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高质量发展案例之:宁红

君子务农安根 2024-08-15 20:16:40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茶产业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政府对茶产业的持续扶持及人们对健康养生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潜力,众多茶叶企业因经济体量较小,难以充分承接和满足市场需求,处于“有心无力”的窘迫境地,由此看来,实现茶叶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高质量发展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主要涉及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国际竞争力及农民收入这6个方面。

在学术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也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保继刚等通过研究得出发展特色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是效益和收入的提高;李思潼探究了地方茶企业所有制转型发展之路;刘春腊等发现茶产业培育的方向与目标是产品质量的提高;Wei等提出智能技术标准化能够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茶叶企业某一或几个方面的发展策略,缺乏普适性的方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结合具体企业的实践经验,按照“互斥全包”的原则,构建出中国茶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路径理论模型。这为茶叶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更好拓展茶产业的市场空间,提升我国茶叶企业整体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赋能我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红集团:老字号品牌如何焕发新活力

1宁红集团简介

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前身修水茶厂始建于1950年,2011年,经整合重组,注册成立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修水宁红茶在茶界享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如今,集团已全面实行了高标准现代化茶叶生产流程管理,拥有宁红红茶、名优绿茶及各大茶类多条产品生产线,主要从事红茶、绿茶、功能性茶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有宁红工夫、宁红金毫等。20世纪80年代,修水有茶园面积10万亩(1亩约等于667m2),年产茶3000t,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5。当年的修水宁红茶红遍全国,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都会出现修水宁红茶的身影。

2运营效益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然而,彼刻辉煌的背后,暗藏着重重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的恶性竞争,致使市场秩序混乱。宁红茶在大红大紫后迅速衰败,企业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修水茶产业陷入低谷:茶叶企业亏损严重,茶园面积锐减,全县茶园种植面积从10万亩降至不到2万亩,茶产量不到400t。加之品种老化、机制不顺、观念陈旧,可谓举步维艰,出现了“宁红不红、神茶不神”的尴尬局面,宁红茶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3破局

面对严峻形势,宁红集团、茶业传承人、修水政府积极寻求出路。在婉拒多家外资企业的收购计划后,2001年,宁红集团决定全面改革,提出了改制重组、分块搞活的脱困思路。2001年初,宁红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一些产业被淘汰出局,对仍具活力的传统茶等,宁红集团将其剥离出母体,通过内部能人收购的方式,分别组建宁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红茶叶公司。

2003年开始,修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持续实施茶产业发展的“万千百十”工程,即万亩乡、千亩村、百亩场和十亩专业户,一批高产示范茶园相继建成投产,特别后面几年,县政府大胆转变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打造龙头产业,调整生产结构,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了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

为做大做强宁红茶叶品牌,2010年,修水县政府进行招商引资,最终与北京更香茶业集团进行合作,重组修水宁红集团。根据双方合同约定,更香集团投资2亿元完成对原修水宁红集团的重组,包括宁红商标合作、原宁红集团无形资产依法受让、茶叶加工厂建设、茶叶基地建设和市场推广投入等,重新组建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更香集团对宁红集团进行重组,是企业的合作,更是品牌的合作。重组后的宁红集团采用“市场+公司+基地+承包人+农户+科研”的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坚持以品牌促产销,提升品牌及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自身复兴。

(安根团队摘自卓钊航等:中国茶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案例研究)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0 阅读:0

君子务农安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