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寡欲的寺庙屏蔽了尘世的执念和牵绊,僧人每天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来寺庙烧香拜佛的人通常有自己的需求,或是对未来感到迷茫,或是想求个愿。听着寺庙中古钟的声音婉转悠扬,烦躁的心就能瞬间平静下来。来拜佛的人通常会以金钱代替捐赠物,以供祭祀之用,也算是求个心安。
我国远近闻名的寺庙数不胜数,例如嵩山少林寺和洛阳白马寺等,都是求愿祈福很灵的寺庙。每座寺庙都有不同的性质和存在价值,庙中也供奉着不同的神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选择需要祭拜的寺庙和神明。
一、女尼姑严格遵循的“九律”
在我国东北部的辽宁海城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奇怪寺庙,不允许信徒捐香油钱,而且僧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与其他充满了男僧人的寺庙不同,辽宁海城的这座道源寺内女尼姑,这也是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是因为性别比较特殊的原因,寺庙内的规矩要比寻常的更严苛,寻常僧人都很难坚持下来。
道源寺位于大悲寺的下院,最开始由大悲寺的师父制定了戒律森严的九律。道源寺沿用了九个律法的戒律,与大悲寺基本维持相同的要求。这九个律法中要求女尼姑不能随身携带钱款,进入了寺庙就要斩断尘念,亦要摆脱贪欲的束缚。
第二点就是要求女尼姑每天只能吃午饭这一餐,晚饭不吃的意义在于,若吃过饱则会心不静。出家人清净身心,需要驱除妄念,况且每天运动量和耗费的能量都很少,一天只吃一顿也不会太饿,只是可能对身体健康会有一点损伤。
第三点是要求女尼姑每天必须靠脚行走,摆脱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多行走脚踏实地能培养人踏实稳重的性格。脚行天下才能体会路之遥远,淡泊人生中的得与失,更好的脱情捐累。第四点是要求僧人需要下山乞食,如果寺庙内的粮食储存见了底,就只能下山挨家挨户的求食解决温饱问题。
下山乞食以养身命,每年秋季僧人都会结伴成团下山,外出游化经行,随缘教化度众。所以下山不只是单纯为了找吃的,其真正使命是为了传递信仰,帮正在受苦的黎民百姓摆脱折磨。第五点是要求寺内僧人不得接客,也不得在佛祖的注视下接收信徒送来的礼品,要做到与信徒保持基本礼貌的社交距离。
第六点是室内每一个僧人都将供养交给常住寺院,再由僧团根据需求统一分配。也就是说除个人所得财产以外,其他寺庙所有的财产权属均归属于常住所有,而且常住还拥有财产的分配权。第七点是要求寺内僧人衣钵不离身,也就是18种物品每天都要佩戴齐全。
二、戒律就是铁打不动的底线
女尼姑要履行以上九律谈何容易?不仅是对身体的反复考验,更是对意志力和精神的磨练。能苦中寻乐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道源寺的女僧人基本没有生活压力。
在外界看来苦不堪言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却是自在享受的平常,苦修才是真正考验人性的。一心向佛的她们每天十点就睡觉,而且只睡四个小时,通常在凌晨两点左右就会起床,开始一整天的诵经学习。女僧人通常都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控制睡眠时间是为了抑制惰性。
每天睡醒后诵读经书以摒弃杂念,利用睡醒后不久的宝贵时间修身养性。女尼姑每天还会刻意控制摄入的饭量和餐数,一天只吃一顿饭,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修行方式。
食欲是变相的欲望,如果吃得太饱就是在放纵欲望,不利于修行,反观饥肠辘辘能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感悟。而且寺庙完全免费对外开放,不会售卖门票,也看不到功德箱,更不允许游客捐香油钱,这个要求与其他大言不惭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寺庙内严格的戒律对女僧人来说是一种苦修,长时间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导致女僧人大多四肢纤细、身体单薄。正常人无法忍受的规定,对淡泊名利的女僧人而言早就习以为常。在寺庙逐渐商业化的现代,道源寺是一股视金钱如粪土的清流,真正做到了摆脱世俗的欲念潜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