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8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作为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社会,汉朝的建国过程是一波三折,刘邦这个皇帝曾经数次死里逃生,要不是身边的军师和将军们都很有能力,恐怕他已经死了八百次了。
刘邦在建国后,没有立刻实行郡县制,而是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实行了一州制,将所有的诸侯都分给了自己的封地,让自己的功臣在朝中大权在握,形成了一种极为危险的“武人政治”。
要知道,每一位帝王都最忌讳的就是功成名就,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军队的将军,刘邦为什么不阻止他们,反而对他们另眼相看?“武人政治”的产生究竟是什么?
一、分封制度的作用1、秦始皇反对分封
众所周知,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和文字。但是,尽管秦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但是在政治层面上,却没有实现统一的意识。
这让那些投靠了大秦的人,对自己的国家还是充满了怀念,对自己的统治也没有了任何的敬畏。而秦朝之所以无法抹去他们对故土的向往,就是因为他们拒绝了分封。
分封制最早发端于西周时期,其主要目的在于规范贵族阶层的财产和继承权,避免社会上的不平等。这种制度在后世被广泛采用,并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国统一世界的时候,各国都提出了分封的要求。
但李斯强烈要求,秦始皇不答应,拒绝了。这让那些对分封制度无比信任、掌控了这么多年的民众们不能接受,自然也就失去了效忠,造反的事情自然会发生。
2、项羽犯下的错误
项羽在巨鹿城一战中,将秦朝打得落花流水,楚国一跃而上。项羽不似秦始皇那样独断专行,他采用了万众瞩目的分封制度,对参与战争的各方势力进行了奖励。一时间,十八个诸侯势力出现在中原。
项羽的做法和秦始皇大相径庭,但是他是否让中原恢复了安定?刘邦就是典型的例子,项羽被迫在乌江自杀。
项羽之所以会输,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封制度,项羽虽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但他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控制他们,所以,他的结局很凄惨。
二、“武人政治”由刘邦创立1、封君
刘邦从秦朝到楚,也算是见多识广,对于秦始皇、项羽的战败,他也是看得清清楚楚,认为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政治决定,因此当将领们提出要封赏他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任何的迟疑。
但是张良的建议却给了他一种新的思路,让他将自己的封地交给了那些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那些曾经的王公贵族。在汉朝建国之初,刘邦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封了不少异姓和同姓的王,履行了他对有功之人的封赏。
虽然韩信等人造反,被他铲除,但他并不后悔。临死之前,他还在圣旨上向百姓们吹嘘自己的功绩。
其实,异姓王的叛乱与割地之争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决定是对的,是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但异姓王与中央的矛盾却是不可避免的。
刘邦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他肯定会对当地的贵族有所顾忌,所以他和这些贵族之间的隔阂只是时间问题。再加上韩信等人不安分,到处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刘邦怎么可能会容忍他们,因此这次的清洗和分封制没有多大的关系。
2、武人统治
如果说,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作用下,分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那么,刘邦对武人执政则是无可奈何的。谁都知道,刘邦在草原上造反,除了萧何和张良这样的军师外,其他的人都是莽夫,根本不懂什么政治。
但是在汉朝初期,刘邦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些人。这些自沛县就追随他的亲信,和韩信等人不一样,他不能下死手,也不能下狠手。
且沛县上下都有兵马,同仇敌忾。他一旦动手,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整个帝国都会陷入混乱,他不想当一个短暂的皇帝。
最关键的是,汉朝刚刚建立,内外百废待兴,除了边疆匈奴的骚扰,还有一些野心家,很有可能会造反,这是稳定朝廷的一大利器。
故而刘邦非但不能惩罚这些曾经的故人,反而要将他们提拔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这就是为什么在汉代早期,“武人政治”产生的原因。
刘邦的退让果然是非常明智的,这些“目不识丁”的将领在汉朝前期的安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平定叛乱、驱逐匈奴、扶持小皇帝治理国家,逐渐稳固了汉朝,奠定了日后的文景之治。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没有野心,韩信等人被杀后,他们的组织内部出现了一片混乱。如果不是张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刘邦选了一个自己最痛恨的人为王,平息了这些人的猜忌,恐怕其他的功臣也不会这么老实。
丽娟历史观寄言刘邦在汉初实行割地政策,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而“武”政策的产生,则是刘邦在汉代早期作出的一个正确的决策。如果不是在汉代初期建立了“武人政治”,恐怕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虽然武人统治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强大的武力也让汉朝从最初的衰弱中走了出来,让内乱和外患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使得汉朝快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威胁。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