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汉奸张景惠回国,得知儿子是红色特工,感叹:这是怎么回事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1-17 16:07:09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1950年,一列特殊的列车缓缓驶入中国大地,车上载着的是曾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战犯们,他们是民族的罪人。

在这群战犯之中,张景惠格外引人注目,他曾担任伪“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多年来叛国求荣,做出了诸多伤害同胞的事。

此刻的他,内心满是忐忑不安,一方面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另一方面,对家人的牵挂如影随形,尤其是与他分别许久的儿子张梦实,思念与担忧在心中交织缠绕。

当张景惠被押解至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待安排时,他下意识地抬眼张望,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他的视线 —— 儿子张梦实身着军装,竟成了管理人员。

张景惠震惊得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他喃喃自语道:“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兄弟结盟到汉奸之路

张景惠出生于1871年辽宁台安的贫困家庭,年少时,为了讨生活,跟着父兄走街串巷卖豆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尽管如此,他性格豪爽,广结人缘,在市井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

当时东北局势混乱,盗匪肆虐,各地为求自保纷纷成立保险队维护治安。

张景惠瞅准机会,在八角台拉起一支队伍,自己担任队长,在当地渐渐有了些名气。

1901年,张作霖在与土匪金寿山争斗失利后,逃至八角台。

张景惠与张作霖初次见面,一番交流下来,他便认定张作霖非等闲之辈,果断将队伍的指挥权相让,二人结拜为兄弟,此后张景惠便一直追随张作霖。

他们接受清廷招安,成为官军,张景惠随着张作霖一路晋升,担任陆军第二十七师的团长、第五十三旅旅长等职务,成为奉系军阀中的关键人物,兄弟俩一同在东北打拼出一片天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8年,皇姑屯的爆炸声震惊世人,张作霖被炸身亡,东北局势瞬间大乱。

张学良接手军政大权后,改旗易帜,归顺蒋介石,这一系列变动让张景惠心生不满。

再加上他与张学良之间矛盾渐生,手中权力也大不如前,心态愈发失衡。

“九一八” 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悍然入侵东北,东北军奉命不抵抗,致使大片国土沦陷。

值此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张景惠却被一己私欲蒙蔽双眼,做出了令人不齿的选择 —— 投靠日本侵略者。

他妄图在日本人扶持下重掌大权,全然不顾民族大义,在日本操纵下,出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沦为日本殖民统治的帮凶,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将东北人民进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

思想萌芽,秘密入党

张梦实,原名张绍纪,出生于1922 年,作为张景惠晚年所得之独子,自幼备受呵护,生活条件较为优越。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他所处的境遇渐渐发生变化。

求学期间,同窗得知他的家庭背景后,对他常有微词,在学校里他常感孤独,仿佛被孤立一般。

走在校园中,能察觉到旁人别样的目光和隐隐的议论之声,这让他内心颇不自在。

有一回,课堂上老师讲到爱国与民族气节时,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那眼神里满是鄙夷与愤怒,张梦实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家中,他看到父亲在日本人面前点头哈腰的谄媚模样,心中更是厌恶不已。

他向父亲询问缘由,却换来父亲的训斥。满心苦恼的张梦实无人可诉,只能将这些情绪深埋心底。

幸运的是,家中的俄语教师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这位老师常向他讲述外界的情况,悄悄给他一些书籍,如《新青年》的残本等。

在书中,张梦实接触到了全新的思想,了解到还有一群人在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这让他内心深处那颗渴望正义与光明的种子开始悄然萌芽。

1938 年,时年16岁的张梦实,收到了来自在日本留学的堂兄 —— 中共党员张绍雄,化名丁非的信函。

堂兄在信中描绘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也隐晦地提及了一些国内抗战的真实情况,更向他发出了一起赴日学习的邀请。

这封信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张梦实黑暗迷茫的世界,他渴望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汉奸家庭,去寻找新的出路。

于是,他向父亲提出留学日本的想法,却遭到了张景惠的强烈反对,老来得子的他只想把儿子留在身边。

但张梦实决心已定,他不惜绝食抗争,整整三天水米未进,看着日渐憔悴的儿子,张景惠最终无奈应允。

1940年,张梦实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在日本,他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堂兄丁非更是将他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他参加各种进步青年的聚会,在那些充满激情的讨论中,张梦实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心中的信仰愈发坚定。

终于,在丁非的介绍下,他秘密加入了“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成为了一名地下革命者,从此,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肩负起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重任。

潜伏伪满,前往苏联

1941年,苏德战争拉开帷幕,德军一路挺进,苏联局势变得十分危急。

此时,日军的行动方向至关重要,他们究竟会做出何种选择,是北上攻击苏联,还是南下与英美在太平洋战场角逐?

苏联迫切需要准确的情报。而张梦实因其特殊身份,成为获取情报的关键人物。

党组织找到了他,赋予他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即摸清日军关东军的调动方向。

张梦实深知此项任务的重大意义,毅然回到伪满洲国。

凭借父亲的信任,他顺利进入张景惠的办公室担任助手。

他每日装作乖巧的样子,为父亲整理文件、处理日常事务,同时暗中留意每一份机密文件。

最终,他发现了一份关于日军关东军向南调动军队的作战计划,文件详细记载了部队番号、兵力部署以及行军路线。

张梦实心中焦急,他明白这份情报若能及时传递出去,将对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他小心翼翼地将情报内容牢记于心,随后寻找机会通过秘密电台将情报传递给党组织,党组织又迅速转交给苏联。

苏联依据这份情报,及时调整了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将部分原本用于防备日军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前线,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功扭转了战局。

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随之覆灭。

张梦实向组织提出公开身份,但组织认为时机未到,张梦实只能继续潜伏。

1945年8月底,伪满大臣准备逃离,张梦实得知后告知苏军,这些人随后被押往苏联,张梦实也一同被带走,且来不及通知相关人员和他的家人。

到达苏联后,沃尔阔夫上校亲自接待张梦实,并友好地告诉他,他不属于战犯、战俘和拘留者。

张梦实提出回国参加革命,但对方表示目前无法处理他个人的问题,希望他留下协助了解伪满人员的情况,并表示 “你们国家当前形势还不稳定,等稳定后就会让你回去”。

面对如此情形,张梦实虽满心无奈,却也只能颔首同意沃尔阔夫上校的请求。就这样,他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五年时光。

父子重逢,真相震撼

1950年5月,张梦实随着第一批被遣返回国的战犯踏上祖国土地,然而,等待他的并非一帆风顺。

被关押在沈阳监狱期间,他满心苦闷,手头没有任何能证实自己身份的材料,身份问题成了他心头一块大石头。

恰在此时,监狱下发个人履历表,张梦实敏锐捕捉到转机,他果断用笔郑重填上 “参加过东北青年救亡会”,还仔细注明证明人。

巧的是,张梦实所填的一位证明人正在东北公安部工作,且负责管理这座监狱。表格上交后,东北公安部核实情况,很快将他释放,并重新安排了工作。

重获自由的张梦实感慨万千,为纪念梦想成真,他向组织申请更名为张梦实。

不久,组织恢复了他的身份,委派他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负责管理溥仪以及他的父亲张景惠等伪满和日本战犯。

在所长安排下,父子俩迎来了特殊会面。

彼时,年逾古稀的张景惠看到身着制服的儿子,当场呆立,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张梦实,似乎想从他身上探寻出所有秘密,满心都是震惊与疑惑。

他嘴唇嗫嚅,颤抖许久,才沙哑着嗓子问道:“梦实,你…… 你这是咋回事?咋穿上这身衣服?”

张梦实挺直腰杆,眼神坚定坦荡,望着父亲熟悉又陌生的面庞,往昔回忆纷至沓来,儿时疼爱、成长后的愤懑交替浮现。

他深吸一口气,平静说道:“父亲,我从未与您同流合污,我是共产党的红色特工,为国家、为民族而战。” 这短短几句话,如巨石投入张景惠心湖,激起惊涛骇浪。

张景惠瞪大双眼,满脸惊愕,下意识后退几步,仿佛要逃避这突如其来的真相冲击。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过往片段,儿子成长点滴、留学后的转变,此刻恍然大悟,那些年机密泄露、日本人严查,竟都是儿子暗中作为,自己却被蒙在鼓里,他苦笑着叹道:“你瞒得我好苦啊!”

目睹陷入震惊痛苦的父亲,张梦实眼眶泛红,心中酸涩。如今真相袒露,父子分道扬镳,一个背负民族骂名,一个守护正义。

结 语

1956年,张梦实正式入党。此后,他出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法系主任。

1959年,张景惠病死于战犯管理所。很多年后,张梦实在档案馆中看到了当年父亲的自白,其中有一段话是 :“感谢政府对自己的宽大,感谢政府给自己的子侄一条出路。”

1990年,已离休5年的张梦实被增补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92岁的张梦实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他去世6年后的202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张梦实的回忆录。

他在回忆录中最后一句话是:“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选择。”这正是他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他是伪满总理之子,一生充满传奇,潜伏在伪满心脏的红色特工

喀左县人民检察院:张梦实:家国有大义 岂敢私废公

《党史博采》,2023年.15期,彭苏,《红色特工张梦实的传奇人生》

1 阅读:25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