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逃台湾后,过得如何?听他身边侍从怎么说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4-11-29 05:59:25

在台湾的士林官邸,蒋介石启用了一大批浙江人。他们分布在侍人组、警卫组和秘书组,从工作到生活紧紧围绕蒋介石展开。

这其中,蒋介石最喜欢用的还是来自奉化、宁波、诸暨、天台、新昌嵊县、江山六县的人,只因为他们的口音和蒋介石常说的奉化乡音相同,贴身服侍他会更为方便。

不过,蒋家最可靠的侍从副官翁元却是来自浙江寿昌县县城,他因为忠诚可靠,曾数十载服侍“两蒋”,也就清楚地知晓败逃台湾后,蒋介石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1994年,经翁元口述,一本记录蒋介石及其家人私人生活的书籍在台北正式出版,名为《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

尽管该书曾被担任蒋介石侍卫长一职的叶邦宗指责“与事实有甚多出入”,它还是成了后世人们研究蒋介石台湾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

成为蒋介石卫士

翁元曾言自己在少年时代,“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蒋介石父子的贴身侍从副官”。他与蒋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最早要追溯到1946年。

那时,十四年抗战刚刚结束,国困民穷的情况下,青年学生想要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十分困难,好的空缺更是早早被安排给了复员的军人。

为此,尽管中学还未毕业,十七八岁的翁元已经提前烦恼了起来。

就在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张贴了一张招募启事,翁元在老家,也即浙江省寿昌县县城看到了它,知晓军委会正要招考一批“卫士”,立即就心动了起来。

数月间,他完成了报名、接受考核、通过考核、经审查合格的流程,在这一年的10月被送到了位于南京黄浦路的一路营房。

值得提到的是,包括翁元在内的这一批1946年甄选的青年卫士,也成了蒋介石最后从浙江征召的一批侍卫人员。

据翁元回忆,从浙江老家来到南京后,他们一起接受了委员长警卫总队总队长楼秉国的训话。后者让他们在集合场站定,接受点兵。

南京时期的警卫总队下辖三个大队,一个是重武器大队,一个是工兵队和骑兵、通信等队,一个是外勤队。翁元观察后发现楼秉国在对新卫士的安排上有一定的标准。

这一批新卫士中,个子高的基本都被楼秉国安排进了重武器大队,个子矮的则都调去了工兵队,只有像翁元这种外貌特征不明显、身高大概在1.7米左右、身材又适中的人才会被留在外勤队。

而外勤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黄浦路的总统官邸等重要勤务,也因此任务最是艰巨,却也是受到上级相当重视的一个单位。

可以说,蒋介石侍从室的骨干成员就都是从外勤队中挑选。翁元如果不是从外勤队出去,后来也不可能被派到蒋介石身边担任侍从。

在卫士系统中,有外卫,中卫和内卫之分。

在外勤队时,翁元是最外围的军衣卫士,也即外卫。但1949年蒋介石决定退守台湾后,其身边的6名侍卫人员退休回乡,翁元就被挑选出来成了便衣卫士,作为中卫的一员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一直到1950年蒋介石复职成为“总统”,迁入士林官邸,翁元再得重用,从便衣进入侍卫,也就成了最核心的内卫。

机缘巧合下,翁元的仕途并没有止步于此。1954年,因为“总统”办公室出现了一个内勤管理员的空缺,翁元也被选中调入了办公室,由军职变为公务员,且一呆就是十多年。

这期间,翁元参与举办了多场“国宴”,也协助蒋介石接见了许多外宾和元首,均没有出过纰漏,蒋介石对他很是满意。

于是,1966年,翁元又迎来一次晋升的机会。

这一年,士林官邸的一位侍从副官出现了人为过失,内务官决定找一位警卫队员替换掉他,蒋介石却不满意内务官确定的人选,直接指定了翁元。

事实上,翁元此前只是一般的公务员,并不具备内务部的工作经验,被蒋介石点名担任侍从副官后,他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但这是蒋介石生平唯一一次指定人选,他也因为这份“殊荣”,不难融入内务部,还得到了同仁的指导和帮助。

翁元作为侍从副官,一直陪伴蒋介石左右,一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

翁元讲述蒋介石的台湾生活

作为侍从副官,翁元要贴身照顾蒋介石的饮食起居。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他的工作,2007年12月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翁元作了一个比喻,那就是“像皇宫里的太监一样,衣食住行通通都要照顾到,包括洗澡时给他被好水、测好水温、擦背、更衣,吃饭时给他备好碗筷,睡觉后给他整理好衣服”。

翁元笑称:“‘蒋公’的上下,我们看得比他太太还清楚”。

在翁元看来,蒋介石是一个“老古派”。

早年或许是精神气盛,没有压抑风流好色的本性,常常是“白天干革命,晚上逛窑子”,甚至毫不掩饰地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些自己的风流韵事。

但晚年在台湾,却因为身体状况变差了,反倒十分注重精、气、神的保养,不敢再贪色,初期还同宋美龄同房同床,后来完全是分床睡了。

翁元陪伴蒋介石数十年,评价他的生活习惯“非常制式”。

原来,蒋介石习惯了每天晚上九、十点入睡,早上五点多起床,每天他还会做三次静坐祷告,早晚各四十分钟,中午二十分钟。

除此之外,他还会在书房外的小阳台唱圣诗、对天祷告,再向耶稣像、母亲王太夫人像、“国父”遗像恭敬地脱帽致敬。

可见,晚年的蒋介石因为调气的需要,或者说因为发泄内心苦闷、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宗教信仰越来越牢固。

在台湾的衣食住行上,蒋介石也到了已臻刻板的地步。为了养生,他烟酒不沾,不喝茶,不喝咖啡,只喝白开水,平素最爱吃的只有盐腌笋、红糟肉、芝麻酱和鸡汤。

阅读方面,他爱看中国古籍,虽过去在大陆很爱看京戏,却因为到台湾后誓言不回大陆不看京戏,也就一直到1975年病逝都不能如愿一观。

败退台湾后,翁元认为,陪伴蒋介石左右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蒋介石越感“反攻大陆”的计划不可行、余生都回不了大陆之后,情绪更是时起时伏,反复无常,身边的工作人员稍有不慎,都会引来雷霆大怒。他也是在那时深刻会到“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这让他每一个行动都十分谨慎,才不至于因为触犯到他的忌讳遭到发落。

谨慎小心,是翁元除忠诚可靠之外,能长期作为两蒋贴身侍卫的一个重要原因。

翁元提到,晚年的蒋介石在某些方面显得十分胆怯而迷信,疑心病越来越严重。

比如,蒋介石每次外出,哪怕有外卫、中卫、内卫许许多多的人围成多个圈子保护他,他在入睡前依旧坚持自己检查里里外外所有的门窗,便是确认完了躺回到床上,有时还会向贴身侍卫和侍从副官再次确认。

这个时候,翁元都要再四处探视一遍,确认门窗的确都锁好了之后回复给他,他才敢放心地入睡。

晚年的蒋介石因为身体状况变差,无能无力之下变得越发迷信。

原则上,他是不会轻易出席丧葬场合的,便是必须以“总统”或者国民党总裁身份前去悼唁,回家后他一定第一时间进了洗手间,把双手洗上老半天才肯罢休。

这是因为他认为出席丧葬场合会带上秽气,只有好好洗手才不会把秽气带进自己家门,避免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寿数。

蒋介石的迷信,还常常让他迁怒于身边的工作人员。

翁元指出,蒋介石就曾因为裁缝师傅拿出一块黑色的布幔覆盖在电视屏幕上,对其大加责骂。只因为他认为黑色很不吉利。

尽管蒋介石处处小心,处处避讳,他的身体还是迅速衰败了下去,他的病程之漫长,让宋美龄感到十分不耐。

翁元提到,1974年11月23日,宋美龄就因为无法再忍受医院病房生活,不顾医疗小组的阻拦,执意要蒋介石和她一起搬回士林官邸。

蒋介石没有反对,医疗小组和侍从们只好从命。为了让蒋介石回到士林官邸休养,他们差点把病房的所有医疗设备都一起拆了回去,让士林官邸几乎成了一座小型的荣民医院。

如此兴师动众,只是为了让宋美龄如愿回到士林官邸过圣诞节。

蒋介石对宋美龄的信任和放权,加速了他的死亡。

翁元指出,1975年3月,宋美龄请来了一位美国的医生朋友为蒋介石诊治,后者提议对蒋介石进行“肺脏穿刺手术”,被医疗小组以“太过激烈,变数太多”为由制止。

但宋美龄一意孤行,还是为蒋介石安排了这一场手术。

术后,蒋介石的出血现象不仅提早到来,还来得又急又猛,数日后,蒋介石心脏停跳,几经抢救无果,最终病逝。

参考文献:

闻洲主编. 《历史与巨人 (下卷)》 1998

凤凰资讯 2007年12月30日 贴身侍卫翁元曝秘闻:蒋介石遗嘱是事后急就章

0 阅读:121

淙淙谈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