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徐远举露出特务本色:他三次预测全准,沈醉一次也没猜对?

吕涛明轩说事阿 2025-02-20 11:45:27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那儿,1956年的时候,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这些曾经在军统(也就是保密局)干过特务工作的人来到了这里。他们刚来没多久呢,就对管理所的环境渐渐熟悉起来了。时间来到了1959年,当时有特赦的消息刚刚传出来哦。这消息一传开,战犯管理所里的绝大多数战犯那可真是高兴得不得了,一个个都欣喜若狂的。不过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这几个曾经身为将军级别的特务,他们可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在大家都兴奋不已的时候,他们倒是很快就恢复了冷静的状态呢。

沈醉在其回忆录《人鬼之间》里,对当时的情景有着十分详尽的描述。其中提到徐远举,他在当时扮演了一个类似“义务邮递员”的角色,而且一开始那股兴奋劲儿可不得了。只见他朝着收工回来的队伍奔去,那模样就像是发了疯一样。他的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张报纸,还高高地举起来,一边用力挥舞着,一边扯着嗓门大声叫嚷着。他操着一口带有湖北口音,同时又夹杂着些许四川腔调的话,喊着:“好消息!好消息!”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本文中所出现的黑体字内容,可都是出自沈醉的回忆录哦。

话说当时啊,徐远举手里拿着报纸呢,康泽一下子就把那报纸给抢了过去。这康泽拿过报纸后,才看了没几眼,整个人就晕过去了。为啥会这样呢?原来啊,这康泽一直都觉得自己那可是和戴笠一样有名的大特务头子,在他心里,自己干了那么多坏事,被抓之后就算是被千刀万剐那也不算过分的。可谁能想到呢,就在这时候,他忽然听到了特赦的消息,这一下可把他给惊到了,就好像那中了举人的范进似的,整个人一下子就有点失常了呢。

话说当时啊,康泽那叫一个激动,一下子紧紧抱住了杜聿明,看那架势,好像还准备拉着杜聿明转圈圈呢。杜聿明呢,倒是比较沉稳,一边被康泽抱着,一边不停地拍着康泽的肩膀,嘴里还念叨着,让他可得冷静冷静。但这康泽哪能听得进去,根本就冷静不下来嘛。只见他松开杜聿明后,就开始不停地转圈,转着圈还和身边的同学挨个握手,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结果这一圈又一圈地转下来,把自己给转晕乎了。这可不得了啦,旁边的医护人员见状,赶忙过来给康泽做检查。这一查,发现是血压升高了。这情况可危急,医护人员也不敢耽搁,只好赶紧把康泽送到医院去进行急救了,就盼着能让他尽快脱离危险,恢复过来呢。

在当时的场景下,除了康泽之外,还有个人的表现那可真是离谱得很呐。当时呢,大家都还正暂时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呢,气氛挺安静的。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就听到有一个大嗓门,那声音特别响亮,“哇”地尖叫了一声,喊道:“这下好了,我能和老婆在一起了!”众人循声望去,就瞧见站在最后面的那个人,在大叫了这么一嗓子之后,居然一下子就把上衣全都给脱掉了,然后就跟发了疯似的,朝着附近的柿子树林那方向狂奔起来,一边跑还一边乱跳呢,那场面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沈醉认识那个正在狂奔乱跳的人,他是谁呢?他就是蒋军晋陕边区挺进纵队的中将司令宋清轩。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宋清轩眼看着就要成功突出重重包围,逃得无影无踪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沈醉留意到一个突发的状况,那就是在周围的人群里,猛地窜出来一员将领,这位将领身形颇为消瘦。而这位瘦将不是别人,正是在《特赦1959》这部作品里出现过的刘安国。实际上呢,他的真实身份是原军统中将,还曾经担任过杜聿明的副参谋长,而且在有些时候还代行参谋长的职责呢,他就是文强。

在之前的一番行动中,大家为了围追堵截那位“宋举人”,那可是耗费了相当多的体力。本来到了晚上,面对香喷喷的大米饭,按常理来说应该是胃口大开的,可奇怪的是,竟然谁都吃不下去。大家伙也就是勉强扒了两口饭,就都纷纷放下碗筷,拿起报纸在那儿议论个不停。不过呢,在这一群人当中,有杜聿明、沈醉、徐远举三个人显得格外不同。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这种喧闹且纷纷扰扰的氛围里,而是保持着相当的冷静。只见他们悄然离开那喧闹嘈杂的人群,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开起了小会呢。

杜聿明心里其实挺高兴的,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份喜悦表现在脸上。这时候,徐远举却叹了口气说道:“可不能太乐观啦,你看报纸上只是说‘一批’,可不是说全部啊。这‘一批’到底是多少人呢?又都包括哪些人呢?到现在也都还没有明确地公布出来,只能接着往下看,等着瞧后续的情况咯。”

在徐远举的提醒之下,这三个人针对相关情况展开了研究探讨,随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或许会先从那些所担任职位相对比较低,并且在民众当中引发的愤恨也不算大的人员当中,赦免放出一批来。这么做的目的呢,就是要先观察一下各个方面对此会有怎样的反应,同时也留意一下这些被赦人员出去之后的具体表现情况,然后依据这些情况,再来斟酌考虑是不是要接着赦免其余的人。

徐远举有着特务经历,这方面的背景让他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洞察力。他凭借自身的能力,极为准确地分析出此次并非是全部大赦的情况,而只是部分特赦。并且,经过细致的观察,他还成功锁定了那些将会出现在第一批特赦名单当中的人员呢。

特赦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后的第二天上午,战犯学员们都像往常一样,先把内务整理好,然后就开始进行正常的工作了。这时候,沈醉正在那片葡萄地里忙着给葡萄剪枝呢,同时也在除掉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专心干活的时候,徐远举轻手轻脚地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后对他说道:“你瞧瞧啊!也不知道为啥,那些来采访的记者,不管是拍照也好,还是拍电视片也罢,每次总是盯着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那么几个人呢。”

经徐远举这么一提醒,沈醉也察觉到了一个情况。原来啊,并不是要找在场所有的人进行谈话以及拍照的。有那么一位“同学”,平日里表现得最不积极,可这天却显得格外卖力,忙得那是满头大汗的。然而奇怪的是,即便他如此忙活,那摄影机的镜头却压根就没往他身上扫过一下呢。

有这样两个特务将军,他们在经过一番思索和判断后,很快就得出了这样的分析结论:特赦是会分批次来进行的。而在他们看来,这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里面,肯定会有杜聿明、宋希濂以及王耀武这几个人。

经过实际情况的验证可以发现,徐远举这个人还真不是那种没什么本事、混日子的。就拿第一批特赦名单来说吧,那上面总共列了三十三人呢。这其中有十人是来自功德林的,在功德林这十位获得特赦的人员里,杜聿明和王耀武可是排在最前面的前两位。不过呢,沈醉和徐远举在这次的特赦名单上都没能看到他们的名字,也就是榜上无名啦。

当时特赦令已经颁布下来了,可特赦名单却迟迟未曾公布。这情况让沈醉心里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满心疑虑地说道:“这特赦令都已经颁布了这么长的时间啦,到现在呢,居然连一点儿关于特赦名单的消息都没有。这可让人心里直犯嘀咕呢,会不会中间出现什么变故,真让人心里没底儿呢。”

杜聿明心里那着急的程度,说不定比沈醉有过之而无不及呢。不过呢,杜聿明在看待问题这方面,明显要比沈醉看得更深入一些哦。就听杜聿明说道:“这还有啥可怀疑的,大家都在忙着筹备国庆的事儿呢,一时半会儿腾不出手来顾及这些,这情况完全是能够想象得到的嘛。”

话说杜聿明这次的预测还真准了。就在1959年12月4日那天,第一批特赦名单对外公布了,杜聿明的名字赫然在列呢。可这时候有个人心里就不太痛快了,谁呢?就是沈醉,他这次没在名单上,名落孙山了,心里那是憋了一肚皮的没好气儿。到了给杜聿明送行的时候,他居然都不跟杜聿明握手呢。杜聿明心里明白,他知道沈醉这是因为没被特赦而失落着呢。于是,杜聿明就好心好意地去安慰沈醉,说道:“你可不能泄气,也根本没有理由泄气的。既然有了第一批特赦名单,那肯定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你呢,今天只是还不符合这次特赦的标准罢了,回去之后好好再争取一下吧。我会在外面等着和你再见面的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沈醉听到那些安慰他的话语时,居然一下子就急眼了。而杜聿明呢,对于沈醉的嘲讽压根就没放在心上,还不紧不慢地对沈醉说道:“老弟,你可得记住时间哦,你这服刑的时间还不满10年嘛!”

当杜聿明说出那番话之后,沈醉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格局以及做事的细致程度方面,确实都比不上杜聿明。原来,当时的特赦令对特赦人员是有两条明确要求的。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被特赦人员得完成十年的改造期才行。沈醉呢,是在1949年12月9日就被卢汉给扣押了。在研究特赦名单的时候,算一算就会发现,沈醉其实还没有满十年的改造时间呢。等到特赦名单正式宣布的时候,他距离满十年也还差四天的时间。

在1960年11月28日这一天,进行了第二次对在押战犯的特赦行动。在这次特赦当中,有一个叫沈醉的战犯也获得了特赦。而且,和沈醉一同在这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还有好几位呢,其中包括李仙洲、范汉杰、庞镜塘以及罗历戎等人。

在第一批特赦的时候,代表那些待特赦人员发言的是庞镜塘哦。不过呢,有意思的是,庞镜塘并不是在这第一批就获得特赦,而是在第二批才被特赦的呢。到了第二批特赦的时候,这次是徐远举代表待特赦人员进行发言啦。当时啊,沈醉就根据情况预测说徐远举会在第三批特赦,结果徐远举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还说道:“这可不合辩证法!”

各位熟悉那段历史或者看过《红岩》的读者朋友们应该都清楚,在曾经被捕的军统也就是后来的保密局特务当中呢,周养浩和徐远举那可算得上是罪大恶极的了。就说他们后来所谓的“改过自新”吧,其实也不完全是真心实意的哦。在1975年的时候,所有特务都被特赦了,这时候有个叫文强的,性格挺倔强的,他就选择留在了大陆。可那个一直表现得好像还不错的周养浩呢,却铁了心要跑到那个岛上去找蒋介石。不过当时蒋介石都已经病危了,他去了之后被蒋经国给拒绝了。结果呢,这周养浩宁可在海外漂泊流浪,也不愿意再回到大陆来。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这些特务们可都是特别善于伪装自己的呢。要是徐远举能早一点儿被特赦的话,还真不好说他是不是就一定会像沈醉、杜聿明那样,安安心心地留下来担任文史专员呢。

沈醉这个人啊,那精明程度可不比徐远举差呢。可是呢,奇怪的是在特赦前后,他居然一连猜错了五次,这是为啥?直到1980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被找到哦。原来啊,沈醉一直都觉得自己是那种在起义之后只是犯了一点点小错误的“起义将领”呢。他曾经还和李弥、余程万等人结拜成了七兄弟,而且还打算在卢汉的背后搞一些小动作呢。

沈醉心里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虽说犯了些所谓的“小错”,可怎么着也在起义通电上签过字,而且还曾经下达命令,让手下的特务们放下武器,并且把电台也交了出来,就凭这些,自己也该算是个有功之人吧。所以在他看来,到特赦的时候,那自己理应被优先考虑才对呢。这可真应了那句“当局者迷”。咱们读者朋友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哦,如果沈醉真的在第一批就被特赦了,那云南起义的那些将领们会不会站出来提出反对的意见呢?这还真不好说。另外,周养浩被特赦之后可就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这时候大家就不禁会想啦,要是徐远举能活到1975年全部特赦的时候,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会不会和周养浩不一样呢?这些都挺让人琢磨的。

0 阅读:6
吕涛明轩说事阿

吕涛明轩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