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在吃鱼时,对着鱼头发出过灵魂拷问:“这鱼头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鱼脑石——这个被古人称为“鱼宝”的神奇存在,如何从被随手丢弃的鱼头中“逆袭”成中医界的“结石克星”。

鱼脑石
一、出身名门:大黄鱼与小黄鱼的“脑力担当”鱼脑石,顾名思义,是石首鱼科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这些“脑力担当”呈梨形或三棱状,表面有“蝌蚪印迹”,质地坚硬如瓷,自带珍珠光泽。
想象一下,当渔民在黄鱼汛期捕捞时,这些“鱼宝”正躺在鱼头里呼呼大睡,直到被人类发现其药用价值。
它是一种由碳酸钙晶体构成的小球体,位于黄花鱼头部的内耳膜囊中。
每个膜囊都有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耳石的大小和形状因鱼类而异,一般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黄花鱼的耳石呈椭圆形,表面有细密的环纹。

黄花鱼耳石

鱼脑石的采集堪称“大海捞针”——渔民需在鱼汛期精准定位,从鱼头中取出最大的一块耳石,随后经历“三洗”:
物理清洗:流水冲掉鱼鳞和血渍;化学清洗:淡盐水浸泡去腥;自然晾晒:阳光下暴晒至干燥如“白玉”。若想让它“开挂”,还得经历“高温瑜伽”——煅制:
将鱼脑石放入铁锅,武火煅至爆裂声响起,趁热出炉,冷却后变得酥脆易碎,药效更易释放。

鱼脑石性寒味甘咸,归膀胱经,堪称“泌尿系统的清道夫”:
利尿通淋:专治尿路结石(石淋),古籍记载“单用鱼头石亦佳;清热解毒:鼻炎、中耳炎患者的“救星”,可研末吹鼻或滴耳;脑力加持:现代研究显示其含钙、硒等元素,或能增强记忆力。典籍记载:
1、《日华子》:“治淋。”
2、《开宝本草》:“主下石淋。”
3、《纲目》:“主淋沥、小便不通。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验方推荐:
肾结石克星:鱼脑石5g+甘草15g+车前子50g,煎水送服,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治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份。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愈。单用鱼头石亦佳。(《外台》引《古今录验方》);鼻炎终结者:煅鱼脑石1钱+冰片1分,研末吸鼻,清代名医陈士铎用它治好了“鼻涕如注”的顽疾。
鱼脑石性寒,阳虚怕冷者、孕妇及婴幼儿需谨慎使用。
此外,市场上曾出现黄姑鱼耳石等“冒牌货”,购买时认准“瓷白色、质坚硬”的正品。
结语:从古籍到现代,一颗石头的文化传承从《日华子本草》的“治淋”到现代临床的验方,鱼脑石见证了中医药的智慧。
下次吃鱼时,不妨对鱼头说声“谢谢”——毕竟,它可能藏着比鱼翅更珍贵的“鱼宝”。
温馨提示:用药需遵医嘱,毕竟,鱼脑石虽好,可别让“石头记”在你体内上演哦!
春风秋雨
中药科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