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亮剑》中李云龙这一人物,是根据历史上好几位将军的事迹糅合而成。除了王近山将军外,钟伟将军的一些事迹也被借鉴其中。但钟伟将军在《亮剑》中还以另一人物的形象出现,他就是丁伟。
名震苏北为何说丁伟的原型是钟伟将军呢?因为《亮剑》中的丁伟在解放战争期间曾任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打仗两头冒尖,还曾打劫兄弟部队的战利品。历史上的钟伟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也曾打劫过经过他驻地的“东总”弹药车。当然,《亮剑》为了突出主角李云龙鲜明的性格,把钟伟将军身上的一些小毛病都放在了李云龙身上。
据四野的老人讲,每次提到打仗,钟伟将军就两眼放光。争打硬仗,抢到就浑身来劲,抢不到就骂娘。战场上看到别的部队出了错,或进程慢了些,他就会主动找到首长:“我说他们不行吧?你换我上,我XX个小时给你把阵地拿下来,拿不下阵地,你砍我脑袋!”这些台词大家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原本该丁伟说的词,全被导演给了李云龙。
但钟伟打仗并非盲目开战,反而很有策略,他的判断基本都是对的。比如1943年8月,新四军决定拔掉苏北地区伪军的重要据点高沟,当时高沟据点中驻有伪军三十六师一四四团,外加一个地方保安团,1400余人。由于都是乌合之众,新四军一开始并没有放在眼里。但高沟据点不仅有5米多高的土城墙、碉堡,而且还有八米多宽、两米多深的壕沟。
之前冲锋的新四军战士,在几百米开阔地上硬冲,几乎成了敌人的活靶子,损失惨重。钟伟接到攻坚任务后,并没有像之前的部队一样傻傻地硬冲,而是命人拼命挖沟,连对面的伪军都看懵了,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等到后半夜,几条一米多深的交通沟挖到城墙底下,战士们猫着腰在里面跑,伪军连个人影都看不见。钟伟让士兵们将手榴弹埋在墙根处,不到一会儿功夫,土墙就破开了几个口子,战士们一拥而上,仅用了十几人受伤的轻微代价,就成功拿下了高沟据点。此战也让钟伟名震苏北。
三次抗命而《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其实也是参考了钟伟攻打靠山屯的战斗。1947年3月初,东北野战军三渡松花江,南下围歼位于德惠东北的国民党新1军部队。而5师师长钟伟则接到东野命令:率5师部队进至中长路,配合1纵聚歼德惠东北大房身之新1军。
3月9日,钟伟率5师到达靠山屯西南,发现敌军87师262团两个营在此。在之前的几次渡江作战中,钟伟一直没搂着大仗打,不是破坏公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队牵制敌人。路没少跑,苦没少吃,却没消灭多少敌人。三下江南,5师又被安排了配合别人作战的任务,让钟伟心中多少有点窝火。在这种情况下,送上门的“鸭子”,又岂能让它飞了?钟伟当即决定吃下敌人这支部队。
但政委却与钟伟发生严重分歧,认为5师应该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顾全大局,不可抗命。钟伟却坚决主张打,他认为抗命固然不对,但贻误战机而影响全局更不对。二人意见相持不下。眼看就要错过最好机会,钟伟坚定地说道:“就这么定了,就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脑袋我担着。”
黄昏时刻,钟伟一声令下,五师一路急行军扑向靠山屯,先打姜家屯,再围王奎店。结果王奎店这伙敌人十分能扛,竟然一时攻不下。林彪给钟伟发来紧急电报,要他带五师速速赶往大房身。钟伟让人给林彪回电:“吃掉这股敌人,马上就去!”结果他小看了这伙王奎店的敌人,这些人竟然拼死突围出去,跑到靠山屯与敌264团的一个营会合在一起。
林彪得知五师战事不利,要求他们立刻执行总部命令,赶往大房身。钟伟竟再次抗命,给林彪回电:“五师正在围攻,马上就要吃掉敌人一个团,已经撤不下来了。”但五师发起的猛攻,依旧没有奏效,而且敌八十八师、八十七师也从不远处赶来增援。
在这紧急关头,林彪再次来电,要求五师撤退。大家以为钟伟这次不得不服软,没想到钟伟却扯着脖子大喊道:“谁敢再说走,我就枪毙谁!”同时他给林彪发电报:“首长,现在可是抓大鱼的好机会,我在这里打,吸引火力,你赶紧派人支援。”
一生清廉林彪也无奈,只好派附近其他部队紧急支援钟伟。原本是让钟伟打配合,他却反客为主,让别人来配合他,还把林彪给指挥了。但事后林彪却很欣赏钟伟,公开表扬道:“要敢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看准战机,敢违抗三次命令。”
而这也并非钟伟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次违抗命令。渡江战役时,钟伟带领的部队在湖南遭到白崇禧的埋伏,兵团司令员陈伯钧下令撤退。但钟伟认为能打赢,况且援兵就在附近。陈伯钧拿司令员的身份压他,钟伟竟直接拔出枪道:“再说我就一枪毙了你!”即便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也没有这个胆子。
而且在55年授衔时,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确实有所不满。除了在重要场合,那身崭新的军服,他很少上身,这些都被写进了《亮剑》小说中。当然,钟伟将军也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当年彭老总被批评时,他不顾自身前途,仗义直言,让很多人为之钦佩。身为开国少将,军队高层,却从未以权谋私,而是让子孙凭自己的努力去打拼。儿子求他找个工作,他却鼓励儿子回村里种地。
临终前,钟伟将军遗嘱中留下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话:“亲爱的党,我死后不必给我补发什么薪金,因为儿子们都能生活了,我自己也未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与冰箱都作为党费上交给党,不要给我举行追悼会和灵前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我们起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