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但它没有痛觉神经,早期病变往往隐匿。中医自古有“肝主筋,其华在爪”的理论,认为手部状态能直观反映肝脏健康。
肝好不好,看手就知道
01手掌发红,边缘有红斑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手掌颜色均匀,呈现淡红色。但如果发现手掌大小鱼际处(即手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肌肉隆起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者有红色斑点、斑块,轻轻按压后这些红色区域会变成苍白色,松开后又迅速恢复红色,这很可能是肝掌的表现。
肝掌的出现与肝脏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当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就会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在手掌上形成这种特殊的充血现象。

02指甲变脆、有竖纹或凹陷
健康的指甲应该是红润、坚韧且富有光泽的。但当肝脏出现问题时,指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指甲变得容易断裂,不再像以前那样强韧,这可能是肝脏气血不足的表现。
肝主筋,而指甲是 “筋之余”,肝脏的气血盛衰会通过指甲反映出来。此外,指甲上出现明显的竖纹,且长期不消失,或者指甲表面出现凹陷,呈勺状,这些都可能暗示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这些指甲的变化虽然不一定完全是肝脏问题导致的,但敲响了健康警钟。
03手抖、握力下降
手抖以及握力下降也是可能与肝脏健康有关的手部症状。当肝脏发生病变,比如出现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时,会影响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肝脏代谢异常可能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影响神经传导,进而引起手抖。同时,由于肝脏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合成功能受到影响,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就会出现力量减弱的情况,表现为握力下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抖,并且握力大不如前,除了考虑神经系统本身的问题外,也不能忽视肝脏病变的可能性。

04手部皮肤异常
手部皮肤也能为我们提供肝脏健康的线索。例如,手部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脱屑现象,这可能与肝脏的脂质代谢功能有关。
肝脏负责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如果肝脏功能受损,脂肪代谢出现障碍,皮肤就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油脂滋润而变得干燥。另外,有些人手部皮肤会出现黄疸症状,即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出现问题,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在皮肤表面表现出黄色。

每天按“太冲穴”,给肝减负担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它是肝经的原穴,对肝脏有着特殊的调节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 15 - 20 分钟,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穴位更容易被刺激。泡完脚后,采用坐姿,将一只脚的脚踝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用大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力度由轻渐重,以穴位处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为宜,持续按压 3 - 5 分钟,然后换另一只脚的太冲穴进行同样操作。
长期坚持按摩太冲穴,能够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帮助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改善因肝气郁结等问题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让肝脏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扫码测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