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绩,他在民间的知名度远没有“徐茂公”高,小说里那个牛鼻子老道军师,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李绩是大唐开国元勋,是仅次于李靖的大唐二号军神。
整个有唐时期,能压过李绩一头的也就李靖一人,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名将史中,李绩也是少有对手的存在。
正因如此,李绩才被选入“武庙十哲”。
一、这里先简单解释下“武庙十哲”,它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十位特别有名的军事家,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这十个人。
开元十九年(731年),此时正是“开元盛世”中期,唐玄宗觉得既然是盛世就要有盛世的气象;以往只有文庙没有武庙,这种重文轻武的事他不喜欢,盛世就要文武兼备才对。
于是,唐玄宗下令建立武庙,以周朝姜子牙为主祭,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而这陪祭的十人,便是后世所说的“武庙十哲”。
想要入选“武庙十哲”的名将,军事水平必须要非常高,这个是基本门槛;并且不光要能打,还需要在军事发展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可以是提出一些新的军事思想,也可以是留下重要的军事著作。
最重要的是,入选之人必须是忠臣良将,那些逆臣贼子再厉害也不能入选。
根据这三个条件,整个大唐也就李靖和李绩两人入选。
李靖的大名不用多说,看过《西游记》或是《封神榜》的都知道他,大名鼎鼎的托塔李天王,哪吒他爹。
在正史上,李靖也是一个超级猛人,称他为大唐第一军神并不为过。他不仅战绩第一,打仗的风格那也是“第一快”!
平萧铣、定辅公祏、灭东突厥、扫平吐谷浑,基本上都是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李靖的人马就已经杀到,这仗就差不多打完了,剩下收尾的工作让小弟去做,李靖就带着大军班师回朝。
李靖一生都在征战,大小战役无数,竟无一败绩。
二、李绩比李靖小一个辈分,虽然不像李靖那么猛却也同样能打,而且他有的是时间去追赶李靖。
如果说,李靖是武德和贞观两朝军界的天花板;那么,李绩就是贞观后期跟高宗朝的军界天花板。
李靖之后,唐朝的军事体系,基本上就是以李绩为尊。在李绩的指挥下,大唐又先后灭掉了西突厥和高句丽,致使版图达到了有唐时期的最大疆域。
武德年间,李绩主要是以副手的角色存在,他一路跟随李世民打王世充、灭窦建德、平宋金刚、刘黑闼等,以及平徐圆朗、辅公祏等叛乱。
到了贞观初,李绩就开启了狂暴模式,紧跟着李靖的步伐一路狂奔。
贞观四年(630年),灭东突厥时李绩还是李靖的副手;到了贞观十五年(641年),李绩已经能独自率军大败薛延陀。
贞观二十年(646年),李绩又率军灭了薛延陀,自此北方安定。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李绩率军灭了高句丽。这可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三位皇帝一直想办,却办不成的事。
这两件大功,让李绩的战绩可以跟李靖相提并论了。
论谋略和胜率,以及对后世的军事理念影响力,李绩要稍弱于李靖;但是,李绩的军事能力在古代名将史上,也是少有对手的。
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李绩仅用6000骑兵就在漠北,大败薛延陀十万铁骑。
当时唐军战马多被射死,李绩在劣势下依然从容指挥,命士卒全部下马组成步兵方阵,执长槊直往前冲击敌军,另派薛万彻绕后,薛延陀军很快就崩溃。
此役大破敌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
同为漠北之战,西汉的卫青、霍去病的战绩又如何呢?
据《史记》记载:“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
好家伙,卫青、霍去病这一下子就带了十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出征漠北,这待遇让李绩看了都流口水。
最后的战绩又如何呢?
“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简单解释下就是,杀死和俘虏的有7万多敌军,自己这边则折损“十分之三”,也就是步兵至少折损七万以上,骑兵折损三万左右,还有十一万匹战马的损失。
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战绩来看李绩是碾压两人的!
要知道李绩那6000骑兵里,真正的大唐骑兵才1200人,其他的骑兵是从投降的突厥军中拼凑起来的;而卫、霍两人带着十万骑兵,可都是西汉的精锐。
这还不是终点,李绩最终在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对薛延陀完成灭国,前后斩首五千余级,俘获男女三万余人,最终将漠北纳入华夏版图。这个成就,是卫霍两人无法企及的。
比完前人,再来跟后世比比看。
大明第一战神徐达,终其一生也没能扫清漠北。
岭北一战,徐达率领1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征,却中了王保保的诱敌深入之计,导致明军死伤万余人。要知道这一战,王保保的兵力还不到10万。后来,女婿朱棣五征漠北也没能将明朝边塞的困扰彻底清除。
可见,李绩的战绩放在整个古代名将史中,那也是少有对手的。
四、除了恐怖的战绩外,李绩能入选“武庙十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够忠诚。
李世民曾亲口对李绩说:“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
李绩未归降大唐前,是瓦岗寨李密的得力干将,李密败给王世充后就投降了大唐。当时李绩驻守黎阳,控制着李密大部分地盘,如果李绩想要自立为王,靠那些地盘也是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
不过,李绩并没有那样干,反而选择跟随李密一起投降大唐。并且,他投降的方式也很特别。
别人都是巴不得带上地盘一起归降,那样就有了要价的筹码;李绩却主动将所有地盘交还给李密,自己则以李密的旧臣归降。
他对唐高祖李渊说,黎阳虽然是我在镇守,可那是李密打出来的地盘,我应该还把地盘交还给他,由他处置;我不能背主贪功,那不是大丈夫所为。
当时李渊就对他这种行为大加赞赏!
后来,李密因造反而死,别人都避之不及,李绩依然念故主之情,请求为他好好安葬。李绩的这些行为,给自己赢得了一辈子忠诚的美名。
李绩不光忠诚还非常讲义气。
单雄信跟李绩都是瓦岗寨的创始元老,两人早已情同手足;可惜后来各为其主,单雄信跟了王世充,李绩则归降了大唐。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后,单雄信也一同被俘虏,判了斩刑。李绩一直替他求情,奈何李渊杀意已定。
临刑前,李绩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喂到单雄信嘴里说:“兄弟,你就吃了吧,权当我追随你到地下了。”
这种义气确实少见!
五、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会将托孤的重任交给李绩;要知道,当时的大唐军队几乎以李绩为尊,他要是想起点歪心思,也够李治喝一壶的。
可见,李唐三代皇帝对他都很信任。
李绩也没让几位皇帝失望,关键时刻就站在皇帝这边。
高宗李治登基后,渐渐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在朝堂上,处处受到太宗老臣的掣肘,这些人表面上对自己恭恭敬敬,实际上却只看长孙无忌的脸色。
回到后宫,李治发现自己的皇后王氏一族既然也倒向了长孙无忌集团。
为了从长孙无忌手中夺回大权,李治选择从后宫下手。因为朝堂已经都是长孙无忌集团的人了,李治唯一还能控制的也就只有后宫。
拿王皇后开刀,就是李治夺权的第一步。
永徽五年(654年)六月,李治以行“厌胜之术”为由,想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结果却受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极力反对。
六、就在双方势力僵持不下时,军方代表李绩就站了出来,对皇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等于是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李绩这是在向皇帝表忠心,自己绝对不会跟长孙无忌穿一条裤子的。
在当时,李治和武则天最怕的还是军方。如果军方和长孙无忌等的态度一致,那么一旦皇帝执意要废王立武,这些人就可以搞一次政变把皇帝换掉。
而如果军方站在皇帝一边的话,长孙无忌等人都是文官,没有武力的支持,顶多就是在朝堂闹一闹,很难成事的。
所以,李绩这么一说,皇帝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废王立武”这事就成了。也因为有了李绩的明确支持,高宗李治才敢大刀阔斧地清算长孙无忌集团成员。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长孙无忌被人诬告谋反,高宗李治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就下旨夺去他的所有官爵,贬为扬州都督。其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为奴。
数月后,高宗又命袁公瑜前去逼迫长孙无忌自裁。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至此,高宗李治与太宗老臣的斗争,以李治大获全胜,长孙无忌集团覆灭而告终。如果没有军方李绩的坚定支持,李治是很难赢得这场斗争的。