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接入Deepseek,蹭热度还是真有用?

消金娇 2025-02-19 15:05:23

作者 | 潘晓俊

来源 | 数说的述说

最近金融圈的热搜,不是降息也不是理财暴雷,而是各家银行争相宣布“已成功接入DeepSeek”,现在圈里都在传一张图就是46家银行基金和保险官宣接入Deepseek。仿佛没在官网挂个AI大模型Logo,都不好意思自称“数字银行”。吃瓜群众一边刷着“银行版ChatGPT”的段子,一边嘀咕:这到底是科技普惠的里程碑,还是又一场“PPT银行”的表演?

从技术角度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确实不算“高精尖”。开源属性让它像乐高积木一样可拼可改,量化技术更是把原本720GB的“巨无霸”模型压缩到131GB,连Mac Studio都能跑。中小银行既不用豪掷千金买H100显卡,也不用跪求硅谷巨头开权限,搭个本地服务器就能让AI上岗,成本比雇个实习生还低。其实地方农商行都能用DeepSeek,可以说在这个领域真的是众生平等了。

但问题来了:银行们是真把DeepSeek当生产力工具,还是只想蹭个热度贴个“科技感”标签?毕竟,让AI写营销文案只能算“花拳绣腿”,真正的“两把刷子”得看它能不能扛起核心业务的KPI。

01

部署门槛不高,但别只会让AI写彩虹屁

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难度约等于“把大象塞进冰箱分几步”。技术宅们用开源框架Ollama一键安装,再根据硬件配置选个量化版本(1.58-bit到4-bit任君挑选),连显存不够都能靠“CPU+内存”硬扛。某银行IT小哥吐槽:“以前部署个系统得开三天会,现在部署DeepSeek比装《原神》还快”。

可如果银行们只拿这技术力搞点“表面功夫”,那就尴尬了——比如让DeepSeek生成《论本行资本实力吊打宇宙行》的雄文,或是给客户经理培训“如何用AI话术忽悠大妈买理财”。这类操作虽能刷足存在感,但和当年用Excel算账的“科技升级”没啥本质区别。

02

蹭热度可以,干实事更重要

银行蹭完热度后,DeepSeek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我们团队正在深入研究,3月份也陆续会开一些公开的直播,我也写过类似的解决方案建议,这里再简单举例几个应用,农商行部署的DeepSeek也能做到:

邮件自动对账,把DeepSeek-R1模型塞进邮件系统,自动分类、解析、匹配交易数据,识别成功率超90%,每天省下近10小时手工对账时间。打工人感动哭晕:“以前盯邮件盯到眼瞎,现在AI连估值表都能一键解析,摸鱼时间暴涨”。

真智能客服,用DeepSeek训练出专属客服机器人,不仅能回答“我的ETC为啥扣费失败”,还能根据客户征信报告预判贷款额度(虽然某网友上传报告后,AI建议他“先找份工作”)。比起人类客服的“亲亲稍等呢”,AI的冷酷高效反而让客户直呼“真实”。

DeepSeek的爆火,本质是金融业对“降本增效”的焦虑投射。技术门槛低是好事,但若只停留在“用AI写年报”的层面,那和算命网站用机器学习测星座运势也没啥区别。好在已有银行用AI扛起了脏活累活——毕竟,能让打工人少加班、让客户少听几句“坐席全忙”的AI,才是真·金融科技之光。至于那些还在用DeepSeek写自嗨推文的银行?建议直接报名《AI夸夸群进修班》。

0 阅读:16
消金娇

消金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