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周恩来派人策反胡宗南,胡宗南询问三个问题后不禁落泪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1 01:13:31

1949年10月6日,新中国已经成立了5天。彼时全国的战略形势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已经板上钉钉。

形势岌岌可危,蒋介石的忠诚爱将胡宗南亦是如此,他正面临艰难局面,他的部队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击败,被迫离开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转而驻军汉中。

此时发生了一件让胡宗南大感意外的事,他手下的侍勤队长唐西园抓到了两个人,这两人是此前被解放军俘虏的24旅旅长张新和76军24师参谋孟丙南。

两人为何又来找胡宗南?胡宗南又会如何应对?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的重要将领之一。他生于1896年,出身贫寒,老家是浙江镇海,毕业于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深得蒋介石信任。

在国民党军集中力量在东北、华北、江淮和长江下游同野战军作战的时候,蒋介石交给他50余万大军,让他在西北地区独当一面,因此人送外号“西北王”。

随着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结束,北平、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相继解放。尤其是傅作义、程潜和陈明仁等人宣布起义后,在国民党军内部产生了很大影响。眼看国民党军大势已去,不少国民党军将领是人心思变。

劝说胡宗南起义,无疑是减少伤亡的有效手段,时机上也恰如其分。

但即便如此,胡宗南作为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想要被策反,依然是十分困难的。

周恩来总理想了一个办法,决定从胡宗南身边的亲信入手,于是就有了孟丙南和张新重返胡宗南军营的这一幕。

这两人被胡宗南手下抓住后,侍勤队长从他们身上搜出一封胡公冕写给胡宗南的信。

胡公冕是浙江永嘉人,和胡宗南是老相识,曾结为异姓兄弟。当年胡宗南因为年龄超出规定,导致报考黄埔军校失败,胡公冕设法疏通关系,才让他顺利入学,踏上军官道路。

可见胡公冕对胡宗南有知遇之恩,用“恩重如山”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不过相较于胡宗南,胡公冕早已入党多年。而围绕劝降胡宗南一事,胡公冕曾给毛主席专门写信,谈过相关的问题。

至于让孟丙南和张新两人带上胡公冕的信件亲自去找胡宗南,也是因为这两人的身份比较合适。

孟丙南是浙江余杭人,和胡宗南的弟弟胡琴宾以及结拜兄弟章旭初是好朋友。后来章旭初介绍他到胡宗南身边工作,孟丙南还娶了章旭初的女儿,胡宗南亲自当证婚人。

张新是黄埔三期毕业生,既是胡宗南的同窗,也是同乡,深得胡宗南信任。

既有故交乡党之情,又有“伯乐”之书,孟张二人执行的目的一目了然。为了避免被蒋介石的眼线发现,侍勤队长按照胡宗南的指示,悄悄把两人关到了监狱里。

当时胡宗南在西北战场连续战败,但还有30多万兵力,正为前途感到担忧,于是暗中来到监狱里见了孟丙南。孟丙南开门见山表明自己是奉命来劝降的,胡宗南问他在解放军军营里看到了什么,他说解放军纪律严明,上下一心且非常团结。

胡宗南对此不认同,两人不欢而散。

过了两天,两人再次见面谈了目前的国内战局,孟丙南直言现在国军高级将领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是像傅作义一样起义,二是像杜聿明一样战败被俘,三是和黄百韬一样战死,第三条路最不值得。

胡宗南听后很不满,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要以蒋校长的意志为准。”

令孟丙南想不到的是,狡猾的胡宗南每次和他见面之后,还单独去见了张新,问了两人同样的问题,看两人的说法是否一致。

在同张新见面的时候,胡宗南问:“你加入解放军后,他们不找你麻烦吗?”张新说:“解放军既往不咎,对于高级将领还会优待,普通降兵也能自由选择去留。”

胡宗南笑而不语,问张新:“彭德怀的身体怎么样?”表示自己和彭德怀较量多年,不相信自己会被优待。于是张新提到了傅作义等人的情况,但胡宗南半信半疑。

胡宗南说:“那边对文天祥这样的人好不好?”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是宋朝的忠臣,曾与元军鏖战多年,最终宁死不屈。

张新则回应,说:“文天祥不向异族屈服,所以被尊为民族英雄。但你我的情况不同,办了对不起人民的事,我们不是文天祥。”

胡宗南对此很不赞同,两人争吵了几句后,不欢而散。许是触及内心,动情处胡宗南不由泪流。

过了几天思忖再三,胡宗南安排一辆车,让亲信朱亚英当联络人,去和解放军沟通。

就在延安方面以为胡宗南可能起义的时候,蒋介石听到了风声,叫胡宗南去谈话,事后胡宗南不再同解放军联系。其实胡宗南的家人早就被蒋介石接到了台湾,成了“人质”,再加上胡宗南觉得自己同解放军打过太多仗,不可能被谅解,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前往台湾。

不过到达台湾后,胡宗南旋即便遭到了同僚的弹劾。1962年,胡宗南在台湾病逝,享年66岁。

0 阅读:3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