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节约2000万元,清退编外人员只是治标,取消编制才能治本?

才话连篇 2024-11-06 09:14:38

真的是触目惊心,以前只知道不少单位都有编外人员,但具体有多少并不知道。这两年各地因为财政困难,开始清退编外人员。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就能轻松清退几百个编外人员,多的上千人。比如《时代周报》报道说南方的某个县,计划清退1500人。而且不是清退了所有编外人员,只是一部分。

清退这么多人,确实也能节省不少财政支出。比如湖南县级市邵东,清退了300多人,节省了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平均每人的成本约6.7万元。而上面说到的清退1500人的某县,预计一年可以节省开支7200万元。

一年省下几千万的开支,能给老百姓干不少事情。既然清退了编外人员,工作也不受影响,说明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早就该清退了。

我们国家对编制数量是有严格管理的,想扩编并不容易。但是对编外人员却没有要求,各单位自己决定。所以,这就会导致编外人员无序扩张,出现活都让编外人员干了,编制内人员很清闲的状况。

去年,《半月谈》记者调查了乌蒙山区某县,对编外人员是“谁用人,谁招录”,不需要任何审核,大量的关系户就进来了,而且数量严重超标,基本上一个编制配备两个编外人员,给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说实话,这种编外人员的用工乱象,早就该整顿了,浪费了多少财政。

现在各地清退编外人员,也是迫于无奈。未来财政好转了,编外人员会不会再次膨胀呢?极有可能。《南方周末》写了一篇文章,说清退编外人员只是治标,应该取消编制,或者是消除编制带来的溢价,才能治本。

这篇文章说编外人员的收入是这份工的市场价格,有编人员收入高于编外人员的部分是编制本身带来的溢价,是编制的“经济租”。

这个溢价有多高呢?还是《半月谈》的调查,乌蒙山A县在编人员的人均年收入约12.83万元,而编外人员的人均年收入约1.61万元,在编人员收入竟然是编外人员的近8倍。所以,有些地方就出现了在编人员雇人干活,自己赚取差价的乱象。

想要解决编外用工乱象,就应该消除编制的“经济租”,或者是直接取消编制,让有编人员的收入回归到市场价格。

我觉得说的太好了,如果编制没有了溢价,没有了“经济租”,收入和编外人员一样,那它们就舍不得请这么多编外人员了。

本来这种编外用工模式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按照《劳动法》规定是要求同工同酬的,现在不但同工不同酬,甚至干活少的收入多,干活的收入反而少。

就因为有“经济租”的存在,导致大量的人想进体制内。今年340多万人报名参加国考,争夺不到4万个岗位,最激烈的一个事业编岗位,竟然有1.67万人抢。大量的名校博士,硕士,甚至愿意去当城管。

不过,取消编制的呼声虽然很大,但很难,争取消除“经济租”,降低编制的溢价,也是一种解决途径。

0 阅读:0

才话连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