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结婚有六个步骤,也叫做六礼。六礼最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形成,秦汉之后,逐渐成为定制。这种古代结婚时的“仪式感”,不仅是形式上的程序,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直到今天,虽然婚礼制度进行了简化,但其中的关键环节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六礼”究竟是什么。
【纳采】
纳采是古代婚礼习俗中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提亲。若是男方想要与女方接亲,首先需要有一个媒婆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男方就可以准备礼品求亲了。至于礼品,各个地区会有所不同,但总归是一些象征忠贞、信义等的物品,如活雁等。
【问名】
所谓问名,就是女方纳采礼后,媒人需要去询问一下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以便找到算命先生进行测算,看男女是否适合结婚以及进婚后的运势等。这是古人判断婚姻是否适宜性的步骤。
【纳吉】
纳吉相当于现在的订婚。男方得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后,会去庙里进行占卜,如果是吉兆,男方就会开始准备结婚事宜,并去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女方。
【纳征】
纳征,也称纳币,一般是与纳吉一起进行的。在这一步,男方会将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一般会包括礼金和其他物品,具体数量视男方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这一环节,也标志着双方进入成婚阶段。
当下很多恋爱男女,一般在订婚之后,就会选择同居,也是认为订婚之后,已经进入了婚姻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恋爱结婚,男女双方都逐渐回归理性,所要的聘礼也根据男方家庭条件而定了,不再做过多的要求。
【请期】
请期,在很多地方也叫做“送好”,也就是男方在选好成婚的黄道吉日之后,带着礼物前去告知女方,征得其同意,进而把成婚日期确定下来。这一步也是男女双方对婚姻事宜进一步商定的过程。
目前,这一步基本上都被省略了,在订婚的时候都订好了结婚日期。但十几年前,请期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
【亲迎】
亲迎,是六礼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把它倒过来念,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男方请好期后,会在当天亲自新娘家中,迎娶新娘,这也是体现了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这一步后,也意味着双方正式确立了婚姻关系。
六礼是我国古代男女结婚的主要步骤,它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
时至今日,我们结婚时已经不会再严格遵守六礼了,甚至只用纳征、亲迎两个环节就够了,但它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婚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