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女儿被成功拯救,如何化解了她心中的自卑?

开济说育儿 2025-02-01 04:36:32

阿琦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体型较瘦。

她是独生女,父母人到中年才有她,因此视如珍宝。

她小时候体弱,父母平时照顾较为细致,上初中后体质有好转。

父亲经人介绍到隔壁县工作,通常周末才回家。

母亲的职业为会计,上下班时间较为灵活。

因目前情绪不稳定,阿琦需进行照顾,为此晚自习经常请假。

阿琦晚上入睡困难。早上洗漱动作慢,迟到次数有些多,上课有时注意力分散。

阿琦进入高中后,成绩中等。母亲反映她在班上大多保持沉默,很少发言。

她在班上没有知心朋友,与同学关系很平淡,没有矛盾,但也不主动与同学交流。

阿琦初次来访,是由她的母亲陪同前来。

我与阿琦进行了单独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阿琦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学校人际关系情况,发现她有焦虑情绪,有自卑心理。

阿琦对于迟到的问题,她表示自己也不想每天被通报批评,但就是早上很忙乱,进教室就迟了。

我:平常班上同学课间聊天时,你会加入吗?

阿琦:不会,她们说话声音大,有时候听到了,觉得挺有趣的,但我不知道说什么,感觉插不上嘴,好像和她们关系也不太熟。

我:听起来你似乎有点羡慕她们在一起的样子。

阿琦:嗯,我觉得她们懂得挺多。我好像什么都不会,成绩也不好,长相也普通,现在脸上还有这么多的红印。

我:你好像对自己评价不高,其实你也有很多优点,只是自己没意识到。就像你说话的声音,轻轻柔柔的,我觉得很好听。还有你很勇敢,愿意来这里接受干预。我想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听到这里,阿琦抬起头,露出些意外、欣喜的表情。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主要是对自己的扭曲想法引起的。

引导阿琦了解每个人都有不足,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并非一无是处。

阿琦表示有点开心,自己似乎不像之前那么难受了。

但是仍不敢主动和同学说话,尤其是男生,也害怕问老师题目。

我:当同桌找你借文具时,你通常是什么反应?有什么感觉?

阿琦:我会立刻拿给她,可能有点高兴吧,因为我可以帮到她。

我:嗯,你很善良。

我:如果你自己忘记带笔了,你会找同桌借吗?

阿琦:可能要考虑一会,看她忙不忙,是不是正在写作业。

我:听起来,你不是很肯定自己能借到,你怕对方拒绝你?所以会有点小心翼翼。

阿琦:嗯,如果我说了,她不借的话,那可能就比较尴尬了。

我:如果被拒绝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阿琦:失望吧,还会有难受,有点很没面子。

我:所以一般情况下,你会选择避免这种尴尬。

听阿琦讲了自己家庭的故事,了解到父母是周末夫妻,还有母亲单身带娃的辛苦及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上高中后,母亲基本上每天中午都会专程送饭。

另外,母亲有轻度洁癖,与亲友来往也很少。

阿琦对母亲的照顾有爱有怨,想挣脱又有些胆怯,但之前从未表达过。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琦释放出平时隐藏的感受,她压抑在心底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我向阿琦的母亲解释了中学阶段的友情,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程度及孩子对于友情的渴望,分析了阿琦目前在学校的人际局面和心理感受。

建议母亲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些空间、机会锻炼,自己尝试建立人际网络。

母亲表示之前自己忽视了这些影响,以为生活上体贴入微,就会让女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没想到女儿会这么难受,母亲说自己以后一定尽量改变。

阿琦告诉我,同学们面对她的微笑,大多也下意识地回以微笑。

生物老师看到后,也笑了,还表扬她作业完成得不错,自己很开心。

说起生物老师,阿琦话明显多了,也透露出对老师的喜欢:“她讲课讲得好,对班上同学也好,从来不会在班上发脾气,说话很温柔。”

我肯定了她的勇气,也表示见证了她的尝试带来的小小成就。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我和阿琦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她十分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

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阿琦笑着和我告别,她脸上的皮肤也光滑了些。

据母亲反映,阿琦课间问问题的次数变多了。她现在迟到次数明显减少,上课也不再总是低着头。

我肯定她之前的认真与配合,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慢慢形成习惯。

0 阅读:11
开济说育儿

开济说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