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农民甘祖昌每月300多元工资,每天菜金却不足1元,其余钱呢

冰点历史 2025-03-31 09:38:10
前言

甘祖昌是一位开国少将,以他的军衔和担任的职务,每月能拿到 330 多元的工资。他的夫人龚自珍同样是一位老干部,在新疆工作时级别也不低,每月有 150 多元的收入。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完全足够过上富足优渥的生活。

然而,根据他们子女的回忆,甘祖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定:家里每天的菜金不能超过 1 元钱。这不禁让人好奇,在如此节俭的生活下,他们其余的工资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甘祖昌将军回乡当农民

甘祖昌,1905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担心他难以抚养成人,便为他寻了一位罗姓和尚作为师傅,因此甘祖昌得了个“罗和尚”的小名。六岁那年,目睹富家子弟纷纷入学堂,甘祖昌心生向往,向父母表达了读书的愿望。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节衣缩食,凑足学费,让他读了一年半的私塾。

这一年半的私塾教育,成为了甘祖昌一生中的最高学历。自七岁半起,他便开始协助父母从事农活。十岁时,甘祖昌便跟随大人前往安源煤矿,为工人们挑送生活必需品,开始了“挑脚”的生活。

十二岁那年,父母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新娘是年长他五岁的陈卯姑。尽管对这桩婚事心存不满,甘祖昌仍感到了成家后的责任重大。1926年,革命的浪潮席卷至莲花县,同年九月,受到同乡进步青年陈竞进的启发,甘祖昌毅然投身于农民运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不久,甘祖昌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那些年里,他历经三次艰苦卓绝的“长征”。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甘祖昌随红六军团,无论是先锋还是后卫,都顽强地完成了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随359旅南下支队,创建了鄂南、湘东抗日根据地,九死一生地完成了二万七千里的长征;新中国成立之际,甘祖昌随王震司令员进军新疆,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粉碎了武装叛乱,保卫了新疆,这一壮举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一次意外受伤导致他的大脑受损,他选择了“辞官回乡”,带领全家在农村继续奋斗……

甘祖昌是家里的“财政部长”

在甘祖昌的家中,他有着一个特殊的 “官职”——“财政部长”。别小瞧了这个 “部长”,家里的每一分钱都归他管,就连夫人龚自珍的工资,也都得乖乖上交,由他统一支配。平日里,龚自珍要是有个花钱的需求,就得去找甘祖昌要。可甘祖昌到底把钱花在了哪儿,家里人都摸不着头脑,只知道他做事总是有自己的打算。

都说 “男主外,女主内”,在大多数家庭里,这指的是夫妻在生活中的分工不同。但在甘家,这句话却有了别样的含义,体现在了工资的管理和开销上。甘祖昌的工资干大事,龚自珍的工资负责家里开销。孩子们有时候会满肚子疑惑,围在母亲龚自珍身边问:“为啥你的工资都要交给爸爸呀?平时想买个小玩意儿,都得跟爸爸伸手要钱,一点自由都没有。” 龚自珍笑着说:“你们的父亲在部队干了几十年后勤,他最清楚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交给他,我心里踏实。”

龚自珍回到莲花老家当教员,一个月能挣 80.5 元,在那个时候,这可是相当高的收入,比县长的工资还高呢。但她心里明白,丈夫的工资是用来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作为妻子,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新疆的日子里,上颌骨受过伤的甘祖昌,饮食一般是稀饭、馒头、包子,或者是软乎乎的白米饭,这样的食物容易吞咽。可回到家乡后,条件就大不如前了。家里人每天吃的都是糙米煮的硬饭,对于习惯了软食的甘祖昌来说,这可成了一个大难题。每次吃饭,他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艰难地把一碗饭咽下肚。

龚自珍看着丈夫吃饭这么费劲,心疼极了。于是,她偷偷舂了些白米,想着给丈夫做一顿软饭,让他能吃得舒服些。当甘祖昌看到桌上的白米饭时,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严肃地说:“大家都在吃糙米,我却吃白米,这怎么行?我咽不下去!”

三年困难时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县委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每年都会给甘祖昌配给一些茶油、猪肉、面粉等紧俏物资。可甘祖昌得知后,却坚决拒绝,他说:“大家都在吃苦,我要是接受了这些特殊待遇,那我和普通群众还有什么区别?我可不能当这个特殊公民!”

甘祖昌的钱都去哪了

回到农村后的甘祖昌,对自己和家人可谓是出了名的 “抠门”。他的生活极其简朴,在乡亲们眼中,他永远是那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光着脚丫,嘴里叼着一根没了烟嘴的烟竿,腰间缠着白色罗布汗巾,手里拿着砍刀,肩上扛着锄头。村里的孩子们,哪怕年纪尚小,也能活灵活现地模仿出甘祖昌的样子。

甘祖昌一生在吃穿方面都极为朴素。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大家争着要的东西,我们不要;人家不要的,我们要。” 他的饮食简单至极,青菜萝卜、鸡蛋豆腐便是家常便饭,鲭鱼和肉涨价后,更是很少出现在他的餐桌上。他的衣服布料,单价从未超过一块钱一尺。

孩子们回忆,小时候家里的生活用品都是父亲去采购。他们穿的衣服,用的是一毛七分钱一尺的白龙头细布,买回来后再用染料染成蓝的、灰的、黑的,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

甘祖昌的衣物一穿就是十年以上,破了就补,实在补不了了,就给龚自珍拿去铺鞋底。一些老战友曾当面劝他:“老甘,你这一身打扮,可丢了咱们老干部的面子!国家给你的钱还少吗?一个月三百多块,就不能做几套像样的衣服?” 甘祖昌却回答:“我早就成了农民,不是什么老干部了。国家每月给我的这三百多块,用在发展生产、改变农村面貌上,可比花在吃穿上面有意义多了!”

0 阅读:17
冰点历史

冰点历史

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