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2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争斗,都是以战争来解决,但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周天子如今虽不如从前,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所以各大诸侯间很少开战,除非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否则绝不会轻易开战。
而在这个时候,联盟就是最好的解决小冲突的方法,在两个国家的实力差距太大的时候,联盟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更多的安宁。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鲁国是怎么和其他国家打交道的。
一、鲁国地位崇高鲁国,在周王朝的诸侯国中,一向有着极高的地位。鲁国是周公姬旦的领地,拥有不同的权利,在祭祀的时候,可以用皇帝的礼仪来祭拜周公。在当时宗法森严的年代,祭祀的规矩很严,天子、诸侯、士大夫都是如此。
而周公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在其它国家实行诸侯礼仪的情况下,鲁国就可以用皇帝的标准向周公献祭,这是鲁国人民的最高荣耀。
不过,周平王一去,礼崩乐坏,旧有的规矩,也就慢慢地被破坏了。各国的贵族都不守规矩了,比如秦国,就是以皇帝的名义进行祭祀;
但楚国却直接攻入了周朝的都城,要九鼎的规格。在这样的环境下,周天子和鲁国都是一种耻辱。在所有人都不讲究礼节的情况下,鲁国一向引以为豪的祭祀仪式,也就慢慢地变得平常起来。
鲁惠公时代,鲁国正处于鼎盛之时,曾写信给周皇帝,请他再次下令,准许鲁国按照皇帝的礼仪来祭拜周公。鲁国有这个能力,何必特意强调?
实际上,就是要让鲁国在这个时代,变得更加强大。周皇帝的旨意,不但彰显了鲁国的威严,而且还表现出了其它诸国的不敬。
不过周天子在这个时候,却是十分的敏感,直接拒绝了鲁国的请求。但鲁国如今权势滔天,丝毫不顾及周天子的心情,依然是我行我素。
二、周公鲁,鲁隐公鲁惠公死的时候,还没有册封太子,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子息,一个是公子允。少主息年纪大,身份低贱,而公子允年幼,身份尊贵。
按理来说,公子允应该成为鲁公,可是少爷怕自己的弟弟年纪太小,鲁国的文武无人能管,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所以就让他来当这个鲁公,等他长大了,再把他的位置让给他。
可是就算他登上了王位,也不可能压得住鲁国的太医。于是,费伯在他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且把城墙修筑得更高了。而公子豫更是违抗鲁隐公之命,与郑国联合,对魏国发动进攻;一系列的事情,让鲁隐公很是头疼。
况且鲁国周边,郑国,卫国,宋国,蔡国,齐国,都是联盟关系,经常发生战争。郑国、齐国、宋国、卫国、陈国,都是盟友。宋国原本与鲁国交好,只是鲁隐公不敢派兵,以求鲁国稳定,宋国与鲁国的关系因此而断绝。
鲁国也意识到,此时的宋国、卫国,已经不是郑国和齐国的对手。鲁隐公的心思也变了,他想要另寻一条新的道路,所以他渐渐与宋国保持距离,与齐国、郑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三、在夹缝中寻找稳定宋国在郑齐联军进攻时,鲁国没有出手相助,反而对鲁国产生了敌意,鲁国也对宋国失去了信心。他们与郑国、齐国渐渐联合,这就是鲁隐公与齐国、郑国的联盟。这一次的合作,不但让他们获得了新的外交机会,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认同。
特别是鲁国周边的卫国、蔡国、陈国等国,也渐渐对鲁国产生了好感,就连已经与吕国断绝的宋国,也是如此。
鲁国地位的提高,更是鲁国的影响力。那时候周王朝的京城,因为粮食的短缺,很多人都饿死了,鲁隐公知道后,立刻派人送来了大量的粮食,并且将齐,郑,宋三个国家都召集了起来。这和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有些相似,也是为了提升周皇帝的威名。
鲁国的国土虽然不大,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中等的国家,可是周公一向以礼相待。鲁国极少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一般都是以外交方式来解决争端,是秦朝少数遵循周礼的诸侯。
鲁隐公执政时,所实行的政策多是比较温和的,不管是对国内的文人,还是对周围的诸侯国,都是以和平的态度来处理。所以鲁隐公在位时,曾在鲁国及周围大小诸国举行过许多聚会。
那时候齐国与纪国交战多年,鲁隐公为了稳固两国关系,在继位的第二年,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纪国国主,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斡旋,让两国的关系缓和下来。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