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对垒中,马来西亚“悄悄吃蛋糕”?

晓波说说说 2024-10-03 09:12:35

编者按:在出海东南亚成为商业共识时,马来西亚是必须关注的国家。它是“新加坡+1”战略最核心的国家,另外两国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链接新加坡的金融、创新方面的优势,马来西亚正以合作者的方式进行工业转型。

这一过程中,它要如何扮演好“新加坡+1”核心的重要角色,而不被印尼、越南后来居上?在大国博弈中,马来西亚又如何定位自己?这都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8月初,激荡商学执行院长、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卓立前往马来西亚做了考察。以下是对她采访内容的整理。

“马来西亚是华文文化与传统保持得最好的东盟国家。”

口述 / 卓立

这一次我们去了四个城市,吉隆坡、槟城、怡保和新山,走访和观察马来西亚的产业和经济,感受马来西亚作为中资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整体的营商、生活环境。

中国人去马来西亚生活,没有障碍。

在马来西亚的街头巷尾,看着沿街店铺上频繁出现的简体字、繁体字,在电动车或者汽车的鸣笛声中,当地人拉着嗓子,然后讲出了带着浓重闽南、粤语口音的国语。

那一瞬间,你恍惚会觉得,自己是在福建或者广东的某个不知名小城。

在马来西亚的街道上闲逛

马来西亚有3000多万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数的23%。同时,马来西亚是华文文化与传统保持得最好的东盟国家。

在怡保,我们受邀参加了一场当地华商举办的中马建交150周年的晚宴。

场地门口,两只南狮迎宾,它们随着锣声、鼓声,腾起、跳跃、摇头摆尾,好不热闹,而整个晚宴的重头戏也是一场精彩的舞狮抢彩头演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正宗的舞狮表演,不是在中国,而是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城。

怡保的舞狮队

晚宴结束我们走出酒店的时候,发现场外舞狮的表演队竟然是一群华人孩子,拿下狮头,十几岁的男孩模样,张口是流利的中文。那一刻我对同事说,当地华人真了不起,他们保留传统文化的决心应该比我们更坚定。

工作之余,穿梭于马来当地的各种小餐厅与夜排档,是我们的乐趣。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尝到非常地道的闽南美食:各种的糖水、肠粉、炒粿条、虾面、海鲜。价格很便宜,七八马币一份面,换成人民币差不多十几块钱。

店铺招牌、菜单上的文字都是中文,装修和福建、广东的街边店铺没什么两样。白色的瓷砖墙壁上,挂着春联、窗花。

店里面的椅子,都是中国夜市大排档上常见的红色塑料凳,或者带着靠背的各种颜色的塑料凳。

马来西亚的夜市大排档

很多店主都是福建人或者广东人,年纪大多五六十岁的样子。在一家虾面店,黑发掺着白发的店老板,穿着白色的老头衫,脖子上挂围裙。他一边备餐,一边用带着明显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和我们闲聊。

从“后花园”到“新加坡+1”

除了华人和马来本地人,这一路上碰到最多的可能是新加坡人。

从新加坡几乎是最东北边的樟宜机场出发,开车大概三十分钟,就能到达马来西亚最南边的城市——新山。

新山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工业城市。它有很多电子、石油化工的大型企业。如果从新山开车去吉隆坡,时间大概是三四个小时。

新山的苏丹依斯干达大厦(新山关卡)和新加坡北端的兀兰关卡只隔着一座车程约7分钟的大桥。

从新加坡的任意地方出发,开车不超过一个小时,都能到达新山。

新山关卡与新加坡北端之间的大桥

之前,对新加坡人来说,马来西亚就像是一个后花园。

马来西亚地貌丰富,雨林茂密,海天相接。所以每逢节假日,新加坡人都爱去马来西亚度假。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物价相较新加坡低很多。很多女孩子会到这里买生活用品,带回去用,价格比新加坡便宜一半多。这和现在港人北上深圳购物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来西亚物价较低

事实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关系非常像广东和香港。新加坡的淡水资源、农产品大部分都要依靠马来西亚供给。

2021年的时候,新加坡提出了“新加坡+1”的战略。这个战略论实质没什么特别的,典型的“飞地经济”,中国很早就在做了。

新加坡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经济好,人均GDP是马来西亚的七八倍;面积小,大概七百平方公里,是马来西亚面积的千分之二。

新加坡一直以来发展的都是金融和总部经济。地盘小、地价贵,发展制造业也不现实,需要靠“+1”来完成工业补充。

这个“1”目前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但是从人才优势、地理优势、产业特点等来看,马来西亚又是这个“1”的最核心国家。

从生活角度来说,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的后花园;而从产业、经济的层面来讲,马来西亚又是新加坡的技术和产能承接地。

拒绝低端制造工厂

当然,马来西亚想成为新加坡“+1”的核心国家,光靠和新加坡“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肯定不行。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一个非常成熟的经济体,人均GDP约为1.2万美元。马来西亚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时间,比中国要早十多年。

建立在较高水平的经济基础上,马来西亚的产业发展路线,和越南、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马来西亚并不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低端工厂,夸张一点说,它拒绝低端工厂,更欢迎以高科技、高附加值、数字化为重点的高端、精密制造业。

比如槟城已经形成了电子电器和数字科技相关的产业集群,被称作“东方硅谷”。而新山政府,特别是依斯干达特区,则对AI、人工智能青睐有加。

马来西亚的制造业

这种对制造业层级的筛选,主要是因为两点。

第一是人口密度和结构。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大约是33万平方公里,全境被中国南海分成了东马和西马两个部分,我们这一次去的三个城市都在西马。

这个面积大小和越南差不多,但越南的人口已经突破1亿了,而马来西亚大约只有3300万人。

马来西亚在制造业发展上,人力优势并不是工人,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为马来西亚的教育不错,尤其是在语言和文化方面。

马来西亚是整个东南亚国家中文保持得最好的国家,它保留了很好的华语教育。

另外,马来西亚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融合的国家,所以它培养了一大批多国语言的跨文化人才。

在全球化过程中,这自然是马来西亚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而无论是中资、日资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出海,有在地的多国语言、跨文化人才非常重要。

而马来西亚的人力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高(马来西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林吉特,折合人民币约为2336元。

而月平均工资则为4500林吉特,折合人民币约为7000元),我曾经问一个马来西亚的企业家,如果你雇佣一个成熟的技术开发人员,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对方的回答是1万人民币。

这让马来西亚的人才性价比在隔壁新加坡的衬托下显得尤其诱人。

这样的人才也很受欢迎。我们这一次去了拉曼理工大学,它是由马来西亚华人公会和政府创立的一所大学。

里面培养出来的多语言技术人才,就业率基本上是百分百,“你们(中资企业)不一定能抢得到,因为很多学生毕业会被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抢走”。

第二是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经济水平更高,马来西亚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时工业基础设施

马来西亚很早就完成了工业的初级阶段。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就开始发展工业。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马来西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替代进口工业,然后逐步转向劳工密集、资本密集的出口导向工业。

今天,工业占马来西亚GDP的比重大概是百分之三四十。所以,马来西亚除了是我们印象中的旅游胜地,还是东南亚的工业强国。

中国企业出海去马来西亚办厂,不太需要为工业基建焦虑。我们经常说出海印尼、柬埔寨,过去可能就只有一块地,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政府把这块地以非常低的价格给你、甚至不收税,但是其他的事情都要企业自己干,包括水电、港口、机场、道路,全权负责开发。

说得不好听一点,政府也没那个能力去做这些事情,那么只能是出海的中资企业来做。

比如温州的青山集团就在印尼开发了占地面积2012公顷的青山园区。这当然也是各取所需的利益驱使下的一种商业逻辑,也是中资的一个优势。

不过拿地造园区也只能是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来干,中小型企业要去这样的地方,也只能是大企业把“房子”搭好了,再进去做“软装”。

但马来西亚的工业园区不同。目前马来西亚已经拥有超过200个功能完备的工业园区。

这些园区基本条件已经非常完善了,包括供电供水设施、电子通信网络、金融、物流等一系列基建和配套服务。

马来西亚的产业园区

我们这一次去了槟城的一个产业园区,里面的基础设施、工厂建设和广州、东莞那些新建的工业园、产业园没什么区别,现代化程度都非常高,厂房排列井然有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来西亚相较其他东南亚国家,更有能力去发展更高水平的制造业和工业。当然,也更有实力紧跟新加坡的步伐,成为“新加坡+1”的核心。

所以,无论是从人口情况还是经济水平,马来西亚本身并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马来西亚的目标也很明确,它要引进的就是精密制造业。

“隐形的优等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在我们和美国的贸易争端中,越南可能是吃到红利最多的国家。

但实际上,马来西亚分的蛋糕也不少,而且它的红利还主要集中在高端精密制造上。尤其是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行业。

从2018年开始,美国和中国开始在芯片、半导体等精密制造的战场上开始撕扯。

战场之上,任一方的军旗随主帅号令,稍一挥动,便将引发成千上万兵马的风潮涌动。

对马来西亚来说,这是机会。而对要在大国对垒中找空间的企业而言,马来西亚是机会。

从2020年开始,槟城就吸引了很多科技巨头的投资,成为了精密、高端制造工厂非常重要的“中国替代国”。

开玩笑来讲,马来西亚在政治层面上,走的是“新加坡+1”的战略,但在民间中,又走的是“中国+1”战略。

2021年,英特尔宣布在槟城建造一家新的芯片封装、测试工厂,以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半导体生产,投资超过70亿美元。彼时,英特尔对越南的总投资额也不过15亿美元。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生产

前段时间,有媒体在传英特尔在马来西亚的这家工厂的计划有变。这个月初,马来西亚的当地媒体就马上跟进报道,说英特尔发言人表示在马来西亚槟城峇六拜建设新先进封装工厂的计划并未发生改变。

从目前来看未来的形势,只要马来西亚能承接住产能,这些企业、尤其是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的企业,重点投资马来西亚的趋势不大可能改变。

因为和越南相比,在工业基础、人才水平等各方面的认可度,马来西亚明显成绩好太多。它有点像班级里那个相对沉默的学霸。

去年,马来西亚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芯片组装品进口来源国。马来西亚也是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拥有全球半导体封装、组装和测试市场大概13%的份额。

而和大国相比,马来西亚在出口上又有关税优势。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出口美国是零关税;新能源汽车是2.5%的关税。

作为对比,美国5月对中国的关税加征在这两天已经尘埃落定。半导体是25%的附加关税,汽车是 2.5%的进口关税以及 25%的附加关税。

所以我们也看见,不只是欧洲、美国等企业在加大投资马来西亚,中国潮的来临,也让很多马来西亚人将其比喻为“与龙共舞”时代的到来。

目前,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国,同时是最大的投资国。投资总额高达125亿美元。服务业、制造业成为中国对马来投资的最大占比。

2017年吉利收购马来西亚的国宝汽车品牌宝腾49.9%的股份,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典案例。吉利入股前,宝腾连续9年亏损。吉利入股后,宝腾汽车扭亏为盈。目前,宝腾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约为60%,日系车约为30%。

而时至今日,除了华为、阿里、腾讯、字节、中兴通信等大型、超大型企业,我们看到另一股浪潮是,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大量投资马来西亚。

大国博弈,往往能给小国的发展带来机遇,过去媒体常说越南承接了中国很多的低端工厂,但可能容易忽略马来西亚对中国精密制造、高端制造产能的承接。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西亚对这些产能的承接,是其他东南亚国家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离开槟城前,我们去了一趟皇后湾商城。这家商城很早就开了一家霸王茶姬,一位女生进店点了杯饮品,然后打开手机的Alipay(国际版支付宝)付了款。

商城里还有海底捞等不少中国餐饮店,整体样貌与中国任意城市的商场没什么明显区别。

商城里的一家店铺

真正成功的出海一定是实现“本地化”,这也是对很多企业来说难度最高的一步。

但在马来西亚,可能对中资企业来说,有了一些天然的优势。对于很多在出海浪潮中被裹挟前进的中小企业来说,第一站选择一个相对更容易落地的目的地,马来西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篇作者 | 田伟凤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0 阅读:85

晓波说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