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百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我们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黑暗岁月中,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有20万白俄罗斯的难民逃亡到中国,在中国生根发芽。
如今,那20万白俄罗斯难民,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了数代人,彻底融入到这个东方国家,他们的后代,又是怎么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如果你去我国的内蒙古或者新疆旅游,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一头金发,蓝色的眼眸,但是五官和我们中国人又很像。
跟这些人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你又会发现,这些人跟普通的内蒙人、新疆人没有任何的区别,你要是问他是哪里人,他们会很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啊!”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属于斯拉夫人。
这些斯拉夫人迁徙到中国的历史,要从康熙年间说起。当时清朝还处于鼎盛时期的尾巴,而沙俄则连年征战,包括跟我们国家之间,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后来双方在雅克萨大战一场,清军大获全胜。战后很多俄罗斯人逃到中国定居,他们也是最早移民到中国的斯拉夫人。
风水轮流转,后来清朝衰败,沙俄雄起,占领了大量我国的土地。战争年代,百姓是无辜的,哪里能吃饱肚子,他们就去哪里。在中俄漫长的边境线两边,很多斯拉夫人跟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一百多年过去,就有了血脉的牵绊。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结束了沙俄时代,随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十月革命爆发,就有了苏联。
早期苏联的政治体系还不稳定,内部斗争很频繁,临时政府倒台后,大量难民又跑向中苏边境。当时这些难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乌克兰,另一部分是白俄罗斯人,他们和沙俄一样,都属于斯拉夫人。
站在现在的历史角度去回看,斯拉夫人最终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这真的有些梦幻。
当时的清朝自顾不暇,对于这些难民的态度,只要他们不进入中原,就任其自生自灭。对于斯拉夫人来说,新疆和内蒙古这些地方跟他们的气候环境是比较接近的,当然,还有一小部分被清朝安置到北京,这些人就组成了俄罗斯族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中国最早期的群体之一。
后来中国打开国门,苏联和中国之间的民间商业活动往来变得频繁,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斯拉夫人来到中国定居,大多数都集中在新疆。
当时在中国这些斯拉夫人被称为“归化族”。建国后,归化族这一群体被定名为俄罗斯族,成为中国56个民族的一份子。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俄罗斯族跟朝鲜族有些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中国的时间没有朝鲜族那么长。200年过去了,他们还保留着斯拉夫人的语言文化和习俗。
俄语跟汉语属于完全不同体系的语种,常年生活在新疆或者内蒙的朋友可以很轻易地分辨出俄罗斯族,而且他们的服装和传统的新疆人也有很大的不同,颜色上更加鲜艳,更接近俄罗斯那边的鲁巴哈族。
在文化方面,俄罗斯族也完整地延续了之前的习俗,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巴斯克节,也就是西方的耶稣复活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
最近几年,我们在国外的网络平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形容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含义,而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中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家,就在于我们国家能够毫无保留地容纳各种多元文化,并且从法律上对其进行保护,56个民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不分彼此。
比如在上海,就有很多白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传承,上海公共租界工商局音乐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来自俄罗斯族。另外国立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中,也有很多白俄罗斯的元素。
在中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里,中俄互译的文学作品也是最常见的,像老舍的《柳家大院》、曹禺的《雷雨》,以及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钦差大臣》,都说明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
改革开放40多年后,俄罗斯族和新疆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春风下,一片欣欣向荣,他们的身上,跟我们一样,流淌的是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