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华尔街的震荡再次将全球金融市场推向风口浪尖,而矛头指向的却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罪魁祸首”:中国AI。
美财长竟将美股暴跌的责任推诿给中国的DeepSeek技术,仿佛这一AI工具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市场的“恶魔”。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的这一AI到底和美股的崩盘有什么关系?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借口,让人忽略掉更深层次的经济冲突?

美国甩锅大赛再添魔幻剧情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指出,DeepSeek等AI技术的崛起可能成为引发股市崩盘的关键因素,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
然而,很快有专家发觉,此逻辑显然有悖常理。先来梳理一下DeepSeek的发布时间线,以及美国股市的暴跌时间线,看看两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紧密的联系。

DeepSeek作为一款非金融类AI工具,其发布可以追溯到2024年年底,其功能并非面向金融市场,而是着力于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精确度。
尽管它在技术领域内备受瞩目,但它的使用并没有直接针对股市或经济数据进行优化。
也就是说,DeepSeek并非为股市波动提供指导工具,甚至与股市的实时操作没有直接关联。
然而,今年4月美股发生了大规模暴跌,贝森特却在一个公开演讲中提出:“AI的引入可能助长了市场的无序波动。”这一言论无疑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但实际的股市暴跌,恰恰发生在中国与美国贸易战加剧的背景下。

深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贸易战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才是美股暴跌的真正问题,而非某个AI工具的引发。
通过对比两条时间线,可以清晰看出,DeepSeek的发布和美股的暴跌几乎没有重合的时间节点。
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源于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以及全球投资者对贸易冲突升级的恐惧。将这一切归咎于DeepSeek,实在是无的放矢,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美股崩盘的真正“锅”:自己作的
如果DeepSeek与股灾无直接关联,那么在关税政策影响下,中概股和美国科技股的暴跌,似乎能对股市震荡作出更合理的阐释。
自美国加征关税以来,市场对于中美贸易竞争的担忧日益加剧,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美股中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国的科技巨头,纷纷受到了严峻的冲击。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竞争,便使得中概股遭遇了沉重打击,关税的提高,使得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跌。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自特朗普1月份入驻白宫后,美国的科技公司亦开始同步下行。
苹果、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纷纷遭遇了市场的抛售压力。(高估值泡沫)

分析师指出,这并非因为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得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强烈的恐慌。
实际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致使全球供应链断裂,众多跨国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
每天60多亿的债务利息,这种"借钱嘴硬"的癫狂状态,让投资者失去信心。

美国的科技企业,虽然表面上看似与中国的科技行业无关,但它们的生产和供应链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市场。
因此,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了中概股,也波及到了美国的科技股。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实则为这种市场恐慌的共振。
然而,贝森特等人将这一切归因于AI技术,显然是在转移视线,让公众忽略了贸易战和关税政策的深层次问题。

这种“甩锅”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公众对技术威胁的恐惧,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

能甩锅,为何不自省
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心怀恐惧,这并非头一遭。回顾历史,类似的“技术威胁论”在华为5G争议之时就已崭露头角。。
彼时,美国宣称华为的技术有沦为间谍工具之嫌,进而对其国家构成威胁。
这一说法未能提供确凿证据,却迅速在西方国家中引发了广泛恐慌,最终导致多个国家禁止华为的5G设备进入其市场。

如今,类似的逻辑再次出现在中国AI技术身上,美国部分主流媒体将DeepSeek等AI技术视作“潜在威胁”,妄图借此转移公众视线,以掩盖经济政策失误导致的股市暴跌。
这种以“技术威胁论”为基础的叙事套路,不仅具有历史延续性,也揭示了美国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深层恐惧。
实际上,中国的AI技术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了诸多力量。它的推出并不会直接影响美国股市,而将其作为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无异于为美国的经济政策失败寻找替罪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更加紧密的合作与竞争,而不是通过无端的指责和对抗来解决问题。

将DeepSeek的发布时间线与美股暴跌时间线加以对比,我们发觉技术和股市之间存在着些许微弱的关联性。
关税政策对中美两国股市的打击,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而美国利用“技术威胁论”不断转移公众视线,指责中国AI技术,显然是想将其作为贸易战失败的替罪羊。
在这种叙事套路下,深刻理解经济政策和全球竞争,才是投资者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