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克推出《志愿军》系列影评初衷:恪守真实、避免神剧、弘扬伟大

智胜聊历史 2023-10-18 10:30:01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热映后,今日头条专门推出了《上头条看鉴国庆档》栏目。应头条平台邀约,帅克撰写了多篇影评,分别以文章和视频的形式发出。目前,六个视频播放总量达390万,六篇文章阅读总量达28万。不少粉丝和条友们对帅克的影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对此,帅克就写这些影评的总体立意和初衷,向大家做一简要的介绍,并与粉丝和军史爱好者们共勉。

一是在战略筹划方面尽量多给观众进行脑补,以充分体现毛主席、周总理高超的大战略思维。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个全景式、史诗性的主旋律电影。电影试图把抗美援朝的战略筹划、战略准备、战略出兵,特别是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等如实地再现开来,使观众对伟大的抗美援朝有一个全景、多维、立体的了解。

不过,考虑到电影的篇幅,把这么大的题材融进两三个小时的电影内,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因而,电影也难免有跳跃和碎片之感。比如,对抗美援朝到底是怎样进行战略筹划和准备的,电影只是给我们展现了出不出兵的争议,对于整个出兵筹划和准备过程着墨不多。因此,观众们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于出兵的战略考量理解得并不深并不透,只是停留在浅显的画面上。

有鉴于此,帅克将《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外延拉长,专门写了《朝战爆发迅即战略大调整!哪些大手笔奠定打赢?主席总理高在哪?》《25万大军云集东北!作战准备需多久?主席紧催但又为何几经调整?》通过这两个影评,使大家洞悉历史纵深,放开视野思考历史,进一步了解主席与总理为何及时对国家安全和战略重点作出科学判断和针对性调整,怎样成立东北边防军并云集25万大军做好出兵一切准备,怎样制定力量规划做好一线、二线、三线战略布势,以确保打赢立国之战。通过这些客观的分析,给大家脑补一些战略大背景和战略决策及实施过程,以使我们更深一层地理解抗美援朝战略决策部署之伟大、主席和总理大战略思维之深邃!

二是对剧情铺设不够合理的桥段进行点评,以使观众由表及里更深一层地体味经典与伟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基于此,电影编导们在构设一些剧情时,难免揉入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桥段,以增加剧情的观赏性,这些本无可厚非。但通过近些年来一些影视剧看,由于编导们对自己作品中揉入过多的主观理念,往往使得作品太过脱离于历史的真实,太过不符合故事的逻辑,太过放大艺术的张力,其结果是不少的神剧一泛而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一名老军人、作为一名军史研究者爱好者,帅克深知,神剧看似让人血脉喷张,看似令人酣畅淋漓,但经不起半点推敲,且对我们的爱国教育、强军教育、主旋律教育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这样的神剧只能让那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快意一时,而不知历史的艰辛与苦难,更不知战争打赢的不易与悲壮。

有鉴于此,帅克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的一些不够合理的桥段进行了点评。在《彭德怀对梁兴初太柔性?邓华韩先楚不起眼?李默尹穿引剧情太牵强?》影评中,重点对彭德怀在战役总结会上重批梁兴初的桥段进行了解读,认为在检讨战役得失与生死的作战会上,彭德怀对梁兴初所表现的柔性,既不符合彭德怀的性格,也与史实出入较大,而虚构的让梁兴初唱国际歌等,也与严肃的战役检讨会很不相称。

另外,影片对第二次战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铺设,但遗憾的是这场战役有东西两条线,电影只对西线战场进行了描绘,而对东线长津湖战场未给予任何着墨。一方面宣称是史诗性的、全景式的,另一方面在电影中又是选择性的,这种处理手法很容易使观众对第二次战役的伟大与经典缺乏立体感、全维感。基于此,帅克特别写了一篇《二次战役为抗美援朝定格?东西线为何各有大遗憾?战争改写机会为何失掉?》的影评,不仅使观众全面了解二次战役的伟大与经典,还指出该战役存在的历史遗憾。其目的是使观众对第二次战役有一个全方位的、有表及里的透视与体悟。

三是对严重脱离真实的剧情通过史实斧正,以使观众不被带偏避免神人神剧的冲击与影响。

对于影片中以军委作战部高参李默尹作为整个电影的主人公和主线,由他来穿引整个剧情,帅克重点提出了质疑。为此,专门写了《神剧的隐忧:战略战役战术通吃!志愿军李默尹的角色定位太玄虚?》的影评,重点对李默尹这样一个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战略、战役、战术“通吃”的全能军人进行分析点评。

帅克觉得,对李默尹这个虚构人物进行过分的铺设与塑造,很难不使人产生神剧感,同时也弱化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真正的抗美援朝的指挥者的形象。事实上,这些一干铁血战将才是真正的主角。由于他们在电影中的存在感、出镜率很低,使得这些真实的名将与他们发挥的“龙头”指挥作用根本不相称。电影观赏过后,人们只知道有个李默尹,而不知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这既有一个历史虚无的问题,也有一个容易带来历史误导的问题。

至于这么严肃的主旋律电影,同样是反映松骨峰英雄三连,连长指导员均用真名,而副连长却用代名,并且真实的松骨峰战斗,三人均壮烈牺牲,而电影中却独独让副连长起死回生。为此,帅克专门写了《松骨峰英雄连已成丰碑!三名连首长为何区别对待?导演处理欠妥?》的影评。

帅克觉得,魏巍的《谁是最可能的人》,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把这些英雄群体和每个人的人名,都固化为一个个丰碑,并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编导们对这样丰碑式的英雄人物,随意使用代名甚至让真实的烈士死而复生,既不严肃,也不庄重,更与主旋律电影、史诗性电影的要求格格不入。

帅克的影评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性。但总的立意和初衷是期望这类主旋律巨制电影,一定要恪守真实,一定要避免神剧,一定要弘扬伟大。欢迎观看帅克的影评文章和视频专辑,不妥之处敬请粉丝和军史爱好者们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抗美援朝战史》《三十八军战史》

0 阅读:3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