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在1-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其中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而从各家车企公布的上半年成绩单来看,比亚迪仍然是独占鳌头,上半年销量约161万辆。另外奇瑞和吉利汽车也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华为鸿蒙智行上半年交付了19.4万辆,理想汽车是18.9万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截至2024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3000万辆大关,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中国品牌乘用车的竞争能力都在大幅提升,发展空间也有了很大的拓展。而随着汽车市场趋于白热化竞争,很多合资、国外品牌的汽车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宝马中国退出 “降价保份额”?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宝马等豪华品牌采取了打折等降价策略来保市场份额。宝马i3的落地价一度降到20万元以内,还有宝马5系燃油车也有大幅打折,如果是几年前,这个价格你敢信?
以价换量的背后是利润的下滑,但增长率并没有取得显著提升(宝马中国1-6月份累计销量37.6 万辆,同比下滑 4%),所以业内有消息称宝马中国要退出价格战,这被业界视为无奈的“躺平”。
除了宝马,奔驰在国内的销量也在下滑,现在奔驰E级、C级的售价也都已经低于指导价。另外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样是下滑,保时捷已经宣布减产纯电车Taycan。
为了维护品牌价值和缓解经销商压力,宝马选择终止 “降价保份额”的策略也是情有可原。这或体现了豪华车品牌面临行业变局和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
从德系到美系、日系等国际品牌,都不得不积极反应,适者生存。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有望提前达成!工信部曾在2020年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 的目标,而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2024上半年的某些月份中,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看来我们对于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些保守了。
2024年6月份,34万辆的月销量让比亚迪依然领先,特斯拉中国以7.1万辆紧随其后,然后是月销4.78万辆的理想,以及赛力斯、埃安和蔚来等。
值得一提的是交付量同比增长372%的赛力斯,受益于问界M9、M7的热销,6月份月销达到了4.4万辆。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上半年保持了3.3%的增长,其中增长主要是来自新能源车,只从销量来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已经接近达到五五分的持平格局。
价格战正在加速新能源车的市场变革!在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都不得不卷入到价格大战中。
价格战除了带来一些品牌的销量下滑外,还必然造成市场的优胜劣汰加剧,哪怕是穿越过行业周期的传统品牌,也面临残酷的生存压力。
从车厂、代理商和经销商,包括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全行业都不得不积极应对这次的严峻挑战。
连续数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然后是2000万辆、3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势不可挡。
其中比亚迪是代表案例,比亚迪突破100万辆大关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一年半,而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了9个月。2021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仅用三年多时间,比亚迪便达到了第800万辆的新高度,实现新能源跨越式增长。
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魄力,以及垂直整合策略和市场规模优势,厚积薄发的比亚迪驾驭价格战,牢牢把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增配的同时降价!从途观L系列、朗逸、ID.系列等,到雅阁、丰田凯美瑞等,大家都在降价。除了降价外,它们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合资车系在随着自主品牌的节奏起舞。
众所周知,价格战由特斯拉开头,但被比亚迪引爆,从“冠军版” 到 “荣耀版”,大件不变,“荣耀版” 增加了无线充电、座椅按摩、隐私玻璃等配置,降价的同时还增配,一举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不管是燃油车品牌还是电车品牌,都感到压力山大。当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 的口号后,轩逸、朗逸、速腾等车型在秦PLUS DM-i、驱逐舰05、海豚等车型面前还有多少吸引力?
比亚迪还有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高达2100km,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 L DM-i和海豹 06 DM-i,9.98万的起售价,可谓无敌。
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不足40%。10年后,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占率超过了60%。王传福曾表示,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将在数年内从40%降到10%。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随着中国新能源车行业优质供给的增加,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和出海势头的增长,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量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