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败得有多惨?连曹丕都在旁边看笑话,说他“根本不懂打仗”。
夷陵之战,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却被孙权的都督陆逊用一把火烧得全军覆没,狼狈逃回白帝城。这一战,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还让刘备的晚年彻底陷入悲剧。可这事儿细想,刘备其实是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关羽死了,他要报仇;张飞死了,他更不能善罢甘休。可这仗该不该打,怎么打,他想清楚了吗?显然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刘备太感情用事,完全被情绪左右了决策。
关羽兵败被杀,确实是刘备的奇耻大辱,但他为了复仇,完全丧失了一个政治家的冷静。赵云劝他“国贼是曹操,非孙权”,意思很明确:仇应该先报魏国的,东吴不过是个帮凶。但刘备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把赵云踢出作战名单。再看秦宓,劝他“天时不利”,被刘备一怒之下关进监狱。这种“一意孤行”的风格,倒是让人想起现代职场里的“情绪化老板”——不听劝,爱拍脑袋决策,最后出事了,团队跟着倒霉。刘备为了兄弟情义赌上整个国家的命运,怎么看怎么像个被仇恨冲昏头脑的莽夫。
2. 战略失误严重,根本没搞清楚怎么打仗。
刘备这次的兵力并不占优势,他手里不过四五万人,东吴的兵力和资源却跟他旗鼓相当。可偏偏,刘备还要自己给自己挖坑。他把营寨铺得老长,连绵700里,这种打法在兵法里叫“顾此失彼”——顾得了头,顾不了尾,根本扛不住人家打你侧翼。而陆逊看得清清楚楚,等了几个月,直接用火攻,一下子打得蜀军土崩瓦解。更离谱的是,刘备中途还把有能力的黄权调离主战场,自己带头冲锋,完全不把指挥能力强的将领放在眼里。一个企业的CEO如果自己去跑销售,放着营销总监不用,那公司离破产也不远了。
3. 他低估了对手,把陆逊当成“新人菜鸟”。
刘备的另一个致命错误是,他压根没把东吴放在眼里,更没把陆逊当回事。他可能觉得,自己打过曹操这种“顶级玩家”,孙权这种“二线势力”根本不值一提。再说,陆逊不过是个年轻人,能有多厉害?刘备低估了陆逊的智谋,也低估了东吴的求生欲。陆逊不急着跟他拼硬碰硬,而是稳扎稳打,先耗掉蜀军的士气,再用火攻一击致命——这操作,不仅打了刘备的脸,还刷新了东吴在三国里的战术高度。刘备的轻敌,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刘备这场仗输得不冤。他的失败既有情绪化决策的问题,也有战略上的致命错误,更有对对手的轻视和傲慢。历史上曾经无数次证明,感情用事的领袖,往往最容易把自己玩死。这一战,不仅毁了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也让刘备的晚年变成了悲剧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