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实力十强城市!北京稳居首位,宁波无锡入围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4-02 03:12:09

时间口径统一选用前年的数据,衡量指标为A股上市公司数量,那么中国资本实力十强城市依次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苏州市、广州市、南京市、成都市、宁波市、无锡市。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的A股上市公司稳居前三,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均呈现“断层式领先”。

北京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都排在第一,这与其首都地位密不可分。中关村科技园、北交所等平台聚集了大量央企和科技巨头,叠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定位,推动金融、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密集落地。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贸区政策、科创板设立等优势,使其在金融、生物医药领域表现突出。深圳则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发展,市值虽略低于北京,但85%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凸显市场化活力。

杭州、苏州、广州等新一线城市虽在数量上不及北上深,但产业特色鲜明。杭州凭借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数字经济相关公司市值占比超过40%,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政策上“数字浙江”建设进一步巩固其优势。

苏州则以制造业见长,电子、机械行业占比超六成,但市值仅为杭州的60%,反映出传统制造附加值较低的短板。广州近年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如小鹏、广汽)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文件《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或推动市值提升。

此外,成都、宁波等城市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围,例如成都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聚焦电子信息;宁波凭借港口优势,在新材料、高端装备领域培育出舜宇光学等龙头企业。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在榜单中占比超40%,区域协同效应明显。

例如,苏州、无锡、常州组成的“苏南三兄弟”,通过产业链分工(苏州主抓制造、无锡侧重物联网、常州发力新能源),实现A股公司总数达366家,超过广州、成都等单一大城市。

政策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资源互通。

中西部城市如合肥、西安则依靠国家级政策倾斜快速崛起,合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定位,引入京东方、长鑫存储等企业,半导体产业市值占比超30%;西安通过“硬科技之都”建设,在航空航天、光伏领域表现亮眼。不过,部分北方城市如天津、郑州排名下滑,反映出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隐忧。

当前A股市场呈现“数量多≠市值高”的特点。

例如,长沙仅有83家公司,但市值破万亿,三一重工、爱尔眼科等企业贡献突出。而东莞54家公司总市值仅4000亿元,产业附加值偏低。

这说明城市需从“求量”转向“提质”,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此外,区域竞争加剧,如杭州与深圳争夺数字经济高地、苏州与合肥在半导体领域正面交锋,未来地方需结合自身资源精准定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或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资本、技术要素流动,但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仍是难题。总体来看,城市经济格局正从“单极突进”转向“多极共生”,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将决定最终赢家。

0 阅读:26
城市迈向新时代

城市迈向新时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