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说一件好笑的事
和闺蜜逛街时,她接到父母做好饭菜的电话,能直接馋得就像是孩子一样,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家
可下一秒,看到学校老师打来电话了,则显得比较慌乱
没接电话前,还紧张地发出三连问:
“怎么办?是老师的电话”
“难道我家孩子又在学校闯祸了?”
“还是学习成绩又没考好呢?”
看着闺蜜紧张的神情,我提醒她:“别管什么原因,先接电话吧”
没想到一向大大咧咧的性格,在接老师电话之前还清了清嗓子,然后轻言细语地说:“老师您好,是我家娃在学校有什么吗?你放心好了,我回家一定好好教训孩子一顿”
然而,老师只是告诉她:“我觉得你家孩子的声音好听,已经和她商量把每周五社团课上的手工剪纸、换成朗诵,给你打电话也是征求下意见”
听完老师的这番话,闺蜜才彻底放松下来
等到连连道谢和老师挂了电话之后,似乎还侥幸逃过一劫的神态说:
“好险,我还以为是说成绩的事呢,我家那个孩子呀,平时不说成绩还好,一说成绩基本上就闹得不欢而散”
说实话,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怕是比比皆是了
包括兰妈自己在内,也会经常为了作业问题跟女儿争多竞少
如今,再从闺蜜身上看到曾经的影子后,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教育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被无法言喻的焦虑控制着,对孩子说很多违心的话、也做出很多让孩子反抗的事…
特别是以下几种类型的家长,平时最容易给孩子带来焦虑了:01
自卑型
我认为,家庭教育里有两件值得大家去深度研究的有价值事情:
第一:你要先获得幸福
第二:你要让孩子获得幸福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在“把自己没完成的事情”苦苦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外面跟别人讲话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回到家就喜欢摆臭脸
不管是和丈夫、儿子儿媳、还是两个孙女,基本上就是刚见面的几天新鲜
一旦过了新鲜劲儿,一句话没按她的想法来,或者你反驳了她的话,那就会被骂得很惨
而这位母亲最没有边界的地方呢,就是说话做事从来不跟家人商量
比如,儿媳妇怀二胎还没有分娩,她就当着客人的面说:“等我儿媳妇生了老二,我就让她去xx地方上班”
二胎后,如果儿媳没去上班,她又闹着自己去上班,大家劝她“在家安心待着,有时候帮忙带带娃”,可换来的却是一句反问:“不上班哪里来的钱花”
一句话,似乎把接下来的所有好心情都堵住了
对于这样的过度插足,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母亲性格“太强势”了
可我却看到了自卑的一面
首先,母亲之所以当着外人面来讨论自家儿媳的未来工作,这就是一份期盼
可大部分的婆婆都是只唠叨、不能当面去指手画脚,这就是他们怯于直面发表意见的自卑点,也害怕被拒绝后没面子
其次,从过去那个年代来说,越是吃过苦的人也越是对生活没有安全感
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兜里有钱就成了好好生活的唯一信念,父母喜欢干涉也是来自隔辈那不被理解的爱
所以,越是焦虑、喜欢干涉子女的父母,也有他们自卑的一面
特别是“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好”,而孩子却偏偏事与愿违,那种恨铁不成钢、和无力挽回的焦躁,最是头疼了
再回到教育价值的本身—获得幸福
谁获得幸福?
先是父母自己,再是孩子
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家长都要表现出自己幸福的一面
哪怕我们当前没有特别开心的事情,也要在面对孩子时露出浅浅的微笑
这种没有自卑、也没有焦躁的成长氛围,就会不知觉带动孩子的快乐,成为更幸福的后一代
02
跟风型
听过这样一段话,很有感触: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们都成了胆小的人,恐惧孩子生病,担心成绩没考好,还害怕自己挣钱速度不够快,不能给孩子报更多、更好的辅导班…”
听完这段话我很好奇,但也不得不承认,孩子确实成了我们最大的软肋
但凡是听到和孩子有关的消息,那一定是第一时间放下手里的事情,以孩子为主
为母则刚,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否认,成了父母的我们会胆小
可胆小并不等于跟风,盲目跟风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焦虑,或许还会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女儿有个朋友,她妈妈是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家里住着大房子,平时出门也从来都是豪车专接专送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女强人的孩子也经常会被大家寄予厚望
好胜心强的妈妈呢,对她女儿也是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要多才多艺”
如果在外面听说了哪个小朋友学什么获得不错的成绩,那妈妈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那家辅导班,然后二话不说给自己孩子也报名一个
从语数外补习班,到书法、游泳、钢琴、芭蕾、还有跆拳道等等,女孩的每天时间几乎是被塞得满满当当
如果孩子学得好,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如果没有学出什么名堂,那妈妈就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
甚至还多次当着女孩的面批评说:“我为你花了那么多钱,报那么多的辅导班,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呀”
这就是属于跟风型家长的焦虑,看见什么对孩子有好处,就跟风让孩子也跟着学
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你认为这件事情对孩子好,但孩子不一定适合这件事情
而我们对孩子期待过高的结果,也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就像跟风给孩子安排很多辅导班一样,从家长的视觉来看:“学得多就是优秀”,但全年无休的高负荷学习压力,有几个孩子能挺得住呢
所以,改变焦虑,就需要从拒绝做跟风家长开始,与其跟风地“事事争第一”,不如把视线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你观察孩子的进步,表扬他们的努力,那孩子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充满动力
03
压力型
太过焦虑的父母,是很难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自己都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如果再加倍把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那岂不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痛苦里
朋友丽丽,之前是一个比较佛系的妈妈
整个幼儿园三年,她不混家长群关系、也不阻止孩子贪玩
用她的话来说:“无贪玩不童年,孩子就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这种稀少的佛系,最终还是在全体鸡娃的对比压力下焦虑不安
特别是刚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女儿连名字都写不好,班里其他的同学都个个形如流水,写出的作业看起来也那么赏心悦目
老师呢,更是隔三差五打电话找家长,不是说“写字太冲”、就是说“基础太差”
别人都会、而自己的孩子不会,这种拖后腿对比下就无形中加重了焦虑
妈妈也担心,如果再继续听之任之,那在贪玩天性下孩子只会越玩越废、而不是越玩越优秀
为了让孩子尽快追上大部队,她开始安排各种学习任务,有练字计划,拼音、字母背诵表,还有每天一页的口算题…
从之前的潇洒爱玩,到一下子增加那么多学习任务,很快就导致孩子叛逆动嘴
可妈妈却直接加码威胁说:“你要是再不好好努力学习,没有一点态度改变,那我就把你最爱的宠物猫给丢了,是学习重要、还是猫重要啊”
最后,妈妈焦虑,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到了一看到老师电话就紧张内疚的局面
老师劝她:“不要着急,学习要一步步慢慢来”
但妈妈一看到其他孩子遥遥领先就恐惧自己孩子会追不上,危机感也逐渐填满整颗心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父母越焦虑、孩子就越容易产生懈怠,教育的最后成效也会变得越低
孩子的成长呢,也就像是一棵树,施肥是为了根系吸收营养长得更壮硕,可凡事都要讲究适量而行,施肥过量也很容易衍生出病态
想要孩子成为我们理想中样子,那最终的决策,也是从父母那里能感受到的爱与陪伴,还有正确的榜样示范
而我们对孩子真正的爱、正确的好,也是让孩子看见你欣赏他的样子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你眼里的孩子有未来,那孩子的未来就有光明与希望
那么,关于什么样的父母容易焦虑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