均体重为63.8kg。
易得,他们的体表面积为1.7m^2。
体表面积可由许文生氏公式求得:S(m2)=0.0061×L(cm)+0.0128×M(kg)-0.1529
当这些人类跑步者行走时,可以通过上表,求得他们的新陈代谢功率。
再除以秒速,可得单位步行距离(/m)消耗的能量。
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步行配速,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总体在192.5~257.8的幅度变化,的确和跑步时的数据变化,并没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建立折线图,会更加直观:
从图表可以看出:
从步行到跑步,单位距离的能量消耗整体在200~270J/m的速度变化,果然变化幅度不大。
看起来,步行和跑步的确存在题主观察到的规律?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我还说是数据上的巧合呢?
因为:总热量消耗≠肌肉热量消耗。
总能量消耗是包括基础代谢在内的,基础代谢主要由大脑、肝脏等器官提供,而快走和跑步运动时,主要消耗的热量来自肌肉。
步行和跑步依靠的是肌肉。
我们排除基础新陈代谢后,便可以得到肌肉的热量消耗(最后一排数据)。
为了直观一点,我们建立肌肉代谢的折线图:
从图表可以看出:
步行时,单位距离的最小热量消耗为99.8J/m,跑步时,单位距离的最小热量消耗为211.4/m。
后者比前者的2倍还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常情况,跑步时单位距离的肌肉热量消耗是远远大于步行的。
实际上随着跑步速度的提升,这个差距也会拉得更大。如果是短跑,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甚至可以达到步行的好几倍以上。
当然,从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
当步行配速低于1.3m/s时,拥有比较高的步行肌肉效率;当跑步配速低于4.4m/s时,拥有比较高的跑步肌肉效率。当然,在3.3m/s 速度附近,会存在一个明显的舒适区。
为什么步行比起跑步时肌肉效率更高呢?
主要通过两方面来看待:
1、前进过程的能量转化。
人体前进时,脚步的交叉起落,存在一个势能到动能的不断转化过程。
在比较完美的步态过程,也会是比较完美的圆:
在进行中,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损耗也能降到足够的低。
研究表明,负重不超过体重5-10%时的低速行走,并不比空载时热量消耗更多,非洲妇女可以在头上负重体重20%而不额外增加热量消耗[3]。
虽然在跑步的过程,同样涉及到势能和动能的互相转化,但跑步前进更加的依赖触地的瞬间爆发力。这个爆发过程,会降低肌肉效率。再加上跑步过程中,风阻变得更大,会显著增加肌肉的负担。
这些综合原因,都会降低肌肉的运动效率。
2、具体的肌肉群活动的不同。
当从步行改为跑步时[4]:
膝关节伸肌活动下降了68%
髋关节伸肌活动增加了18%
踝关节伸肌活动增加了23%
步行时,人脚上的踝关节伸肌和大腿上的膝关节伸肌变化幅度都很小,这两部分对能量回收的贡献是很低的。变化幅度大的膝关节伸肌,则贡献主要的能量转化。
而在跑步时,因为爆发力的需要,髋关节伸肌和踝关节伸肌的活动都明显增加。为了提高跑步时的稳定性,膝关节伸肌的活动大大降低。这个变化过程,会导致能量回收效率的降低。
从膝关节的弯曲幅度来说,行走支撑时膝关节伸展154~176度,跑步支撑时伸展134-164度,跑步的度数明显更小。这导致,相比起站立时的股四头肌冲力,跑步时直接增加了5.2倍。
无论髋关节还是踝关节更大的幅度变化,以及更大的冲击力,都导致了额外能量的消耗。
虽然快走时,步态并没有从行走变为奔跑,但肌肉效率降低的逻辑,其实和跑步并没有什么两样。快走时更大的冲击力,更多肌肉群、步态细节上的变化,都会降低肌肉的运动效率。
最后,关于题主的步行和跑步数据,其实也并不科学:
题主的步行数据,是app通过跑步逻辑计算出来的,它自然会明显高于真正的步行步态的结果。
如果按照行走步态的逻辑,计算出来,5公里热量消耗应该在300千卡附近。
可以看出,即便是包括基础代谢在内,题主跑这5公里的热量消耗,也是明显大于步行的。
最关键的是,跑步节约下来的时间,题主可能也处于慢步步行状态,或者静息状态。
如果是慢步步行状态,还会额外消耗约200千卡。
那么在原本用来步行的1个小时内,题主先跑后慢步,会额外消耗约300千卡。
如果是完全休息状态,后面也大约消耗50千卡,此时额外消耗约100~200千卡。
也就是说,从总能量消耗的角度,比起单纯的步行,相同跑步距离带来的最终减热效益还是大50%~100%的。
总之,以距离来探讨不同配速的的总热量消耗,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假设一个人的基础代谢超过300W,那么计算出的结果会显示,他步行时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将会显著大于跑步时的消耗。
如果你得出跑步时的热量消耗低于步行,就会显得十分的荒谬。
这个荒谬结果,就是因为忽视了非跑步期间的基础代谢。
虽然探讨肌肉效率时,需要排除基础代谢来计算;但探讨总消耗时,反而要注意,不能忽视掉基础代谢。
参考^Kipp S, Grabowski AM, Kram R. What determines the metabolic cost of human running across a wide range of velocities? J Exp Biol. 2018 Sep 24;221(Pt 18):jeb184218. doi: 10.1242/jeb.184218. PMID: 30065039.
^魏润柏. 人体与环境热交换计算方法[J]. 人类工效学, 1995, 001(002):39-42.
^Saibene F. The mechanisms for minimiz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 locomotion. Eur J Clin Nutr. 1990;44 Suppl 1:65-71. PMID: 2193805.
^Biewener AA, Farley CT, Roberts TJ, Temaner M. Muscle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human walking and running: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cost. J Appl Physiol (1985). 2004 Dec;97(6):2266-74. doi: 10.1152/japplphysiol.00003.2004. Epub 2004 Jul 16. PMID: 1525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