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朋友之间互相帮忙,资金周转是常有的,你可能会借钱给朋友,朋友也可能向你借钱,数额小的时候,大家碍于情面,口头说说就算了。

但如果涉及的钱比较多,一张借条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凭证,省去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民间借贷看似简单,写个借条就行了,但这份小小的借条,往往因为某些细节没有注意到,就变成没有用的废纸,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怎样才能让借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我们在写借条的时候,其实都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但是很多人写借条时并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常常因为一些小细节出错,导致借条失去法律效力,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第一个就是,“借”和“欠”这两个字的使用必须区分清楚,以免产生歧义,另外像“还”这样的多音字,要明确表示实际意义。
“借”与“借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日常口语中,“借”和“欠”常常能互相替代,例如朋友间说“你欠我多少钱”,大家都能明白意思,不会产生歧义。

但是,在正式的法律场合,“借”和“欠”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不能随便替换,这两个字的区别很大,用法必须严谨。
法律文书对用词的准确性有极高的要求,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

借条和欠条都是凭证,但性质不同,借条专门用于证明借钱的事实,有了它,能说明双方之间有借贷关系,而且款项已经实际给付。
欠条的范围更广,它可以用来记录各种应该支付但尚未支付的东西,不一定是钱,也可能是物品,欠条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多样,例如购物未付款、服务未结算等等。

这种区别会导致法律后果完全不同,在诉讼时效上就有差异,法律规定,借款和欠款纠纷的诉讼时效都是三年,并不是说你们单方面约定20年或者几十年就可以的。
这三年诉讼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在三年内,债权人向债务人明确提出过还款要求,诉讼时效就会中断,然后重新开始计算三年。

这意味着,只要在三年内你通过合法途径催过款,就能不断刷新诉讼时效的三年期限,另外借款和欠款纠纷起诉法院的管辖权规定也有区别。
借条和欠条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在法律上却有显著区别,打官司的时候,借条纠纷通常可以在借钱给别人的人所在的地方起诉,方便出借人。

但是,欠条纠纷一般需要在欠款的人所在的地方起诉,这给债权人带来一定不便,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举证责任。
如果手上有借条,你只需要证明确实借出了钱,并且已经交给了对方,就能占据有利地位。

但如果手上有欠条,你需要证明这个欠条是怎么形成的,欠款的事实是什么,这会增加维权的难度。
设想一下,如果对方拒不承认欠你钱,而且你又拿不出其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那么这笔钱很可能就无法追回了。
所以在经济交往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借条和欠条,尽量选择借条,并且妥善保存相关证据。

汉语中有多音字现象,虽然日常交流问题不大,但在法律文书中可能引发歧义,一个字多种读音,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埋下法律纠纷的隐患。
举个例子,“还欠款一万元”这句话,其中的“还”字就具有多重含义,这句话可能表示已经归还了一万元,也可能表示仍然欠一万元,甚至可能表示总共欠款一万元。

这种模糊的表述方式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个人权益受损,所以在撰写法律文书时务必小心谨慎。
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在写借条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多音字,万一确实需要用到多音字,一定要想办法把它的意思表达清楚。

比如,可以加上拼音,或者用补充说明的办法,保证借条上的意思没有歧义,不会让人产生误解。
比如说与其用可能被误解的“还”字,不如直接写成“已经归还,或者更明确地写清楚“还欠多少钱”,例如写成“剩余欠款一万元”,这样就能避免发生争议。

“借”和“借到”这两个词,直接关系到借款是否成立,“今借XXX元”仅仅说明了借款人的想法,表达了想要借钱的意愿,但是不能作为钱款已经交给借款人的证据。
相比之下,“今借到XXX元”则更为严谨,清楚地表明借款人已经实际收到了借款,有了“到”这个字,就能够明确证明款项已经完成交付,借贷关系才算真正确立。

仅仅写借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借款人可以声称自己实际上没有收到钱,以此作为不还款的理由,从而规避其应尽的还款义务。
还有为了更保险,最好让借款人当面签字确认收到钱,这样证据就更完整了,以后有纠纷也更容易说清楚。
这些细节做好了,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一份正规的借条,必须要把该写的内容都写清楚,这样才能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基本信息不能少,借多少钱、哪天借的、什么时候还,都要明确写明。
借钱人和出钱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也都要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核实和联系。

借这笔钱是做什么用的,最好也简单写一下,利息怎么算,有没有利息,也要约定好。万一没按时还钱,该怎么办,也要提前说清楚。
写借条的时候,字要写清楚,尽量别涂改,如果实在要改,借钱人和出钱人都要在涂改的地方签字确认,这样才算有效。

尽量提供原始文件,复印件的法律效力不如原件,如果涉及到担保人,务必清楚写明担保的具体形式和担保责任的大小。
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务必明确是何种担保方式,是连带责任担保还是其他?担保范围也需要详细说明,例如是担保全部债务还是部分债务,这样可以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资料新华网2022-04-22《世界法律日|借条&欠条一字之差,法律意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