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分兵粟裕处军旅低谷!面临三大压力!靠哪四大能动因素化解?

智胜聊历史 2023-10-25 10:49:00

解放战争期间,针对华东战略区来讲有两个低谷期。一个是1946年9月泗县两淮(淮阴、淮安)失利后带来的低谷期,一个是1947年华野七月分兵后仗打得不好带来的低谷期。而对粟裕本人来讲,第一次低谷时他率部反倒打了七战七捷,压力并不大。但七月分兵后这次低谷, 由于他是整个华野大军战役指挥的直接负责者,压力巨大。本文就他具体遇到哪些压力,最终又是如何化解的作一简要的解读分析。

第一,华野七月分兵后粟裕经受了哪些巨大的压力和批评?

首先是战事不顺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时,华野大军分兵三路,外线有两路,其中2个纵队兵出鲁南,3个纵队兵出鲁西南;还有4个纵队在陈毅粟裕率领下坚持内线作战。无论是外线出击的两路大军,还是留在内线的4个纵队,仗打得都不好。特别是内线部队打的南麻、临朐两个战役,是粟裕亲自指挥的,都打成了消耗仗。这也是粟裕指挥生涯中为数极少的两个失利之仗。这种情况下,粟裕的心境可想而知,到底有多不好!

其次是意见不统一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军打仗有这样一个习惯,仗打完后通常都要做一个总结。主要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对这次南麻、临朐两个战役的失利,在陈毅、谭震林和粟裕三人之间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起初,陈毅和谭震林建议粟裕来写这个战役总结,而当粟裕拿出总结报告的时候,陈毅和谭震林均表示了不同意见。他俩认为两个战役在战略指导上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在战役筹划和部署上出了问题。而粟裕对这一点又不太认同。在统一不了思想的情况下,粟裕只好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军委直接发电,引咎自责请中央给予处分。

再次是陈毅谭震林批评带来的压力。意见不统一也就罢了,但没有想到的是,谭震林亲自给粟裕写了一封长信,并通过陈毅转给粟裕。谭震林在信中对粟裕尽管也有一些鼓励的话,但更多的是给予了批评甚至是指责,称粟裕在“思想上存在轻敌现象、筹划作战上不够长远、战术布置上不够讲究”。而陈毅又表示赞同谭震林的意见,认为此信对粟裕会有所帮助。要知道,谭震林与粟裕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便有多次合作,他们一个是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一个是六师师长兼政委。抗战结束成立华中野战军时,两人还搭班子,一个任司令一个任政委。不难想象,谭震林的批评给粟裕造成的心理压力肯定也小不了。

当时,粟裕在向中央自我检讨时,曾使用了“五内如焚”这样的语句。可见他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第二,哪几大能动因素化解了粟裕积郁心中的压力?

1、这种化解,来自于与陈毅长谈后带来的心情舒缓。

陈粟两人结识于南昌起义之后,搭班子于抗日战争初期的江南指挥部。作为陈毅的老部下,陈毅虽也赞成谭震林信中的观点,但他又深知粟裕此时面临的困境与压力,于是又主动与粟裕进行彻夜长谈,认为“粟态度可佩”,“对今后共同工作很有好处”。关键是陈毅在给中央上电报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陈毅不仅说了这样对粟裕高度肯定鼓励的话,同时还自我检讨:“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

与陈毅的长谈,特别是陈毅对粟裕的肯定,以及陈毅主动共同担责,这对解开粟裕心中的疙瘩与压力何其大也!

2、这种化解,来自于华东局给予的热情洋溢的安慰。

在粟裕几仗未打好处于军旅生涯最低谷时,出人意料的是,以饶漱石为书记的华东局不但没有半点指责,相反却发来了一封对粟裕表示深切关心与安慰的电报:

“二十年革命战争中,你对党对人民贡献极大。近两个月来的战斗,虽未能如5月以前那样取得伟大胜利,却已给敌强大杀伤。近月来伤亡均较大,主观上虽可能有些缺点,但也有客观原因……自74师歼灭后,你头晕病久未痊愈,我们甚为怀念,望珍重”。

华东局是党在华东战略区的最高领导机构,这封热情洋溢的信,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对粟裕的鼓励与肯定,浸透的是对粟裕的关心与呵护。这对粟裕心中压力的化解无疑是雪中送炭、弥足珍贵!

3、这种化解,来自于毛泽东主席给予的包容与鼓励。

古今中外军史表明,一旦仗打得不好,主将或是撤职或是降级或是问罪,这是常例。那么,针对粟裕的引咎自责和自请处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8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给粟裕的复电中这样说道:“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而在8月24日在给粟裕的复电中又进一步指出:“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 ,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七月减员较多,无损大局。希望你们尽快赶至鲁西南,统一指挥西兵团各纵,配合当地地方兵团,完成中央付给我华东军的伟大任务。我相信你们必能完成此种任务”。

对于粟裕来讲,此时主席和中央军委不但对他没有处分之说,反倒给予鼓励安慰,要他安心工作以利再战。可以说,没有什么比主席的这种宽厚包容与鼓励安慰再重要与珍贵的了。

4、这种化解,来自于沙土集战役大胜后带来的战略转折。

对于负责战役指挥的粟裕来讲,他深知主席的安慰鼓励、华东局的深切问候、陈毅的语重心长,都是激励他不要背上包袱,尽早打一个大胜仗。因为此时华野七月分兵后的被动与低谷需要打胜仗来扭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需要华野打胜仗来进行战略战役上的配合,整个战略进攻的大势需要华野打胜仗来支撑。战争年代,打胜仗永远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式。于是,粟裕开始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于沙土集战役的筹划准备之中。

此时,处于低谷的华野大军士气极为低落,求胜欲大为受损。不想打的纵队司令员便不占少数。1纵的一个师长,非常能打的一名战将,此时哭着对粟裕说:部队损失太大了,士气太低落了,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

针对战局的需要及华野的现状,粟裕专门召开作战会,反复强调“只有打才能有力配合刘邓千里跃进,只有打才能扭转现在的被动局面,只有打才能得到补充和休整,只有打才能真正统一部队思想”。粟裕一连说了五六个必打的理由,头头是道、入情入理。最后,会议一致同意粟裕打沙土集战役。

1947年9月7日,沙土集战役打响。不到3天时间,就歼灭了整编第57师9500多人,其中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以下官兵7500多人。

“窝囊”了三个多月的华野,这下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华野实行的外线出击,这下终于迎来了战略上的转折。而对于粟裕本人来讲,用打胜仗来化解他心中的压力,那才是他的终级执念与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野战军战史》《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传》

0 阅读:11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