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灾难。日本一个弹丸之地,竟然敢蚍蜉撼树,蛇要吞象,竟然叫嚣来三个月要灭亡中国。
日本的狂妄是基于双方国力对比的。
日本求略中国时,双方一些国力对比如下:
工业产值:日本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钢产量:日本580万吨;中国4万吨。
石油储备:日本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飞机制造: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中国0架。
大口径火炮制造:日本744门;中国0门。
坦克制造:日本330辆;中国0辆。
汽车制造:日本9500辆;中国0辆造。
军舰制造:日本52400吨;中国0吨。
日本在经济形态、技术形态以及军事形态上,都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具体到双方军事实力的直接对比,差距就就更大了,坦克、飞机、军舰、大炮中国全部不能制造。中华民国的海军2.5万人,装备舰船66艘,总吨位57608吨。而日本海军12.7万人,拥有舰船285艘,总排水量达到115万吨,“大和”号和“武藏”号,一艘军舰排水量7万吨,就是说日本一艘军舰相当于整个中华民国海军的全部吨位。
中国就一点比日本多,并且多的不是一星半点儿,那就是人口数量。当时中国有多少人口4亿5千万;日本有7千5百万。但日本人比中国人还懂中国人,中国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不足为虑。日本凭借自身实力,拿着屠刀肆意屠杀中国人。
日军从东北过华北一直打到云南,侵占了半个中国。战线越拉越长,兵力开始显得不足。按说日本改见好就收,历史也给日本侵略者三次从中国战场抽身的良机。但被利令智昏、贪心太大的日军一次次错过了。
日本第一次抽身机遇。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希望日本从中国撤离,去进攻苏联。因此派来大使陶德曼进行“调停”。
日本说可以,当时提出了7个条件:一,内蒙古自治;二,华北非军事区;三,上海扩大非军事区;四,停止抗日政策;五,共同反共;六,降低对日关税;七,尊重外国主权。
1937年11月5日,陶德曼去南京见蒋介石,转达了日本提出的条件。蒋介石已经丢了东北、华北,日本又要内蒙自治,这胃口太大了,蒋介石有点接受不了。11月12日,蒋介石回答:不行。他说:“日本不愿意恢复战前状态,中国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中国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
当时日本正来势汹汹,你不同意,他也不在乎,那就打。7天之后,日军攻陷上海,直逼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蒋介石慌了。12月2日,蒋介石对陶德曼表示:中日可以谈,日方提出的条件还不算“亡国条件”。
其实,在蒋介石心里早打定了自己和日本人谈的底线。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蒋介石曾说过:“如果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行为,这我敢做。”他当年做好了割让整个东北,以长城为界的的打算。
12月6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决定“接受陶德曼调停”。
12月13日,南京被日本攻陷。这样,日本人就看不上原来这个“小买卖”了。日本人立即增加筹码,7个条件不行了,再加4个。不仅要求经济赔偿,更提出设立伪政权等要求,这是让中国亡国。这让蒋介石退无可退,他对陶德曼说“绝无接受之余地”。
就这样,日本错过了第一次抽身机遇。
日本第二次抽身机遇。
1938年5月,日本外相换成了宇垣一成大将,这个人跟蒋介石有私交。已经被日军打怕了的蒋介石觉得有机会了,他主动想和,不要再打下去了,叫孔祥熙与日本人联系。
日本公开的宇垣一成日记记录了孔祥熙的态度:“内蒙古设置特殊地区是可以的”。“在条约上公开承认满洲独立,我们国内很困难,只有悄悄地逐步实行。例如首先设置领事,凡属经济问题由领事间解决”。“领事解决不了,再派公使或大使”。
这就是说蒋介石丢了满洲,也不要内蒙古了。蒋介石认怂了。
但贪婪、凶悍的日本陆军强硬派打的正上瘾,他们不同意宇垣一成的意见,坚持要换了蒋介石。这一点蒋介石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孔祥熙说他是国民党二号人物,他下台保蒋。日本军方坚持要蒋下台。这样,蒋介石主动提出的“讲和”鸡蛋撞了石头。
这样,日本人错失了第二次机遇。
日本第三次抽身机遇。
1940年3月和6月,军统局曾广以“宋子良”之名,分别在香港、澳门与日本谈判。这就是“桐工作”。双方谈判核心:承认满洲国问题、华北驻兵问题、对汪政府的处理问题。蒋介石特别提出“会谈要在绝密中进行”,不能让外界任何人知道。
7月23日3,中日双方正式交换备忘录。这年秋天,蒋介石将亲自出马与板垣征四郎、汪精卫举行“三巨头会谈”,蒋介石就要出卖中国了。
在这历史重要拐点,发生了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战斗。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中记录:“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期间,曾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了日中进行和平谈判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于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发动了“百团大战”,这个“不速之客”愣是把蒋日这张会谈桌给掀翻了,抽了要当汉奸的蒋介石一鞭子,搅黄了蒋介石的“好事”。
这样,日本人错失了第三次机遇。
我们再聊聊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对日宣战的。
从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实际上进行了14年。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宣战,这时,日本侵略中国已经10个年头了。蒋介石为什么10年后才宣战?这是因为这一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蒋介石这才有了底气,抱美国人大腿,紧随其后宣战。多么窝囊的国民党政府,多么可怜的蒋总统。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向美国人那样,你敢打我我就立马回击。底气不足是一个原因,他内心看中的重要原因是“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共产党剿灭了再说。所以蒋介石抗战时就是一边打一边想和,能妥协就妥协,能不打就不打。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坚决打的决心。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但在结果出现之前,任何如果都可能改变结果。
如果是过程,更具有曲折性、惊悚性、故事性,更让人大呼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