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王稼祥赴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途中,毛主席询问他:“全国将解放,你认为政府定都应选何处?”
王稼祥为党中央苏区早期领导人,遵义会议后,与毛主席、周恩来组“三人团”,引领红军脱困。他与毛主席私人友谊深厚。
针对此问题,王稼祥迅速表达见解:“西安偏西,南京近海,洛阳、开封所在中原经济带落后,故北京为最优选择。”
闻王稼祥之言,毛主席含笑赞同:“首都定北京,正合吾意。”北京初定为新中国首都,主席深思,北京解放后,何人主政?
我党能独立担当重任的同志众多,数百计不在话下。经慎重考虑,毛主席最终选定彭真,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认为他最为合适。
毛主席深知彭真能力,认为他足以胜任新中国首都北京的主政工作。
毛主席为何高度推崇彭真?
彭真在我党内地位重要,1923年便入党,属于最早一批党员,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大革命时,彭真信念坚定,领导太原、石家庄等地工人起义。1927年“四一二”后,他信仰更坚,遭叛徒告密入狱也未叛变,反在狱中组建党支部,团结同志斗争。
彭真的无畏坚韧与勇敢助他迅速在党内立足,他因此成为我党在白区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即“二号人物”。
1937年,党计划在延安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白区代表团主席彭真专程前往。此行中,彭真终得见期盼已久的毛主席。
首次会面,毛主席对彭真印象颇佳,闻其乃山西侯马人,笑道:“侯马地灵人杰,春秋晋都,汉封绛侯,山水兼备,地势平险,为晋陕豫交通要冲。”
彭真深感毛主席学识渊博,心生敬佩,随之交谈氛围渐趋轻松。
聊天后,毛主席深入了解彭真经历与能力。鉴于其才干,全面抗战爆发后,毛主席即指派彭真赴晋察冀军区,任党分局书记。
随后,毛主席任命彭真为中央党校副校长,负责相关工作。
彭真无论何职,总能圆满完成党组织任务,因此深得毛主席信任。至党的七大时,他地位显著提升,既任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又当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当时党有五大书记,相当于建国后的政治局常委,候补书记有彭真和陈云两位,因此,彭真在当时党内排名位列前七。
彭真被毛主席选为新中国北京负责人,体现主席对首都重视。彭真未负毛主席与党组织期望,主政北京17年,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66年,彭真步入了人生的艰难时期,这是他生涯中的一个低谷阶段。
1978年后,彭真度过艰难岁月。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声音,作为毛主席忠实战友,彭真挺身而出,对毛主席作出评价。
彭真作为特殊时期首个被打倒的人物,备受瞩目。有人猜测他对毛主席心怀不满,但事实并非如此。
1979年,彭真于北京医院体检时表示:“毛主席功绩不可磨灭,毛泽东思想为我党工作指南。他一生伟大,在人民心中威望崇高。”
后来,彭真再次与秘书讨论起关于毛主席个人崇拜的问题。
彭真提出,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不应全归咎于毛主席,众人包括他自己都应担责。他坦言:“我非盲目迷信者,却崇拜毛主席,因其高明,站得高、看得远。”
彭真话语传出后,在社会上引发轰动。作为老党员,他的话为缓解当时社会的紧张情绪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真真心拥护和爱戴毛主席,后来他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晋升为正国级,时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