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年,南宋权臣贾似道在流放途中被杀死于尼姑庵,遗迹至今尚存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2025-01-18 16:14:13

1275年丁家洲战败之后,贾似道乘舟只身逃到扬州,群臣当即对他发起弹劾,奏章多到谢太后都快看不过来了。

迫于群臣压力,谢太后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安置到循州,家产也被抄没。

宋理宗(当时已故)的弟弟福王赵与芮一向痛恨贾似道,于是招募能杀手押送贾似道前往循州,在半路上将贾似道杀掉。

当时,有个叫做郑虎臣的人,担任会稽县尉,刚好是贾似道的仇人,于是毛遂自荐,成为了押送贾似道去循州的官差。

郑虎臣的父亲郑埙曾是朝廷官员,却被贾似道陷害致死,他本人也受到牵连,被充军边疆,后来遇到大赦才得以返回。

郑虎臣押着贾似道启程的时候,贾似道身边还有几十位美貌小妾,他看不过,就将其全部遣散。

为了折磨贾似道,郑虎臣极尽羞辱之能事,他让手下人抢走贾似道的财物,撤掉乘坐的软轿,并让贾似道在太阳暴晒下步行,非但不给水喝,还让轿夫唱歌讽刺贾似道。

贾似道哪里受过苦,一顿折腾下来,半条命都快没了。

八月,郑虎臣押着贾似道来到漳州城外的木棉庵,漳州到循州不远,再不下手就没机会了,他便数次暗示贾似道自行了断,贾似道不想死,就不停装糊涂。

郑虎臣很生气,于是呵斥贾似道说,贾团练,你还有脸活着吗?

贾似道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面前的郑虎臣或许是其中一个,于是大声说,皇帝许我不死,我为什么要死?若要我死,先拿诏书来!

郑虎臣见贾似道不肯自杀,便决定亲自动手,于是大声对贾似道说,我为了天下人杀你,哪怕牺牲自己也没什么遗憾的。

说完,郑虎臣就将贾似道拉出去杀掉了,贾似道死时62岁,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绵庵,虎臣屡讽之自杀,不听,曰:"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拉杀之。

贾似道死后一年,郑虎臣就被他的党羽派人暗杀了。

文天祥得知郑虎臣杀贾似道后又被反杀,于是作挽联一副,对其表示肯定:

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

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俞大猷在路过木棉庵的时候,感念郑虎臣诛杀贾似道的义举,于是为其立碑记功,遗迹至今尚存:

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

贾似道历事三朝,是南宋最后一位权臣,他死之后四年南宋灭亡,很多人将他说成奸臣,其实他的命运跟抗元有很大的关系。

宋朝历史上,有太多裙带上位的案例,这些人都是大贵族家庭,他们入朝为官,根本不需要寒窗苦读十年。

贾似道就是如此,他出自于官宦家庭,父亲贾涉虽然官职不高,只当到正五品的大理司直,但能力很强,在处理归宋军的时候很有谋略,曾帮助南宋收复山东十几个州。

贾似道十岁的时候,父亲贾涉去世,他靠着门荫入仕,担任县令之类的官,他的崛起主要是靠他的姐姐贾贵妃。

贾贵妃是宋理宗的宠妃,差点就当了皇后,贾似道靠着她的关系,一路平步青云,四十多岁就当上了宰相,而且兼任两淮宣抚大使等职,掌握着极大的军权。

贾似道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有名的纨绔子弟,行为极为不检点,生活也很奢侈,还好色成性,经常“游诸妓家”,还喜欢乘坐豪华大船在西湖游玩。

有一天夜晚,宋理宗见西湖上灯火彻夜不灭,就问那是谁,随从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贾似道。

第二天,宋理宗派人去核实,果然是贾似道,于是斥责了贾似道,但并未做出处罚。

像贾似道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对国家有用之人,但他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却让人大感意外。

1258年,蒙哥发起全面侵宋战争,当时他的计划是,由他率一路大军攻打四川,忽必烈率一路大军攻打荆山,两路大军取胜后在鄂州会师,克鄂州之后直取南宋都城临安。

鄂州,是南宋防御蒙古的重镇,当初岳飞抗金,就曾长期在鄂州练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蒙哥被困在了四川,但忽必烈却一路过关斩将,直达鄂州城下,他在城外建造了一座很高的瞭望台,每日指挥大军攻城。

当时,蒙军攻势很猛,却被守将张胜几次击退,只不过城中兵力越来越少,形势也越来越不利。

朝廷得知情况后,紧急调遣援军,同时任命贾似道为主将,率领援军奔赴鄂州指挥作战。

鄂州城十分危险,贾似道不顾个人安危,从汉阳进入鄂州,蒙军就准备挖地道进入城内,但都被贾似道率军击退。

为了防止蒙军再挖地道,贾似道让人绕城建造木栅栏,形成了一道夹城,蒙古果然无可奈何。

忽必烈看到后,不无赞叹地说,“我怎么才能得到贾似道这样的人才呢?”

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后来,蒙军进攻湖南、江西一带,宋理宗命贾似道突围至黄州,贾似道又冒险抵达黄州,很快就构建了一道牢固的新防线,江西、湖南一带军民士气大振。

后来,蒙哥战死钓鱼城下,忽必烈急于回国争夺汗位,于是撤军而还,鄂州因此得以解围,宋理宗很高兴,于是赞扬贾似道说:

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靠着鄂州之战的功劳,贾似道在朝堂威望大增,被封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卫国公,由此成为一代权臣。

1264年,宋理宗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所以他弟弟赵与芮的儿子赵禥继位,是为宋度宗。

宋度宗智商明显低于常人,而荒淫好色则甚于宋理宗,他没什么才能,于是对拥立自己为帝的贾似道十分依赖,他拜贾似道为太师,总揽军国大事,平时称呼贾似道为“周公”。

在此之前,贾似道为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激化了南宋内部矛盾,甚至造成大将刘整投降蒙古。

因此,贾似道开始遭到官僚地主们的反对,再加上他本人生活奢侈,所以许多人骂他为奸臣。

贾似道感到很厌倦,于是几次向宋度宗提出辞职,宋度宗害怕失去他,哭着喊着挽留他,后来干脆让贾似道十日一朝,贾似道这才勉强答应留下。

据记载,贾似道掌权期间,根本无心朝政,而是整日在西湖葛岭的豪宅中享受恣意生活,他将一大批歌妓、尼姑、旧宫女弄到豪宅中,日夜喝酒淫乐,有时候还通宵达旦地在西湖游船上与妻妾们玩耍,因此人们都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1267年,元军围困襄阳,这时的贾似道意志消沉,沉迷享乐,根本无心战争,他表面上多次说要去前线抵抗蒙军,却暗中指使亲信上书,建议宋度宗让他留在京城运筹帷幄。

师臣(贾似道)出,顾襄未必能及淮,顾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运天下。

贾似道不去前线,朝廷对襄阳的支援却在继续,但随着局势的恶化,以及南宋军队内部矛盾逐渐的激化,襄阳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273年,樊城丢失,襄阳也弹尽粮绝,守将吕文焕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持续了5年多的襄阳之战宣告结束。

第二年,元军又攻克了鄂州,将建康围困起来,临安也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逼迫贾似道上前线督师抗元,太学生们组织了声势庞大的抗议活动,无奈之下,押只得在临安设置都督府。

1275年,刘整去世,贾似道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知道此人的厉害,便决定奔赴前线抵抗元军。

那时,宋度宗已经去世了,继位的宋恭帝赵?不过是个孩童,由谢太后临朝摄政。

谢太后很欣赏贾似道,于是命贾似道率军13万抗击元军,这是南宋最后的精锐了。

抵达芜湖之后,贾似道派人向元军主帅伯颜求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但被伯颜拒绝。

不久,贾似道就得知孙虎臣所部七万人在丁家洲战败的消息,一时间宋军人心惶惶,畏战心理非常强烈,纷纷溃逃,贾似道打算收拢溃军,但根本没人听他的。

丁家洲之败,纯粹是因为大将夏贵临阵脱逃所导致的,夏贵之前在湖北遭遇失利,担心贾似道在丁家洲取胜,自己将被治罪,于是临阵脱逃,导致孙虎臣没有战船支援,最终败给元军。

这还不算完,夏贵见到贾似道之后,又骗贾似道说,现在大军已经不敢与元军作战了,你应该返回扬州招募溃兵,把皇帝带到海上去,我将死守淮西。

诸军已胆落,吾何以战?公惟入扬州,招溃兵,迎驾海上,吾特以死守淮西尔。

贾似道信以为真,便与孙虎臣一起坐船返回扬州,一路上收集逃兵,却反被逃兵大骂,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入扬州。

丁家洲一战,南宋精锐要么被歼灭,要么作鸟兽散,总之损失殆尽,需要有人为此负责,大臣们便纷纷上书弹劾贾似道。

贾似道心里苦,自己在前线出生入死,别人却在后方吃香喝辣的,还要指责自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于是上书为自己辩护。

谢太后很理解贾似道的处境和难处,但碍于群臣的压力,虽然没有杀掉贾似道,但将贾似道贬黜到循州,结果在半路上被郑虎臣杀死。

郑虎臣是赵与芮指使的,赵与芮之所以这么恨贾似道,是因为他的儿子宋度宗被贾似道控制,并且他认为贾似道身为宰相,却是误国误民的奸臣。

贾似道在南宋当了二十一年权臣,其实他的力量是弱小的,因为他无法阻止南宋的颓势,也阻止不了,因为南宋面对的是强大的蒙古。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只知道贾似道大权独揽,排斥异己,私生活也不检点,但殊不知他为了挽救南宋,也做出过很多努力。

比如,贾似道在宋度宗时期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换作是别人,恐怕没几个人敢这么干,因为太得罪人了,对自己却没什么好处。

贾似道为何要改革?因为南宋从建立时就缺钱,经历了几十年战争之后,就更加缺钱了,军费开支和官员俸禄都成问题。

没钱怎么打仗,谁还替你卖命,所以改革是必须的,就比如公田法,其核心思想就是阻止土地兼并,打击大官僚大地主,增加朝廷收入。

公田法推行十二年,确实使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为南宋续命。

但是,公田法却让贾似道得罪了一大帮官僚地主,他们恨不得杀了贾似道,为了对抗公田法,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比如隐匿田产,最终成功将损失转移给百姓,结果百姓也开始反对公田法,对贾似道恨之入骨。

贾似道之所以被杀,就跟推行公田法进而得罪大地主阶级有关,当初弹劾他,建议谢太后杀掉他的那帮人,大多都是公田法的受害。

还有打算法,也就是对军队进行财务审核,这是为了使防止军队出现克扣粮饷、虚报军额、经商盈利等行为,从而挽救财政危机。

打算法毫无疑问也是得罪人的,当然贾似道在推行这一改革的时候,包含了一些私心,比如借机排除异己,还逼反刘整,但这些人如果是清白的,贾似道又怎么害得了他们呢?

再比如关子铜钱法,一举扭转了当时钱轻物贵的经济局面,对挽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具有很一定的效果,却也是得罪人的,导致许多有钱人手上的货币变成废纸,于是也对贾似道进行攻击。

总之,贾似道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给自己谋求太大的利益,反而让他得罪了太多人,他如果真的那么自私,完全不用这么干。

由此引申出一个话题,贾似道到底是不是奸臣?

贾似道身上的许多特质,确实看起来像奸臣,但在南宋末期那个腐烂透顶的时代,许多被称之为忠臣之人身上,行为道德可能还不如贾似道。

贾似道出身贵族,是皇亲国戚,更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他身上有些缺陷其实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份,将他的缺陷放大的。

在南宋,其实并没有太多人对贾似道的私生活做点评,也没人说他是权臣。

所谓权臣,是皇帝都奈何不了的,贾似道并未达到这个高度,要不然谢太后一句话,怎么就将他贬黜了呢?

事实上,南宋人对贾似道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鄂州之战后,舆论对他主要持褒奖态度;第二阶段是丁家洲之战后,舆论对他多持贬低态度。

在鄂州之战当中,就连忽必烈都说贾似道有督战之功,南宋国内许多人都写诗赞扬贾似道,以宋理宗和刘克庄的诗最具代表性,贾似道作为“中兴名臣”的姿态,开始出现在南宋政治舞台。

但在丁家洲之战后,以原本依附于贾似道的陈宜中为首的一帮大臣,开始对他进行漫天进攻,欲杀之而后快。

贾似道死后,《宋史·贾似道传》更是将贾似道说得一无是处,没有一处正面评价,有的只是打击异己、欺君罔上、生活奢侈、擅权专政、意图谋反等负面评价。

为何古人对贾似道的评价,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其实跟南宋局势的变化,以及贾似道的所作所为有关。

鄂州之战后,南宋的局势明显向好,于是贾似道得以以功臣的姿态开始执政,在大家都纸醉金迷的时候,贾似道却进行了一系列得罪人的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南宋局势的恶化,那些被贾似道得罪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丁家洲之战失利后,开始对贾似道发起总攻,既是为了报仇和推翻改革,也是为了给南宋在战争上的失利找一个替罪羊。

而史书之所以对贾似道的记载偏向于奸臣,主要是因为他执政时得罪了太多读书人,而修史者多是理学派人物,理学对道德的评判标准又很高,非但贾似道不符合道德标准,就连发起开禧北伐的韩侂胄也不符合,也被说成奸臣。

再一个就是,元代修史者在编纂《宋史·贾似道传》的时候,参考的都是经过宋人删改、编造过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贾似道的敌人留下的,“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贾似道的形象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奇怪的是,在《宋史·理宗纪》当中,却记载了许多关于贾似道的功绩,比如贾似道在担任理财和军事方面的重要职务时,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比如抑制物价,打击宗室、外戚和宦官,等等,而且做法都很高明,能力是非常强的。

这与《宋史·贾似道传》的记载很冲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理宗是皇帝,贾似道的功绩就是他的功绩,尽管贾似道得罪了不少人,但没人敢贬抑宋理宗,只能如实记载在与宋理宗有关的史料中。

贾似道在战争中的表现,其实是被极大贬低了,南宋对蒙古的军事失利,可不是贾似道一人能左右的,南宋的失败是大势所趋,贾似道努力过,但失败了。

当然了,写这么多不是为了给贾似道洗白,而是让大家充分了解贾似道这个人,可能不是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堪。

那么,贾似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只能说,贾似道是个不完美的人,他出现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位置,他曾试图努力把南宋带出深渊,却因为自身缺陷以及时代限制,导致他功败垂成,沦为人人喊打的奸臣。

贾似道有爱国的一面,也有奸臣的特质,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没有出卖国家,他至始至终都在维护南宋的利益。

实际上,贾似道在鄂州之战时,不顾个人安危,临阵不乱,从容指挥,最终力挫敌人,这份功绩不容抹杀。

当然了,贾似道最终败给了蒙古人,也败给了自己人,那些喊着要杀他的人,真正败坏国家的大有人在。

那么,贾似道是忠是奸,你认为呢?

0 阅读:9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历史要细品,读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