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和朱元璋是同一时代而又相互对立的两个人。
因为朱元璋在群雄逐鹿中最终胜利,建立大明帝国,是抗元英雄。
因为陈友谅最终失败,成了“野心家” ,成了胜利者朱元璋的注脚和反衬。
如果从反元的角度来说,陈友谅的贡献不比朱元璋的少。只是“成者王,败者寇”。
1990年,湖北一农民在翻修旧宅时,发现一块带有刻纹的石头,为研究这一时期农民政权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物证。
“大汉”皇帝是怎样炼成的陈友谅,其实并不姓陈,而是谢姓后裔,湖北沔阳人。
祖籍是哪里?是谁的后裔?本世纪初还闹出一些笑话,有传言说祖籍浙江,是大诗人谢灵运后裔。当然,经过考证都是错的。
陈友谅在家里五个孩子中排行老三,读了三年私塾便辍学回家继承祖业了。“世业渔”,陈家几代人都以打渔为生,陈友谅也不例外,学操渔业。
陈友谅的武功是谁传授的呢?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也许是他的父亲,也许是自己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膂力过人”、“略通文义”。
后来在县城里面当过小吏。亲眼目睹元人对老百姓的压榨,对现状强烈不满,义愤填膺。
至正十五年,倪文俊率领红巾军攻破沔阳。陈友谅毅然决然地加入红巾军,投入到风云激荡的推翻元朝的起义队伍中,“为文俊薄书椽”。
陈友谅剧照
陈友谅如何从一个步卒快速成长为红巾军将军的呢?
在西路红巾军中,陈友谅很快就展示出了出众的军事才干。他不仅作战骁勇,而且对待周围的人非常讲义气。
陈友谅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有带兵才能的人。
西路红巾军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发展迅速,地盘也越来越大。陈友谅的职务也在提升。
徐寿辉以蕲水为都称帝,国号“天完”。随着起义队伍的节节胜利,农民起义队伍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
天完大将倪文俊大权在握,自任丞相,便想取代徐寿辉,坐上老大的位置。事情暴露后,倪文俊逃到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小弟陈友谅处,希望能东山再起。
倪文俊剧照
陈友谅的厚黑学学到了家,倪文俊的人头成了陈友谅晋升的阶梯,以所谓匡扶之功成为了天完国的第一重臣。
随着陈友谅实力不断壮大,徐寿辉已经不能控制陈友谅,逐渐被陈友谅架空,成了西路红巾军的傀偶。
陈友谅看着傀偶徐寿辉,也是不耐烦,于是就把他给除掉了。于至正二十年,自己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陈友谅先杀其师倪文俊,再除其主徐寿辉,这是史实。这也是朱元璋大肆宣传的事情。
然而,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革除天命,除旧布新,又何止陈友谅一人?
陈友谅剧照
“风浪越大鱼越贵”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在长江中下游三雄并立。他们属于不同的派系,各自为战,互不隶属。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开始了武力兼并。
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就这样爆发了。打渔人陈友谅知道,风浪越大鱼越贵。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了。小编还是想简单叙述一下,和大家一起回到那个帆影蔽日,刀枪剑影,金鼓震天的鄱阳湖。
1360年,陈友谅率领十万大军,并秘密与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一举消灭朱元璋。但是由于陈友谅太过轻敌,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在江东桥大败,损失了不少精兵猛将和战舰。
朱元璋剧照
1363年,陈友谅得到消息,朱元璋北上救援韩林儿。于是便空国而出,率领60万大军,直扑朱元璋的地盘。
让陈友谅吃惊的是,首战就让他崩掉了“门牙”。
陈友谅估计分分钟就能拿下南昌城,结果85天没有能前进半步。守将朱文正死守待援,让汉军损失惨重。此时的南昌城在陈友谅的眼里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增援,陈友谅不得不暂时撤退。于是双方都把决战的地点选择在鄱阳湖。
鄱阳湖很大,但此时却很小。湖里面装满了白色和红色的战舰。白色的战舰是巨型战舰,红色的渔船在巨舰面前,就像玩具一样。
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开始了。一会白船包围了红船,一会红船追赶着白船,杀的是难解难分。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坐在自己的旗舰上督战,为自己的队伍提升士气。
朱元璋的大将徐达,一马当先,直冲敌军阵营,俘获了一艘巨舰。陈友谅的爱将张定边直扑朱元璋的座舰,朱元璋的亲兵三百余人誓死抵抗,几乎全部战死。
陈友谅的硬实力可以说碾压朱元璋。可是陈友谅的弱点是智囊团太差。陈友谅没有深刻吸取曹操赤壁失败的教训,最终被朱元璋的“一把火”给烧没了。
汉军的阵营火光冲天,阵势大乱,但是仍然刀光闪闪,喊杀声震天。他们把火炮对准朱元璋的座舰开火。
“急更舟,难星过”,刘基大喊一声,招呼朱元璋立刻跳到另外一艘船上。两人还没有站稳,原来那艘船被炸粉碎。
也许这是上天的眷顾。
陈友谅就没那么幸运了。陈友谅见势不好,决定突围出去。就在他探出头来寻找突破口时,一支飞箭正中头颅而死。
陈友谅剧照
金印丢了有一天,陈友谅独自一人在湖边散步,突然听到一女子的呼救声。他循着声音望去,一女子在湖中起起伏伏。
陈友谅跳入湖中,向落水女子游去。虽然他水性很好,仍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女子救上岸来。
女子的老父亲赶来,给陈友谅磕头谢恩。陈友谅急忙把他扶了起来。
当陈友谅转身摸自己的衣襟时,才发现随身携带的金印丢了,掉入湖中。
陈友谅赶忙派人打捞,三天三夜过去,仍然没有找到。也许这是天意。
1990年8月,湖北一农户翻修旧宅,于墙从处见一方有刻纹石章,并逐级上报。
湖北省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刻派专家赶了过去。经过鉴定,这是一方陈友谅称“汉王”时的石印。
该印呈方台形(图一),上缺一角,无钮。边长11、印高4.8厘米,印面镌刻“汉授天命主公之印”,背面正中上部刻一“上”字。印质为大理石,呈青灰色。
朱胜陈败,明兴汉亡是陈友谅和朱元璋斗争的结果。陈友谅是失败者,朱元璋是胜利者,但陈友谅在推翻元王朝斗争中所作出的贡献应给以肯定,在评述元末农民战争时,也应给予他一定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