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千古史记
编辑|千古史记
俄乌冲突的延续、欧洲经济的疲软、能源危机的持续,以及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断转向的态度,让德国这个欧洲的“领头羊”陷入内外困境,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德国政坛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局——首次有四位候选人同时角逐总理之位。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退休三年的前总理默克尔,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重返公众视野,并罕见地对多项敏感问题发表了意见。
这场变化的序幕是从现任总理朔尔茨执政联盟的解体开始的,由社民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原本被认为是一个政治平衡的产物,却因在财税政策和对乌克兰援助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而分崩离析。
特别是在朔尔茨解除了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后,自民党愤而退出联合政府,使得社民党和绿党在议会中失去了多数优势,为了保住总理之位,朔尔茨不得不在12月16日发起信任投票,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胜算渺茫。
如果投票失败,根据德国《基本法》,议会将解散,并在60天内重新选举,这种政治不确定性让德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德国政坛首次出现了四位总理候选人同台竞技的场面,除了朔尔茨代表社民党继续参选外,基民盟主席默茨、绿党副总理哈贝克,以及选择党主席魏德尔也相继宣布参与竞选。
默茨的回归尤其引人关注,这位曾被默克尔边缘化的政治人物,如今在基民盟内强势崛起,并且带领该党在民调中遥遥领先,支持率高达32%,相比之下,社民党的支持率仅为16%,绿党更是显得势单力薄,哈贝克的竞选之路充满艰难。
而选择党的魏德尔,凭借极右翼立场和反对援乌的鲜明主张,支持率也冲到了18%,尽管她的组阁前景微乎其微,但这一现象本身已经反映出德国社会深层次的分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70岁的默克尔突然重返公众视野,她接受了多家采访,并在回忆录《自由》的发布中对多项争议问题作出了回应。
默克尔回顾了自己在任期间的诸多关键决策,包括2008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以及在2014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主导的《明斯克协议》。
她再次强调,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为了避免冲突提前爆发,因为普京不会容忍这样的局面,尽管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充满争议,但默克尔认为,当时的乌克兰既不具备应对战争的能力,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
此外,默克尔还为其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政策辩护,她表示,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廉价天然气是为了维持德国的经济竞争力,因为在逐步淘汰核能的过程中,天然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过渡能源。
而对于《明斯克协议》,默克尔坦言,这份协议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俄乌冲突的问题,但为乌克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她的这一表述引发了普京的强烈不满,普京甚至认为俄罗斯当时被默克尔的外交策略所欺骗,错失了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因俄乌冲突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自冲突爆发以来,德国失去了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供应,能源价格飙升直接打击了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成本,加之对乌克兰的持续军援,德国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朔尔茨政府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特别是在东德地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而默克尔在采访中则警告,德国政府需要明确优先事项,不要为了所谓的“价值观外交”而牺牲国家的经济利益。
从国际层面来看,德国的窘境与美国的政策变化密不可分,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他多次表态要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一态度让欧洲盟友感到不安,德国深知,一旦美国停止援乌,欧洲将无力独自承担这场冲突的成本。
而在俄乌冲突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通过武器出口和能源供应获利颇丰,欧洲却成为最大的输家,这种强烈的不对称关系让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对和谈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眼下,德国的政治走向不仅将决定该国的未来,也可能对整个欧洲产生深远影响,从默克尔的公开发声来看,她试图通过自己的政治经验为德国政府提供方向。
她的主张始终围绕着“平衡”:在外交上保持对俄罗斯的接触,在内政上优先解决经济困境,但是默克尔的建议是否能够被新一届政府采纳,德国能否在新的总理领导下重新找到方向,仍是一个未知数。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总理之争不仅是几位候选人的个人竞逐,更是对德国未来定位的一次考验,选择坚持欧洲独立,还是继续追随美国的脚步,德国将用接下来的几个月给出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默克尔的影子,或许会一直伴随德国政坛。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朔尔茨当选总理候选人》——环球时报2024年11月26日 11:14
《默克尔:我不后悔我的决定》——环球时报2024-11-27 08:59
《默克尔回忆录出版,卸任后再次发声》——参考消息2024-11-27 15:54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