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与现代相比,避暑必然极为不方便。按照礼制,哪怕是在三伏天,皇帝和大臣们上朝也必须穿着厚重的服装,在温度三十以上的时候,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避暑呢?
不过皇帝手中可以动用的资源无数,故宫的宫室,往往墙体极厚,在热天可以吸收温度,在冷天可以保存室温。在夏天的时候,在门上挂上竹帘遮住光线,再从冰窖中取出冰块置于室内,即使比不上空调的十全十美,也相差无几了。
在满清之时,有人制作大木桶,内贴锡箔,外包铜皮,在木桶内放入冰块,即可制冷整整一天而冰块不化。
掌握了许多资源的帝王,也有更为原始和高效的办法,那就是让仆人扇风。不过服侍皇帝的宫女,也不可能彻夜不间断的为皇帝扇风。在雍正时期,工部受命发明了一个手摇驱动的风扇,可以使宫女等人省下许多力气。
不过宫女也是人,据记载雍正当朝时,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两个宫女在大中午为雍正摇扇,出了一身汗,结果雍正闻到了宫女的汗味,很是不喜。于是命令工部发明一种宫女可以远离皇帝,也能扇风的扇子,工部人才济济,创造了牵引式手摇风扇,摇扇的宫女只需要在室外为皇帝不断扯动绳子,里面的皇帝就能享受到清爽的风了。
然而,牵引式风扇又加重了宫女的负担,本来一刻不停歇的摇扇就很累了,宫女还要站在室外,忍受风吹日晒,日夜不断,这无疑对宫女的体力有着巨大的考验,是一种非人的折磨。
后来有人灵光一闪,发明了水力驱动的风扇,时至乾隆在位,乾隆就让工匠们在宫廷之中引水,水流围绕房屋细流,在水入屋的地方设置了风扇,环境,效用俱佳,宛如人间仙境,弄得乾隆龙颜大悦,甚至亲自作诗以示嘉奖。
虽然这些手摇、水力的风扇只不过是皇家的玩物,算不上什么利国利民的发明。但是风扇的结构却从此保留了下来,如今的风扇正是借鉴了这些前辈,只不过动力已经是物美价廉的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