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国货,年入1046亿!最“心机”的日本品牌,在中国闷声发大财

奇闻趣史录 2023-11-29 16:43:44

1046亿!

2023年,三得利去年的营收数据被公布,其中可以看到,2022年在我国市场狂揽1046亿元。

这个数字相比2021年,出现了一些下滑,但依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甚至农夫山泉、统一等国民品牌都落了下风。

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小众品牌,低调扎根中国发展40多年,如今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茶饮料行业里的龙头之一。

更奇怪的是,在不少消费者的印象中,三得利是我们的国货,而非一个日本品牌。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三得利深挖中国文化,推行本土化包装的战略。

狂打“中国牌”

提起茶饮料,我国的大部分民众都会说出统一、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品牌,三得利似乎只是一个小众品牌。

但事实上,三得利近年来已经在都市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许多上班族们选择茶饮料的首选。

而这也是三得利的技巧之一。

2023年9月,日本东洋经济就公布了去年日本饮料品牌的top排行,第一名便是三得利天然水,第二名则是三得利旗下的BOSS即饮咖啡。

而这两者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国民品牌,就是坚持着一个独特定位——服务上班族。

如今三得利乌龙茶在我国的受众群体不断壮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也离不开这一定位。

但如果只是如此,三得利为何又会留给消费者“国货之光”的印象呢?

这还要从三得利进入茶领域说起。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三得利就和我国结下了“缘分”。

最早的三得利可以追溯到1899年,不过那时的它还只是鸟井商店,一直到1967年才正式更名为三得利。

这时的三得利也没有进入清凉饮料行业,而是以威士忌、啤酒等酒精饮料出名。

直到1980年,三得利的老对头伊藤园生产出了罐装乌龙茶和绿茶,三得利立马也盯上了这个市场。

既然要做茶饮料,那自然需要好的茶叶源头,而在日本人眼中,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中国茶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三得利最终选择了我国福建的乌龙茶,从1981年,三得利开始生产销售中国福建省特产乌龙茶,并由此开创出了全新的无糖茶领域,成了业界先驱。

也是从这时开始,三得利就十分擅于打着中国旗号宣传:“最好的茶在中国。”“三得利乌龙茶是正宗中国茶。”

而且在这些广告宣传中,也是与各种中国风景、中国传统IP相结合,主角也是中国人,这自然更是加深了三得利与我国的联系。

靠着这张“中国牌”,三得利的产品卖的很是火爆,很快便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成为茶饮料巨头

1997年,三得利的乌龙茶饮料悄悄出现在了我国的货架上,但这时的它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销售很是惨淡。

比起便宜又好喝,且已经打开市场的其他饮料来说,打着无糖、健康的乌龙茶饮料并不吸引国人的注意。

于是三得利便决定调整战略,首先便是进行包装上的“本土化”改变。

我们从三得利茶饮料系列的包装上可以看到,瓶身上印着的都是中文,配合着繁体中文的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国货。

“有种香港品牌或者广东品牌的感觉......”

再加上三得利有意加上了福建省产地,更是给人一种来自我国福建的错觉。

但仅仅只是靠着本土化增加消费者的亲切感显然是不够的,摆在三得利面前的一大阻碍便是口感问题。

三得利的乌龙茶系列主打无糖健康,口感上自然就显得寡淡无味,不少消费者喝过之后都会吐槽还不如喝水。

为了找到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三得利开始进行口味调查改良配方,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在2013年的茶饮料满意度调查中,三得利还是排在倒数第一的位置。

但三得利并没有就此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而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宣传思路。

上文提到过,三得利很擅长精准定位,在服务上班族群体方面很有经验,这次也是一样,他们选择先对都市白领等群体入手。

首先便是在各种日剧日漫中,乌龙茶的身影频频出现,主角们吃完各种美食往往会配上一杯冰凉解腻的乌龙茶。

这让乌龙茶“清淡解腻”的印象慢慢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尤其是对于都市白领、中产精英们来说,更是成了一种档次的象征。

同时,随着健康饮食的理念慢慢推广,三得利连忙推出了自家“无糖”的乌龙茶。

在他们的宣传中,无糖茶成了一款百搭神器,年轻人可以把三得利乌龙茶和各种材料搭配,DIY出好喝的饮品。

与此同时,三得利也不断和各大品牌、达人们合作,让三得利乌龙茶成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正宗茶首选”。

靠着这些精准贴合国人心理,将本土化推行到极致的战略,三得利从原本的小众品牌变成了爆款网红产品,在各大城市迅速蔓延。

到了2021年,三得利的营收已经达到1100亿元,2022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达到了1046亿元。

相比之下,拥有着东方树叶的农夫山泉去年的总收益为330亿,统一则只有不到300亿,足见三得利赚了多少。

结语

其实对很多国人来说,都是希望支持国货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一一去分辨。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抵制所有外来的品牌,那样只会让国内的市场慢慢脱离国际,同样不是好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的国货品牌崛起。

国货品牌应该不断学习提升,采百家之所长,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能打,这才是国货崛起的办法。

正如三得利,能够蛰伏几十年,最终在我国打开市场,它背后的团队对中国文化的钻研,对市场的把控,对消费者的了解都是值得学习的。

在这里,也希望我国的饮料品牌能不断进步,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国货之光”。

0 阅读:1

奇闻趣史录

简介: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