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常见的病,这就是俗称的烂眼角。
这个病,西医叫做睑缘炎。一般来说,就是细菌感染,导致上下眼皮边缘表面,以及睫毛根部发生的炎症。它属于眼表皮肤疾病。表现出来,就是皮肤充血、肿胀、赤烂、眼痒刺痛等。
对这个病,中医有啥建树啊?我跟你讲,中医认为,不少患者之所以发病,是脾胃有火导致的。
没错,就是脾胃有火。它烧来烧去,烧到眼睛这来了。
来吧,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50岁,医案记载姓余。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睑缘炎,反复发作。每一次发作 ,局部就赤烂肿痛,难以忍受。什么时候溃脓了,什么时候算好。有时候一只眼睛发作,有时候是两只眼睛发作。
为此,这个患者用过多种抗生素和外用药。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暂时控制下去以后,病情一段时间后还会反弹。
最近这一次,患者再次犯病。两侧同时发作,五天不见消减。患者实在没办法,只好尝试一下,用中医汤药来治。
刻诊,见患者脉象数而有力,舌质红,苔黄。细问得知,患者小便黄赤,大便好几天排一次,十分干结。另外,现在的她,口臭明显,容易饥饿,还喜欢喝冷饮。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说了,你以后务必注意饮食。香的,辣的,要少吃,尽量吃得清淡。现在这个状态,跟你的胃火有关系。
患者听了,一脸茫然:既然是胃火,怎么还跑到眼睛上去了?
医家没有多言,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藿香、防风、生甘草各10克,石膏60克,银花、连翘、夏枯草、蒲公英各15克,赤芍、栀子、生地各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留少部分药液外洗。
就这样,患者前后一共用药15剂,诸症悉平。眼睑肿烂现象完全消失,口臭便干等现象也没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8年的《浙江中医药》上头。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这里面的道理,颇值得一说。
其实,从这个患者的全身状态和舌脉来看,她显然是脾胃有火。
中焦有火,所以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胃热炽盛,所以消谷善饥,患者就容易饥饿。热势伤津,所以患者要喝凉水。大便干、小便黄,也都是典型的火热之象。
但,正如患者最初所怀疑的那样:既然是胃火,怎么就跑到眼睛上去了呢?
这其实也好理解。你看自然界的火,是不是都往上窜啊?火苗,都是往上走的。因此,虽然患者的火,在脾胃。但是它的火苗,却可以上炎的头面。这是火邪致病的特点啊。
来自脾胃的火热之邪,上炎到头面,会选择在那里落脚、发作呢?常见选择之一,就是眼睑。因为我们的眼睑,基本属于肉轮,乃脾所主。故而,这个地方出现赤烂,中医会十分自然地想到脾胃之火。
正因为患者的病情,实际上源于脾胃中焦,所以用什么外涂药膏都不好使。因为你解决的,永远是局部问题,而非根本。
那么,医案里的医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本的呢?我们再来看一下——
藿香、防风、生甘草各10克,石膏60克,银花、连翘、夏枯草、蒲公英各15克,赤芍、栀子、生地各12克。
这里头,其实是泻黄散的加减。其中,藿香、栀子、防风、石膏、甘草,就是泻黄散。栀子和石膏,负责清脾胃之热。藿香和防风,升散解郁,使得郁火得以散解。一清一散,脾胃之火难以遁逃。
在这个基础上,用银花、连翘、夏枯草、蒲公英、赤芍来进一步凉血清热,以生地滋阴清热。如此,患者的核心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她的眼角也就恢复正常了。
你看,这就是用泻脾散加减,通过化解中焦火的办法,来治疗睑缘炎的例子。你应该看懂了吧?
其实,生活中,有类似病症的人不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确实具备脾胃火热炽盛的特点。典型表现,就是口臭,常常牙痛,舌红,苔黄,脉有力,爱喝冷饮,爱吃香的喝辣的。大便,常常偏干。尿,总是发黄。这样的人,要想彻底改善,就该从清散脾胃之火做起。
而且,即便从西医角度看,此病源于细菌感染,那也和脾胃阴阳失衡有关系。否则,细菌为啥专门感染你啊?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卫生条件,为啥你发病啊?根由,还是在你自身,是不是?
这就又说到我之前谈的话——任何皮肤病,说到底,都是身体内环境失衡的外在表现。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中配伍,有需要的朋友,不妨抄录。日后,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卡特兰
泻黄散也叫泻脾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